Tumgik
#孟晓艺
masagitusih · 3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孟晓艺dana
9 notes · View notes
danameng · 2 years
Text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哪?
Tumblr media
42 notes · View notes
kuaidouwu · 2 years
Text
抖胸舞
抖奶舞
狗头萝莉
一只猫
何成琳
英熙
伊崽
纯情丫头
凹凸兔
02年罗莉
樱花悠
孟晓艺dana
甜甜轰炸
来晚了
梦梦
橘子酱娅
likecho
甜妹
糖糖
玲儿超甜丫
柳婉音
小公主殿下
甜酱
娟的朋友圈
妮儿学姐
幼恩
映秀阿迷
糖糖公主
悠宝儿
敏爷
明宇小鱼儿
全网最粉
舞蹈老师糖糖
摸鱼的猫
小猪配骑
36 notes · View notes
huaschengs · 4 years
Text
❃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Asians Facecast Help❃
Note: :D hi,  I’m tired of people casting the wrong facecast for characters in creations. So, I made a list. 
Please stop interchanging East Asians and Southeast Asians (whether between the two or within).
Even with this list and other sources, please be sure to double-check every faceclaim you use in your creations/works, thank you.
List posted 10/6/2020
Updated 12/25/2020
Disclaimer: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errors. 
 The creator of this list doesn’t have that much knowledge of South Asian celebrities and models. Please refer to other lists, thank you.
I didn’t include people from all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ai:
Baifern aka Pimchanok Luevisadpaibul (พิมพ์ชนก ลือวิเศษไพบูลย์)
Bass aka Suradet PiniwatSuradet Piniwat (สุรเดช พินิวัตร์) 
Ben aka Benjamin Brasier (เบญจมินทร์ เบรเซียร์)
Bright aka Vachirawit Chiva-aree (วชิรวิชญ์ ชีวอารี)
Captain aka Kongyingyong Chonlathorn (ชลธร คงยิ่งยง)
Copter aka  Panuwat Kerdthongtavee (ภานุวัฒน์ เกิดทองทวี)
Diary (ไดอารี่)
From RedSpin
Dome aka Woranart Ratthanaphast ( วรนาถ รัตธนภาส)
FahProud (ฟ้าพราวด์) 
From RedSpin
First aka Nattapat Kapilkarn (ณัฐภัท กปิลกาญจน์)
Frung aka Narikun Ketprapakorn (นรีกุล เกตุประภากร)
Gulf aka Kanawut Traipipattanapong (คณาวุฒิ ไตรพิพัฒนพงษ์)
Gun aka Napat Na Ranong (ณภัทร ณ ระนอง)
Jackie aka Jackrin Kungwankiatichai (จักริน กังวานเกียรติชัย)
Jam aka Charattha Imraporn (ชรัฐฐา อิมราพร)
James aka Teeradon Supapunpinyo (ธีรดนย์ ศุภพันธุ์ภิญโญ)
Jaylerr aka Kritsanapoom Pibulsonggram (กฤษณภูมิ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
Joong [or Chen] aka Archen Aydin Winphakun (อาเชน วิรภากุล)
Kaownah aka Kittipat Kaewcharoen (กิตติภัทร แก้วเจริญ)
Kayavine aka Kay Lertsittichai (เค เลิศสิทธิชัย)
Kim or Kimmon aka Varodom Khemmonta (วโรดม เข็มมณฑา)
Lay aka  Talay Sanguandikul (ทะเลสงวนดีกุล)
Lisa aka Lalisa Manoban (ลลิษา มโนบาล)
Birth name: Pranpriya Manoban (ปราณปริยา มโนบาล)
Lotte aka Thakorn Promsatitkul (ฐกร พรหมสถิตกุล)
Mark Prin aka Prin Suparat (ปริญ สุภารัตน์)  
Mew aka Suppasit Jongcheveevat (ศุภศิษฏ์ จงชีวีวัฒน์)
Minnie aka Nicha Yontararak (ณิชา ยนตรรักษ์)
Namfah aka Thunyaphat Phatrathinchaicherin (ธัญญภัสร์ ภัทรธีรชัยเจริญ)
Natty aka Ahnatchaya Suputhipong (อานัชญา สุพุทธิพงศ์)
Nine aka Kornchid Boonsathitpakdee (กรชิต บุญสถิต์ภักดี)
Noey aka Warattha Imraporn (วรัฐฐา อิมราพร)
Paris aka Paris Inthonkomansut (พาริส อินทรโกมาลย์สุต)
Pavel aka Naret Promphaopun (นเรศ พร้อมเผ่าพันธ์) 
PearPunch (แพร)
From RedSpin
Pepe (เปเป้)
From RedSpin
Perth aka Tanapon Sukhumpantanasan (ธนพนธ์ สุขุมพันธนาสาร)
Peter aka Cholapatr Jeepetch (ชลพัชร จี้เพชร)
Piglet aka Charada Imraporn (ชาราฎา อิมราพร)
Pimmy (พิมมี่)
From RedSpin
Plan aka Rathavit Kijworaluk (รัฐวิทย์ กิจวรลักษณ์)
Porsche aka Sivakorn Adulsuttikul (ศิวกร อดุลสุทธิกุล)
Porsche aka Nishapang Suksawatnachok (ณิชชาพัณณ์ สุขสวัสดิ์นำโชค)
From RedSpin
Praew aka Narupornkamol Chaisang (ฤภรกมล ฉายแสง)
Ryu aka Vachirawich Aranthanawong (วชิรวิชญ์ อรัญธนวงศ์)
Sorn aka Chonnasorn Sajakul (ชลนสร สัจจกุล)
Tae aka Darvid Kreepolrerk (ดาวิชญ์ กรีพลฤกษ์)
Taew aka Natapohn Tameeruks (ณฐพร เตมีรักษ์)
Tee aka Thanapon Jarujittranon (ธนพล จารุจิตรานนท์)
Third aka Lapat Ngamchaweng (ลภัส งามเชวง)
Title aka Kirati Puangmalee (กีรติ พวงมาลี)
Tor aka Thanapob Leeratanakajorn (ธนภพ ลีรัตนขจร)
Toto aka Thanadech Ophatthanyakorn (ธนเดช โอภาสธัญกร)
Vietnamese:
Amee (Trần Huyền My)
Annie (Nguyễn Thị Thu Thủy)
Bảo Anh (Nguyễn Hoài Bảo Anh) 
Bích Phương (Bùi Thị Bích Phương)
Chi Pu (Nguyễn Thùy Chi)
Cody (Võ Đình Nam)
Duc Ung (Ứng Văn Đức)
Erik (Lê Trung Thàn)
Grey-D (Đoàn Thế Lân)
Hoàng Yến Chibi
Hong Phu (Huýnh Hồng Phú )
Ivone (Bui Diệu Linh)
J (Phạm Tiến Đạt)
Key (Võ Trần Thái Trung)
Kha Ngan
Khoi My (Trần Khởi My)
K.O. (Nguyễn Thái Sơn)
Lana Condor (Trần Đông Lan)
Liz (Ngụy Thùy Linh)
Lục Huy (Lục Quang Huy)
Min (Nguyễn Minh Hằng)
Minh Hằng (Lê Ngọc Minh Hằng)
Minh Hoang (Nguyễn Minh Hoàng)
Miu Lê (Lê Ánh Nhật)
Nicky (Trần Phong Hào)
Phuong Ly (Phương Ly)
Quang Huy (An Quang Huy)
Rosy (Mai Huyền My)
Sơn Tùng M-TP (Nguyễn Thanh Tùng)
Soobin Huangshan (Nguyen Hoang Son)
Thanh Hằng (Phạm Thị Thanh Hằng)
Tóc Tiên (Nguyễn Khoa Tóc Tiên)
Toof.P (Nguyễn Lâm Hoàng Phúc)
Tùng Maru (Hồ Lê Thanh Tùng)
Yori (Lê Võ Huỳnh Nga)
Zino (Ngô Nguyên Bình)
Korean:
Ahn Hyo-seop (안효섭)
English name: Paul Ahn
Arden Cho
Bae Ju-hyun aka Irene (배주현)
Bae Suzy [or Suzy] aka Bae Su-ji (배수지)
Byun Baek-hyun aka Baekhyun (변백현)
Cho Mi Yeon aka Miyeon (조미연)
Cho Seo Young aka Ireh (조서영)
Choi Choong Hyup aka Baron (최충협)
Claudia Kim
Han Eunji aka Mia (한은지)
Han Sung Min (한성민)
Heo Yoorim aka Aisha (허유림)
Jamie Chung
Jang Eun Seong aka Dosie (장은성)
Jang Woo-young aka Ace (장우영) 
Jeon Ji-woo aka Jiwoo (전지우)
Jeon Jung-kook aka Jungkook (전정국)
Jeon So-min aka Somin (전소민)
Jeon So-yeon aka Soyeon (전소연) 
Jo Serim aka Onda (조세림) 
Jung Jae-hyun aka Jaehyun
Legal name: Jung Yoon Oh (정윤오)
Jung Ho-seok aka J-Hope (정호석)
Jung Sung Chan aka Sungchan (정성찬)
Kang Seul-gi aka Seulgi (강슬기)
Ki Hong Lee
Kim Dong-young aka Doyoung (김동영‬)
Kim Gun Hak aka Leedo (김건학)
Kim Ho-sung aka Lou (김호성)
Kim Jennie aka Jennie (김제니)
Kim Ji Soo aka Jisoo (김지수)
Kim Jin Seok (김진석) / Kim Woo Jin (김우진) aka BM
English name: Matthew Kim  
Kim Jong-in aka Kai (김종인)
Kim Jung-woo aka Jungwoo (김정우) 
Kim Nam-joon aka RM (김남준)
Kim Seok-jin aka Jin (김석진)
Kim Sihyeon aka Sihyeon (김시현)
Kim So-hyun (김소현)
Kim Soo-hyun (김수현)
Kim Tae-hyung aka V (김태형)
From BTS
Kim Tae-hyung aka J.Seph (김태형)
From K.A.R.D
Kim Tae-yeon aka Taeyeon (김태연)
Kim Ye-rim aka Yeri (김예림)
Kim Yoo-jung (김유정)
Kim Young Jo aka Ravn (김영조)
Kwon Bo-ah aka BoA (권보아)
Lee Chae-young aka Chaein (이채영) 
Lee Dong-hyuck aka Haechan (이동혁)
Lee Gun Min (이건민) aka Seoho
Legal name: Lee Seo Ho (이서호)
Lee Ji-eun aka IU (이지은 )
Lee Je-no aka Jeno (이제노)
Lee Keon Hee aka Keonhee (이건희)
Lee Min Hyung aka Mark (이민형)
English name: Mark Lee
Lee Sun-bin (이선빈)
Lee Sung-kyung (이성경 )
Lee Tae-min aka Taemin (이태민)
Lee Tae-yong aka Taeyong (이태용)
Min Yoon-gi aka Suga (민윤기)
Moon Chae-won (문채원)
Moon Geun-young (문근영)
Moon Tae-il aka Taeil (문태일)
Na Jae-min aka Jaemin (나재민)
Na Go Eun (나고은)
Noh Yoon Ho aka Ayno (노윤호)
Park Chae Young aka Rosé (박채영)
Park Hee Jun aka Ziu (박희준)
Park Ji Eun (박지은) 
Park Ji Min aka Jimin (박지민)   
Park Ji-sung aka Jisung (박지성) 
Park Jiwon aka E:U (박지원)
Park Shin-hye (박신혜)
Park So-dam (박소담)
Park Soo-young aka Joy (박수영)
Park Su-jin aka Swan (박수진)
Pony or Pony Park aka Park Hye-min
Seo Su Jin aka Soojin (서수진)
Seo Ye-ji (서예지)
Seo Young Ho aka Johnny (서영호)
English Name: John Suh 
Son Dong Ju aka Xion (손동주)
Son Seung Wan aka Wendy (손승완) 
Yeo Hwan Woong aka Hwanwoong (여환웅)
Chinese:
Bai Jingting (白敬亭)
满族
Bai Lu (白鹿)
汉族 
Cai Xukun (蔡徐坤)
汉族  
Cai Zhuo Yi aka Joey Chua (蔡卓宜)
Cao Lu (曹璐)
苗族
Cheng Mengchen aka Shen Mengchen (沈梦辰)
土家族
Curly G (希林娜依·高)
维吾尔族 
Deng Lun aka Allen Deng (邓伦)
汉族 
Dilraba Dilmurat (دىلرەبا دىلمۇرات)
Mandarin Chinese: 迪丽热巴/ 迪力木拉提
维吾尔族  
Dong Sicheng aka WinWin (董思成)
汉族 
Gulinazhaer Baihetiyaer aka Gulnazar (古力娜扎) (گۈلنەزەر بەختىيار)
Mandarin Chinese: Gulinazha/Guli Nazha (古力那扎尔·拜合提亚尔)
维吾尔族  
Fan Bingbing (范冰冰)  
汉族
Fan Chengcheng  (范丞丞)
汉族
Fernanda Ly (利献灵)
Gao Yuanyuan (高圆圆)
汉族 
Guan Xiaotong (关晓彤)
满族 
Huang Guanheng aka Hendery (黄冠亨)
汉族 
Huang Renjun aka Renjun (黄仁俊)
朝鲜族 
Jia Fu aka Fingal (付嘉)
汉族
Jia Nailiang aka Jerry Jia (贾乃亮)
汉族
Jike JuanyiJike Junyi aka Summer (吉克隽逸)
Other name:  王隽逸   
彝族
Jing Tian (景甜)
汉族 
Li Bingbing (李冰冰)
汉族 
Li Qin (李沁) 
汉族 
Li Xiaolu aka Jacqueline Li (李小璐)
汉族 
Lin Xinru aka Ruby Lin (林心如)
汉族
Liu Shishi aka Cecilia Liu (刘诗诗)
回族
Liu Yangyang aka Yangyang (刘扬扬)
汉族 
Liu Ying (刘颖) aka Ying Er (颖儿)
汉族 
Lu Han (鹿晗)
汉族 
Luo Yunxi aka Leo Luo (罗云熙)
汉族 
Ma Sichun aka Sandra Ma (马思纯)
回族 
Madina Memet (مادىنا مەمەت )
Mandarin Chinese: 麦迪娜 or 麦迪娜·买买提/ 买地娜·买买提
维吾尔族
Meng Ziyi aka Zoey (孟子义)
汉族
Merxat (米热夏提▪亚里坤)
维吾尔族
Ni Ni (倪妮)
汉族 
Ouyang Nana (欧阳娜娜)
汉族 
Qian Kun aka Kun (钱锟)
汉族 
Song Yuqi aka Yuqi (宋雨琦)
汉族 
Song Weilong (宋威龙)
汉族 
Song Zuer aka Lareina Song (宋祖儿)
汉族 
Sun Li (孙俪)
汉族 
Sun Bohao (孙博豪)
Tang Yan aka Tiffany Tang (唐嫣)
汉族 
Tang Wei (汤唯)
汉族 
Ten aka Chittaphon Leechaiyapornkul (เตนล์ ชิตพล ลี้ชัยพรกุล)
Li Yong Qin (李永钦)
Ethnically Chinese 
Tian Yitong (田依桐)
Tong Liya (佟丽娅)
锡伯族 
Father: Tong Jisheng (佟吉生) of Xibe ethnicity from Xinjiang 
Mother: Mao Haiying (毛海英) of Han ethnicity from Gansu
Wang Chuanyi aka Kingone Wang (王传一)
Wang Jiaer aka Jackson Wang (王嘉尔)
Wang Likun aka Claudia Wang (王丽坤)
满族
Wang Yibo aka Yibo (王一博)
汉族 
Wang Yifei aka Faye (王一菲)
汉族 
Wang Yiren aka Yiren (王怡人)
Wang Ziyi (王子异)
Wang Zhuocheng (汪卓成)
汉族
Wu Qian aka Janice Wu (吴倩)
汉族 
Wu Tianming aka Constance Wu (吴恬敏)
Wu Xize aka Caesar Wu (吴希泽) 
汉族 
Xiao Dejun aka Xiao Jun (肖俊)
汉族 
Xiao Zhan aka Sean Xiao (肖战)
汉族 
Xu Ke (徐可)
徐可 
Yang Mi (杨幂)
汉族 
Yang Wei Ling Hua (杨魏玲花)
蒙古族
Yang Zhiying aka Katherine Yang (杨之楹)
Yang Zi aka Andy Yang (杨紫)
汉族 
Ye Shuhua aka Shuhua (叶舒华)
Yu Shuxin aka Esther Yu (虞书欣)
汉族 
Zhao Liying (赵丽颖)
汉族 
Zhang Liyin (张力尹)
彝族
Zhang Xinyuan (张辛苑)
汉族 
Zhang Yixing aka Lay/Lay Zhang (张艺兴)
汉族
Zheng Shuang (郑爽)
汉族 
Zhou Dongyu (周冬雨)
汉族 
Zhong Chenle aka Chenle (钟辰乐)
汉族 
Zhou Jieqiong aka Kyulkyung (周洁琼)
汉族
Zhu Zhengting (朱正廷)
Japanese:
Abe Haruno aka Haru (阿部春野)
Adachi Yuto aka Yuto (足立湯と)
Alice Hirose- Hirose Arisu (広瀬 アリス)
Aragaki Yui (新垣 結衣)
Hamada Asahi aka Asahi (浜田朝光)
Hirai Momo aka Momo (平井 もも)
Hirokawa Mao aka May (廣川茉音) 
Honda Hitomi aka Hitomi (本田仁美) (ほんだ ひとみ)
Ishigami Kuniko (石神 国子)
Kanemoto Yoshinori aka Yoshi (金本芳典)
Katsuno Rise aka Remi (勝野莉世) 
Kiritani Mirei (桐谷 美玲)
Birth name: Sayasa Matsuoka (松岡さや紗)
Komatsu Nana (小松 菜奈)
Lyrica Okano
Minatozaki Sana aka Sana (湊崎 紗夏)
Miyawaki Sakura aka Sakura (宮脇咲良)
Mori Koyuki aka Yuki (もうりこゆき)
Myoui Mina aka Mina (名井 南)
English name: Sharon Myoui
Nakagawa Taishi (中川大志)
Nakamoto Yuta aka Yuta (中本悠太)
Okamoto Tao (岡本 多緒)
Osaki Shotaro aka Shotaro (大崎将太郎)
Sasaki Nozomi (佐々木 希)
Satoh Takeru (佐藤 健)
Shimabukuro Satsuki  (島袋 さつき) aka Meisa Kuroki (黒木 メイサ)
Takahashi Juri aka Juri (高橋朱里) (たかはし じゅり)
Takata Mashiho aka Mashiho (高田ましほ)
Takei Emi (武井 咲) 
Watanabe Haruto aka Haruto (渡辺春虎)
Yabuki Nako aka Nako (矢吹奈子) 
Yamashita Tomohisa aka Yamapi (山下 智久)
Yamada Ryosuke (山田 涼介)
Filipino:
Angel Locsin
Birth name: Angelica Locsin Colmenares
Charo Ronquillo 
Coco Martin
Birth name: Rodel Pacheco Nacianceno
Daniel Padilla
Devon Seron
Gabbi Garcia
Birth name: Gabriella Louise Ortega Lopez
Janine Tugonon
Birth name: Janine Mari Raymundo Tugonon
JC de Vera
Julie Anne San Jose
Birth name: Julie Anne Peñaflorida San Jose
Manuel Jacinto
Rita Daniela
Birth name: Rita Daniela De Guzman Iringan
Sam Concepcion
Birth name: Samuel Lawrence Lopez Concepcion
Teresita Marquez  
Birth name: Teresita Ssen Lacsamana Márquez
Yūn/Yūki Mago
Birth name: Laya
Indonesian:
Jelita Septriasa aka Acha Septriasa
Maudy Mikha Maria Tambayong aka Mikha Tambayong
Muhammad Tulus aka Tulus
Nikita Purnama Willy aka Nikita Willy
Rachel Amanda Aurora
Rizky Febian Adriansyah Sutisna aka Rizky Febian  
Sherina Munaf
Shireen Sungkar
Yunita Rachman aka Yura Yunita 
Malaysian: 
Amber Chia 
Jordan Rodrigues
Yunalis binti Mat Zara'ai aka Yuna
Mixed: 
Aarif Rahman aka Li Zhiting (李治廷)
Of Arab, Malay, and Chinese descent
Awkwafina aka Nora Lum 
Of Korean & Chinese parentage
Mother: Korean, Father: Chinese
Bambam aka Kunpimook Bhuwakul (กันต์พิมุกต์ ภูวกุล) 
Of Chinese descent, one of his grandma is Chinese.
Belle aka Jin Hyeon Ju (진현주)
Of Korean and Filipino parentage
Mother: Filipina, Father: Korean
Brenda Song 
Of Thai & Hmong parentage
Chanmina aka Otomonai Mina (ちゃんみな)
Of Japanese and Korean parentage
Mother: Korean, Father: Japanese 
Elaiza Ikeda
Of Filipino and Japanese parentage
Mother: Filipino of Spanish descent, Father: Japanese
Haley Tju
Of Chinese and Indonesian descent
Hari Won  aka Lưu Esther 
Of Vietnamese and Korean parentage
Mother: Korean, Father: Vietnamese 
Hashimoto Tenka (橋本 甜歌)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parentage
Mother: Chinese, Father: Japanese
Heart Evangelista aka Love Marie Payawal Ongpauco-Escudero
Filipina-Chinese
Lucas aka Lucas Wong/Huang Xuxi (黄旭熙)
Of Thai & Chinese parentage
Mother: Thai, Father: Chinese
Manika aka Manika Grace Ward
Part Filipino, Japanese, Chinese, Malaysian, and Spanish
Nichkhun aka Nichkhun Buck Horvejkul (นิชคุณ หรเวชกุล)
Mother: Chinese, Father: Thai/Chinese descent
Takahashi Yu (高橋 ユウ) 
Of Filipino and Japanese parentage
Mother: Filipino, Father: Japanese
Tomo aka Visava Thaiyanont (วิศว ไทยานนท์)
Of Thai & Japanese parentage
Mother: Japanese, Father: Thai
Yuki Anggraini Kato 
Of Japanese and Indonesian parentage
More resources: 
https://kprofiles.com/
https://mydramalist.com/
https://www.celebsfacts.com/
https://ethnicelebs.com/
@/ peppermintstranger- Tumblr
@/ kpopfcs- Tumblr
@/ japanesefcs- Tumblr
@/ herorps- Tumblr
@/ rphlix- Tumblr
@/ h4nb1ns- Tumblr
Check Wikipedias (+ their sources) that are in other languages.  Google translate them or ask for help to translate/read it.
Disclaimer---> tw: weight for Italicized bolded sites
148 notes · View notes
ohsoquiet · 4 years
Text
☆ FEMALE CHINESE FACECLAIM MASTERPOST ☆
你好! a lot of cute chinese girls and underrated faceclaims/shapes that can be your new character mostly chn48 members. this list will be eventually updated! ♡
age: 10-30
you can ask a fc masterlist of any nacionality in my ask. enjoy!
like or reblog if you use any!
don’t copy or repost this list without my permission.
Tumblr media
01.  dilraba dilmurat / 迪丽热巴 / دىلرەبا دىلمۇرات
↳ 27 years old / chinese-ughyr / actress and model
 ig: @dear_dlrb // weibo: Dear-迪丽热巴
Tumblr media
02. ming xi /  奚梦瑶   
↳ 30 years old / chinese / model
ig: @mingxi11 // weibo: @Ming奚梦瑶
Tumblr media
03. xu jiaqi /  许佳琪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ex SNH48 member
ig: @hellokiki77 // weibo: @SNH48-许佳琪
Tumblr media
04. liu yifei / 刘亦菲
↳ 32 years old / chinese / actress
weibo: @刘亦菲
Tumblr media
05. wangyi / 王奕
↳ 18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王奕
Tumblr media
06. sun zhenni / 孙珍妮
↳ 19 years old / chinese-german-jew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孙珍妮
Tumblr media
07. dai meng / 戴萌
↳ 26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ig: @diamooonddd // weibo: @SNH48-戴萌
Tumblr media
08. ju jingyi / 鞠婧祎
↳ 25 years old / chinese / ex-SNH48 member, solo artist and actress
weibo: @鞠婧祎
Tumblr media
09. fei qinyuan /  费沁源
↳ 18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费沁源--
Tumblr media
10. xu yangyuzhuo / 许杨玉琢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许杨玉琢
Tumblr media
11. xie ni / 谢妮
↳ 19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谢妮
Tumblr media
12. feng xinduo / 冯薪朵
↳ 27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冯薪朵
Tumblr media
13. song xinran / 宋昕冉
↳ 22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宋昕冉
Tumblr media
14. xie tianyi / 谢天依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谢天依
Tumblr media
15. wan lina /  万丽娜
↳ 22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万丽娜
Tumblr media
16. qi yuzhu /  戚予珠
↳ 20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戚予珠 
Tumblr media
17. zhao yue /  赵粤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赵粤
Tumblr media
18. xu yiyang / 徐藝洋
↳ 22 years old / chinese / ex-SM Rookie
weibo: @徐艺洋Yiyang
Tumblr media
19. wu yingxiang / 吴映香
↳ ?? years old / chinese-brazilian / Produce 101 China former contestant
weibo: @吴映香Lucia
Tumblr media
20. lin siyi / 林思意
↳ 25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and actress
weibo: @SNH48-林思意
Tumblr media
21. jiang shan / 姜杉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姜杉
Tumblr media
22. zhang yi / 张怡
↳ 25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张怡
Tumblr media
23. shen mengyao / 沈梦瑶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沈梦瑶
Tumblr media
24. zhang xin / 张昕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SNH48 member
weibo: @SNH48-张昕
Tumblr media
25. chen qiannan / 陈倩楠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BEJ48 member
weibo: @BEJ48-陈倩楠
Tumblr media
26. wang yuxuan / 王雨煊
↳ 20 years old / chinese / BEJ48 member
weibo: @BEJ48-王雨煊
Tumblr media
27. xu siyang / 顼凘炀
↳ 19 years old / chinese / BEJ48 member
weibo: @BEJ48-顼凘炀
Tumblr media
28. ma yuling / 马玉灵
↳ 20 years old / chinese / BEJ48 member
weibo: @BEJ48-马玉灵
Tumblr media
29. hu xiaohui / 胡晓慧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BEJ48 member
weibo: @BEJ48-胡晓慧
Tumblr media
30. chen guijun / 陈桂君
↳ 22 years old / chinese / GNZ48 member
weibo: @GNZ48-陈桂君
Tumblr media
31. chen jiaying / 陈佳莹
↳ 17 years old / chinese / GNZ48 member
weibo: @GNZ48-陈佳莹
Tumblr media
32. xie leilei / 谢蕾蕾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GNZ48 member
weibo: @GNZ48-谢蕾蕾
Tumblr media
33. hu xinyin / 胡馨尹
↳ 18 years old / chinese / AKB48 Team SH member
weibo: @胡馨尹-AKB48TeamSH
Tumblr media
34. kong kexin / 孔珂昕
↳ 22 years old / chinese / AKB48 Team SH member
weibo: @孔珂昕 -AKB48TeamSH
Tumblr media
35. tan junxi / 谭珺兮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AKB48 Team SH member
weibo: @谭珺兮-AKB48TeamSH
Tumblr media
36. wang siyu ‘jane’ / 王思予
↳ 19 years old / chinese / YG trainee and Idol Producer contestant
weibo: -
Tumblr media
37. meng meiqi / 孟美岐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WJSN and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孟美岐
Tumblr media
38. guo ying ‘yamy’ / 郭颖
↳ 28 years old / chinese /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Yamy
Tumblr media
39. xu mengjie ‘rainbow’ / 徐梦洁
↳ 25 years old / chinese /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徐梦洁
Tumblr media
40. zhang zining / 张紫宁
↳ 23 years old / chinese /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紫宁
Tumblr media
41. yang chaoyue / 杨超越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杨超越
Tumblr media
42. lu xiaocao / 鹿小草
↳ 20 years old / chinese / Produce101 China former contestant 
weibo: @鹿小草QAQ
Tumblr media
43. lin jiaan / 林珈安
↳ 29 years old / chinese / Produce101 China former contestant
weibo: @林珈安LylaLin
Tumblr media
44. song qian ‘victoria’ / 宋茜 
↳ 32 years old / chinese / f(x) member, actress and solo artist 
weibo: @宋茜
Tumblr media
45. jolin tsai /  蔡依林
↳ 39 years old / taiwanese / solo artist
weibo: @蔡依林
Tumblr media
46. cheng xiao /  程潇
↳ 21 years old / chinese / WJSN member and actress
weibo: @宇宙少女_程潇
Tumblr media
47. yeh shuhua / 葉舒華
↳ 20 years old / taiwanese / (G)I-DLE member 
ig: @official_g_i_dle
Tumblr media
48. song yuqi / 宋雨琦
↳ 20 years old / chinese / (G)I-DLE member
ig: @official_g_i_dle
Tumblr media
49. wu xuanyi / 吳宣儀
↳ 24 years old / chinese / WJSN and Rocket Girls member
weibo:
@火箭少女101_吴宣仪
Tumblr media
50. huang tingting / 黄婷婷
↳ 27 years old / chinese / ex-SNH48 member
weibo: @SNH48-黄婷婷 
Tumblr media
51. zhou xianxianye / 周仙仙耶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周仙仙耶 
Tumblr media
52. wangwang / 旺旺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旺旺小小酥了解一下
Tumblr media
53. gu lin /  顾林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顾林x
Tumblr media
54. sun meilin ‘irene’ / 孙美林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孙美林Irene_
Tumblr media
55. ?? ‘mei’ / 没外卖了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没外卖了
Tumblr media
56. lu yuxiao / 卢昱晓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卢昱晓_
Tumblr media
57. ?? ‘shen’ / ??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sshen02
Tumblr media
58. yitong ‘noir’ / ??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noirrrrrrrr
Tumblr media
59. huang xiqi / 黄稀奇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黄稀奇-
Tumblr media
60. ?? ‘ink smudge’ / ??
↳ ?? years old / chinese / weibo model
weibo: @InkSmudge
129 notes · View notes
yihuazhibing-blog · 4 years
Text
2020年Instagram华人粉丝TOP100:女明星们的IG朋友圈都在刷些什么?
明星是一种外表光鲜,背后劳心劳累的职业。台上不仅要帅气貌美,多才多艺,风趣幽默,谈笑风生;台下也是各大社交平台卯足了劲表现,有喜欢秀衣服、秀厨艺、秀身材,也有变话痨、搞代购、发广告,活跃得像一个营销号。对于追星迷,最在意莫过于自家的爱豆今天��新了什么动态,额……好像也有帮自家爱豆买ig粉的。本期我们发出2020年Instagram华人女明星100强,一起来看看IG女皇们的日常生活吧:
李宇春:https://www.instagram.com/urnotchrislee
张靓颖:https://www.instagram.com/janezhang
周笔畅:https://www.instagram.com/smilelikeachild
李冰冰:https://www.instagram.com/libingbing
范冰冰:https://www.instagram.com/bingbing_fan
孙俪:https://www.instagram.com/turbosunli
汤唯:https://www.instagram.com/tangwei11
程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gxiao_0715
宋茜:https://www.instagram.com/victoria02_02
孟佳:https://www.instagram.com/mjbaby0203
霏霏:https://www.instagram.com/ff0427
曹璐:https://www.instagram.com/better_me_lulu
周洁琼:https://www.instagram.com/
高圆圆:https://www.instagram.com/gaoyuanyuan_gyy
徐静蕾:https://www.instagram.com/suanpieveryday
刘诗诗:https://www.instagram.com/liushishi_official
刘亦菲:https://www.instagram.com/liuyifeioff
江疏影:https://www.instagram.com/mamaggiejiang
李小璐: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ulu930
王子文:https://www.instagram.com/wangziwen
宋佳:https://www.instagram.com/littleflowersong
Vava:https://www.instagram.com/vava.mis
唐嫣:https://www.instagram.com/tangyan1206
景甜:https://www.instagram.com/jingtian
杨幂:https://www.instagram.com/yangmimimi912
关晓彤:https://www.instagram.com/stronger917
马思纯:https://www.instagram.com/sandra0314
周冬雨:https://www.instagram.com/zhoudongyu
邓家佳:https://www.instagram.com/jiajia_deng
张雪迎:https://www.instagram.com/xue_yy
胡冰卿:https://www.instagram.com/hbq_qing
赵薇:https://www.instagram.com/vicki_zhaowei
白百何:https://www.instagram.com/baibaihe_yep
娜扎:https://www.instagram.com/nz0502
倪妮:https://www.instagram.com/captainmiao
吴倩:https://www.instagram.com/wuqian0926
林允:https://www.instagram.com/jellylinyun
沈月: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eyeah
王梓薇:https://www.instagram.com/i_am_wzw
王珞丹:https://www.instagram.com/luodanwang
阚清子:https://www.instagram.com/vvvvvvvvvvvvvvvvvvvviiiiiiiiii
曲婉婷:https://www.instagram.com/
吉克隽逸:https://www.instagram.com/jikejunyi
李嘉格:https://www.instagram.com/lijiage
鞠婧祎:https://www.instagram.com/kikuchanj
赵嘉敏:https://www.instagram.com/savokiiiii
李艺彤:https://www.instagram.com/whitehairpin
黄婷婷:https://www.instagram.com/kotetehtt
曾艳芬:https://www.instagram.com/irurisnh
冯薪朵:https://www.instagram.com/nanashi_ike
陆婷:https://www.instagram.com/kxxlisalisa
张语格:https://www.instagram.com/zhangyugedeshengrishi0511
赵粤:https://www.instagram.com/akira19950
许佳琪:https://www.instagram.com/HELLOKIKI77
戴萌:https://www.instagram.com/DIAMOOONDDD
林思意:https://www.instagram.com/sissy041xiaosi
万丽娜:https://www.instagram.com/WANNANANA27
刘炅然: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r0902_
张丹三:https://www.instagram.com/nocky_e
李宇琪:https://www.instagram.com/yuqi_mao
易嘉爱:https://www.instagram.com/oneaddtwo
龚诗淇:https://www.instagram.com/17_pace
孔肖吟:https://www.instagram.com/kgxxxxxxy
谢娜:https://www.instagram.com/realxiena
张辛苑:https://www.instagram.com/xinyuanzhang
刘雯(超模):https://www.instagram.com/liuwenlw
何穗:https://www.instagram.com/hesui923
AB: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babyct
蔡依林:https://www.instagram.com/jolin_cai
萧亚轩:https://www.instagram.com/hsiaoelva
陈研希:https://www.instagram.com/yanxi531
桂纶镁:https://www.instagram.com/lunmei
洪诗: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hong
魏如萱:https://www.instagram.com/waawei
许茹芸:https://www.instagram.com/valenh
邓紫棋:https://www.instagram.com/gem0816
薛凯琪:https://www.instagram.com/physit
周秀娜:https://www.instagram.com/chrissienana
马婉雯:https://www.instagram.com/miyomm
田蕊妮:https://www.instagram.com/tinyuilee
连诗雅:https://www.instagram.com/shi_ga
官恩娜:https://www.instagram.com/koonella
谭杏蓝:https://www.instagram.com/hanatam
江若琳:https://www.instagram.com/elannek930
Heidi:https://www.instagram.com/heidibibe
Stephy:https://www.instagram.com/stboo
郑融:https://www.instagram.com/stephanie_cheng
陈嘉桓:https://www.instagram.com/rosekawoon
钟舒曼:https://www.instagram.com/chungshersher
王菀之:https://www.instagram.com/wongyuenb
叶丽嘉:https://www.instagram.com/ika_
郑欣宜:https://www.instagram.com/princejoyce
卫兰:https://www.instagram.com/janice_vidal
李蕴:https://www.instagram.com/renee0727
麦贝夷: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emak
傅颖:https://www.instagram.com/theresafu922
汤怡:https://www.instagram.com/yuenkaka
林二汶:https://www.instagram.com/lam2
方皓玟:https://www.instagram.com/charmainefong
钟舒祺:https://www.instagram.com/sukiekie
林辰希:https://www.instagram.com/2ai2ai
泳儿:https://www.instagram.com/vincychan
陈僖仪:https://www.instagram.com/sita_chan310
邓颖芝:https://www.instagram.com/vangietang
伊维特:https://www.instagram.com/evitawong
周美欣:https://www.instagram.com/lowwie
雷琛瑜:https://www.instagram.com/jarielui
吴日言:https://www.instagram.com/yan512
关心妍:https://www.instagram.com/adesing120
王若琪:https://www.instagram.com/takkiwong328
王秀琳:https://www.instagram.com/mango_wong
傅珮嘉:https://www.instagram.com/fufuamulet
方珈悠:https://www.instagram.com/jmegirl
来源地址:https://www.manyoujingyu.com/2020/07/05/instagram-fans-2020-girls/
2 notes · View notes
cnbnews · 4 years
Link
Tumblr media
外界解读认为,中港高官和官方如此反应,难掩中南海三重恐惧。。(新唐人合成图片)
【希望之声2020年8月9日】(希望之声记者岳文骁综合报导)针对美国宣布制裁11名中国及香港官员,中共国务院港澳办昨(9日)晚以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指此举是美国对香港问题的政治盘算失算后“歇斯底里式的发作”。那些中标的中港高官此前也有类似回应。不过,外界解读恰恰相反,认为中港高官和官方反应,难掩中南海三重恐惧。
据中央社,中共港澳办发表的这项谈话还说,(美国)这项制裁“注定是徒劳的”,又称,在“港区国安法”制定后,一些美国政客“像是被踩中痛脚,气急败坏地跳将起来”。
此前,香港政府发言人8日批评美国制裁行为“厚颜无耻且卑鄙”,声称支持北京当局采取反制措施。
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曾国卫说,美方的制裁是“自欺欺人”,对他“不痛不痒、毫无影响”;香港警务处长邓炳强也说制裁“毫无意义”;香港保安局长李家超则指称美方“双重标准、虚伪”。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回应说,自己在国外没有一分钱资产,“搞‘制裁’不是白费劲吗?当然,我也可以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寄去100美元,以供其冻结之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8日也强调,自己无惧于任何威吓。
不过,外界认为中港官员和官方的看似无所谓但又颇有“歇斯底里“意味的回应,恰好证明其内心的恐惧和美国打击有力。
香港政治评论家林保华对本台表示,被制裁的中港官员他们财产的唯一道路,只能送给习近平,美国将来还会更扩大制裁,造成中共内乱,甚至推翻习近平。
林保华认为,这次美国制裁香港,当然是中美关系里面的一个重要部份,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所以那些被制裁的中港官员包括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口口声声说她自己在美国没有财产不怕被制裁,把制裁香港政府的事情刻意缩小成为个人的事情,这种见识简直是鼠目寸光。
林保华表示,美国的制裁风暴开始席卷香港金融圈。香港一些跨国银行正在配合美国的制裁令,切断与香港高层官员的关系。这些被制裁官员的存款将来就只能存在中资银行了。可是哪一个中资银行为他们服务的,也要受美国制裁。
林保华进一步表示,问题是美国的制裁不光是这样制裁香港成员的名单,整个中美关系里面,美国也会因为中国的人权问题制裁中国政府的官员,所以很容易自然就在逼迫中国政府其他官员要跟���近平切割,甚至把习近平推翻掉,现在这个事情会一步一步扩大开来。
时事评论员周晓辉撰文表示,对于美国制裁首批中港官员,目前中共外交部和其它部门均是一片静悄悄。很明显,回应如果依旧是谩骂、恐吓、叫嚣却无任何实质性内容,中共不仅再次向外彰显其黔驴技穷和色厉内荏,而且让国内外有识之士哂笑,更是让王毅、杨洁篪刚刚的认怂成为了笑料。
文章揭示中南海高层对此事有三重担忧和顾忌:
一是2018年底,中共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曾表示,“美国手里掌握我们很多‘黑材料’,什么时候抛出来是根据政治需要”。这些“黑材料”应该包括不少中共高官及其亲属在美的名单以及财产清单。担心自身被制裁这应该是中南海的一大难掩之忧。
二是美国制裁中共高官将在中共党内产生蝴蝶效应。身在中共官场中的官员,其实最了解中共的邪恶和腐败,因此过去几十年中,中共官员将家属、子女和财产移民、转移到海外的人数数不胜数。尤其是近些年,中共败象愈来愈显,难以数计的中共各级官员都竭力在沉船前离开中国,哪怕是先让子女出国。留在中共体制内的官员在看到美国和西方切实的制裁后,自然明白了自己的一身“官皮”是阻止家人入境美国,导致其资产被冻结的祸首,因此有多少人还会心甘情愿为中共卖命呢?
三是借由王毅、杨洁篪向美传递的维护中美友好关系的信号,被美国彻底无视,因为制裁恰恰发生在这两人放话后,这难道是巧合吗?美国其实就是在告诉北京,对于中共的拖延伎俩,美国不再上当,美国与北京坐下来全面对话的概率很低,而这对北京而言,绝对是个非常坏的消息。打也打不下去,改又改不了,且深陷内外交困中,北京高层将无路可走。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中南海内斗你死我活 李克强处境微妙
习近平与江曾决战 第一个干掉马云?接下来江志成江绵恒 吴征在上海闹市当街被抓 供出孙立军孟建柱海外资产 还有江家和马云 演艺圈电影圈金融圈要地震!半个中国要震荡!吴征反水投靠习 将赴美执行任务 对付江曾海外特务势力 中南海谣言预言_240
美国施压全面加速,习近平的最后一张牌很可能失效,中南海阴云密布
中港高官被制裁 中南海高层难掩三忧
抖音要赔1650亿美元?微信阿里百度步后尘?美售台无人机堪比死神 覆上万公里中南海肝颤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原文链接:美制裁中港高官 港澳办歇斯底里 评论:中南海三重恐惧
原文链接:美制裁中港高官 港澳办歇斯底里 评论:中南海三重恐惧 - 新闻评论
本文标签:中南海, 中港, 习近平, 南海, 港澳, 港澳办, 美国, 评论, 高官
1 note · View note
asia-beauty-club · 4 years
Text
微博:@孟晓艺dana·
抖音:mengxiaoyi918
INS:heydana7 ​​​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3 notes · View notes
diveyear · 4 years
Text
还原大先生——说说鲁迅的本来面目
共识沙龙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群主和群委们好!我要特别问候君主和群委们,因为看到他们很辛苦;还有制作音频的朋友们,辛苦了!很荣幸与大家在这里交流。不过我想说明一下,我很保守,而且胆小,本来就不大善于讲,又加上不大愿意讲,所以请朋友们对我的讲座别抱多大希望。因为只有不抱希望,最后才不至于太失望。
20年前,南京大学一个青年跑到各大学去听课,在南京听过高华的课,听过董健先生的课,到上海听了姜义华先生的课,又听了王晓明、许纪霖的课,到北京听了钱理群的课,好像还听了张维迎的课。然后跑到吉林大学,到中文系听了我的课,回去后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节拿我与钱理群做了比较,他说:钱先生讲课开拳就打,一开始就充满激情;而李新宇则是走上讲台先叹气,似乎一切都无从说起。他说得很对。到如今20年过去了,我的状态没有变好,反而更糟。因为能说的话似乎越来越少,寻找语言的难度越来越大。当代中国的学者与世界上那些现代国家的学者不同,人家只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够了;而我们却要花很长的精力去寻找语言,寻找表达方式,研究庖丁之术。有人说带着镣铐跳舞更见水平,我承认。但如果把一个高个子舞者关进一个矮笼子,那舞姿会是什么样呢?奇迹或许会有的,但他的艺术才华更可能表现在跪着舞或者坐着舞。很多朋友像我一样,是不愿跪着舞的,但天长日久,却也习惯了坐着舞,或者躺着舞。我是很喜欢坐着的,而且是双手合十的那种姿态。大家想,双手合十盘腿坐在笼子里,那舞姿能好看吗?这是我首先要请大家谅解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没有这样对着手机讲过课,看不到听众,没有表情和目光的鼓励,大概很难找到感觉。所以,如果讲得像面无表情的新闻联播播音员,或者像乡村大喇叭里的村支书,也请大家原谅!同时我还担心,讲着讲着也许会忘了60秒内要动一下手指,又担心老是盯着手指头,也许就忘了要讲什么。没办法,试试吧!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说说鲁迅的本来面目》,但就在刚才,我忽然觉得这个题目不是太好。虽然“本来面目”是中性的,不含褒贬,但在这里,却似乎是我有点不怀好意,要揭穿什么,其实我没有那个意思。所以,我想改一改,给它加上一个正标题“还原大先生”;原来的题目改为副标题,也就是《还原大先生——说说鲁迅的本来面目》。
说到鲁迅的本来面目,需要澄清的问题很多。原因大家都清楚,因为鲁迅曾经被捧上神坛,脸上被贴过金,被刷过漆,也被抹过污泥。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贴金者以为是在贴金,看的人却可能觉得是在泼粪。这是不是另一种“低级红”和“高级黑”?全面清理鲁迅形象,不是一次讲座能够完成的,所以今天只是从头说起,略谈几点。
我想讲的第一点,是鲁迅的家庭出身。
朋友们大概都会承认,一个人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出身和教养是有关的。尽管人们常说“英雄不问来路”,或者是“英雄不问出处”。但在事实上,英雄、俊杰,都有出处。流氓、恶棍,也有出处。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而这个环境首先就是家庭。
鲁迅出身于怎样的家庭呢?过去的教科书,因为要打造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旗手的伟大形象,又因为狭隘的阶级论观点,所以对鲁迅的出身往往是遮遮掩掩,轻描淡写。即使说到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强调的也是“败落”:比如常年跑当铺,上不起交学费的学校,去南京求学时只带了8块大洋,等等,然后是强调他因家境败落而接触了底层社会,与劳动人民建立了联系,于是才对社会有了深刻认识。
按照过去那种思路,似乎鲁迅不穷就无法成就他的伟大。因此,人们对周家未败落之前,也就是鲁迅13岁之前的情况,进行的是淡化和模糊处理。那么,鲁迅到底出身于怎样的家庭?按照1949年前后,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鲁迅家应该属于官僚地主阶级。官僚地主阶级是最反动的一个阶级,是应该被消灭的。然而,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旗手,却偏偏来自这个阶级。
需要说明的是,官僚地主家庭有两种不同情况:
一种是有权有势的土豪。中国历史上那些新兴的王朝在初建时都会带来一批这样的新贵。他们因为参与打江山,胜利后自然要参与分红,于是就拥有了权力,占有了土地,成了官僚地主。不过,这种家庭,往往是有权、有钱、没文化,所以最容易无法无天,无恶不作。加上朝代更替,所以这样的家族一般都不能长久。
另一种官僚地主家庭却不是这样。同样是有权、有势、有地位,但他们的权势和地位不是来自打天下,而是来自“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那些能够温饱的家庭,有能力供孩子读书,于是他们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甚至中状元,攀宫折桂,一路进入上层。做官之后,经济情况自然更好,就更有条件让儿孙读书,几代下来,就成了官僚地主,同时又是书香世家。鲁迅就出生在这样的书香世家。
从他的六世祖中举人到鲁迅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鲁迅出生时,他家里有秀才举人一大帮,有的还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也就是抵达了国家文化宝塔的最高峰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就是翰林。鲁迅形容人喜欢用“阔”这个词。他不说人家怎么富裕,也不说人家官多么大,地位多么高。他就喜欢说这人很“阔”,是“阔人”。其实,他家就很阔,而且不是一般的阔。根据他祖父周福清的记述,周家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很富。最富���时候,曾经拥有土地一万多亩,光是当铺就开了十多家,还有许多店铺和珠宝行。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经没有那么阔。但我们仅从他家的住宅看,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比的。去过绍兴的朋友肯定记得新台门和老台门,也就是鲁迅故居和鲁迅祖居,那是两所大宅院。其实还有一个过桥台门,现在没有了,也是鲁迅家的。鲁迅出生在新台门,那是一种五进院落。宅院的所谓一“进”,简单的说就是一道门加上一个院子。现在的人们大多住在共有的楼房,没有自己的宅院,所以没有“进”这个概念,但实物仍然能够看到:乡间的农家院,进门后四面是房屋,中间是院子,那就是一进。皇家的宅院,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北京的故宫,是九进。曲阜的孔家也是九进。除了这两家,没有哪一家敢把宅院修成九进。有个说法大家都知道,“深宅大院”,“深”,说的就是进数多。纵向的进数多,横向的宽度也就大。五进的院子是什么样子呢?北京的一些王府就是五进的院落。大家读过《红楼梦》,荣国府也是五进院落。鲁迅家的院子跟荣国府一样的,是五进院落。
我喜欢看名人故居,走到一个地方,喜欢看那里的名人故居和墓地。中国近代以来的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从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等,一直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甚至包括徐志摩的,都去过了。经过比较,我的结论是:论家庭的阔气程度,还是鲁迅第一。除了他之外,没有哪一家有五进院落和一个那么大的后花园。新台门在1919年卖给朱家之后就被拆掉了,现在看不到了,现在的鲁迅故居只是当年的一小部分,不仅小,而且看不出原来的格局。但根据一百年前周家卖房的时候画的那个图纸,我们可以看到,他家坐北朝南,临街是大门,大门里面是仪门,仪门里面是大厅,大厅后面是大堂,大堂后面是后堂,后堂后面是后楼,后楼后面是杂屋……再往后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是他们家的后花园,占地2000多平米。
周家有1万多亩土地的鼎盛时期鲁迅没赶上,到鲁迅出生时,因为经历了太平军之乱,周家已经衰弱了。太平军到过鲁迅家,杀过人,烧过房屋,也拿他家当过指挥部。这一折腾,家就败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周家最穷的时候也没有跌落到劳苦大众的行列。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家最贫困时的情况:
鲁迅和周作人到南京和东京求学的时候,家里只有祖母、母亲和周建人三口,却仍然有男女佣人好几个。鲁迅的祖父周福清那时候在杭州坐牢。他坐的那个牢哇!坐牢,还带着一个小妾,带着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仆,租了一套楼上楼下的房子住着。大家知道,佣人要付工资,租房要交房租,那么一群人都要吃饭,那时候周家没有一个挣钱的。,在这种情况下鲁迅从日本回家结婚,家中竟然把太平军时期毁掉了的房子重修了起来。
鲁迅从来不夸富,1949年之后的回忆材料,都在拼命说周家穷。不过,我曾根据鲁迅签字画押的一张分单算过一笔账,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那年,在鲁迅名下的土地是105亩还多一点。江南,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绍兴的人均土地只有几分,鲁迅有100多亩土地,如果到1949年,改划成什么成分?
鲁迅一辈子没有受过穷,他是地地道道的阔公子,尤其是童年,简直是王子。他自己说过,他的童年像王子。在家里被佣人保姆簇拥着,走在街上被邻里另眼相看,即使到外婆家,也得高接远送。朋友们可能记得《社戏》里面鲁迅和那群孩子一起,划着船,去看戏,偷豆子,那种情景是写实的。那是周家少爷来了,村里的孩子不用去上学,不用去放牛,被安排来陪周家少爷玩。考察鲁迅的家庭出身,可以发现过去对鲁迅的一些解释很勉强。
鲁迅对劳苦大众和弱小者的同情,并不源于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一般人也许会“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但伟大的头脑能够超越阶级地位。对于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都有大悲悯,才是真正的伟大。同时,鲁迅又是真正的贵族,有贵族精神,所以才能看到阿Q们的可笑、可憎与可怜。
我想讲的第二点,是周家的家庭文化。
周家的文化怎么说呢?简单地为其命名的话,是一种复合文化。周家的男性家长都是读书人。那个时代,以科举为目标的读书人,应该都是儒家信徒,而且多有理学色彩。不过周家的男人理学气不重,女人就更加复杂。鲁迅儿时面对的三代女人,也就是他的曾祖母,他的祖母和他的母亲,都信佛。但是她们又都算不上佛教徒。因为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一点儿排他性也没有,能够接纳民间文化当中各种复杂的成分,包括各种神灵和鬼怪。读过《朝花夕拾》的朋友们一定记得,鲁迅的祖母和他的保姆阿长讲的那些故事,美女蛇,等等。
在这里,我只讲几件朋友们不一定关注的事儿。
第一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个和尚。他一岁多就做了和尚,终生未脱僧籍。原因是他出生的那一天,正是某位菩萨生日。出生时又是蓑衣包,大概就是把脐带、胎盘披在身上那样出生了。按传统的说法,这样的孩子是被鬼神锁着的,很难养活。有什么办法呢?办法就是让鬼神找不到他,或者是不屑于理睬他。比如,明明是个男孩子,偏给他取个女孩名,甚至给他扎上耳朵眼儿,这都是过去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再就是给他取个贱名,比如叫猪叫狗。在我的家乡,有的孩子甚至叫狗剩——狗吃剩下的,狗都不吃了,神鬼自然不屑于去理他。
进一步的办法,就是让他出家当和尚。周家为鲁迅做的安排,就是让他当和尚。长房长孙当然不能真出家,可是形式是必需的。找一个庙,拜一个师傅,把名字写进和尚名单,就算是出家了。所以,鲁迅就有了一个法名“长庚”,有了一个师傅——龙师傅。鲁迅临死的时候还写过一篇很动情的文章,题目就是《我的第一个师父》。
由此可以看到,鲁迅家很迷信,周家很迷信。
周家那样的大家族,规矩多、禁忌多、仪式多,一年到头说不清有多少祭祀活动。这种文化,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懂了,尤其是城市人,甚至真的是连“年”也不会过。鲁迅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因为他是长房长孙,因为在他十几岁就失去了父亲,爷爷又在狱中,过年过节,上坟祭祖,许多场合都需要他来主持,怎么摆供、怎么烧香、怎么跪拜、怎么祝祷,这一切鲁迅都是内行。而且,鲁迅是读书人,所以过年的时候不但要与全家人一起祭拜天地,祭拜祖宗,自己还要祭书神。就像做生意的人必须敬财神一样,读书人当然要敬书神。我和周海婴、还有全国四十多位专家教授编的那套《鲁迅大全集》,就收了鲁迅在大年夜祭书神时写的祭文。我说这些,想说明的意思是,鲁迅是真正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泡透了的。同时想说明,他所受的教育,他所受的文化熏陶,不是唯物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不以鬼神为怪的,所以,周家就常常出现一些怪事儿。比如,周作人出生时就出了一件怪事儿,一个老和尚进了周家,长驱直入到了少奶奶房前,转眼不见了,然后,周作人就出生了。晚年的周作人曾经在文章中纠正那些传说,说是他的那个叔叔看花了眼,然后以讹传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话是周作人在经历了种种破除迷信的运动之后写的,年轻时却从来没说过他叔叔眼花,而是多次写诗说自己就是那个老和尚。二是周作人在回忆录当中所说的,他和他的妹妹一起生天花,本来妹妹已经好了,而他奄奄一息,全家人都无能为力。但是,静静的房间里突然大叫一声,全家人都知道那不是周作人的妹妹在叫,也不是周作人在叫。人们闻声跑来,却发现事情完全变了,奄奄一息的周作人好了,而已经好了的妹妹死掉了。
还有一件事,是鲁迅的父亲临死的时候,朦胧中看到一个女人来到他的床头,在他喝水的碗里倒了一点什么。他以为是妻子鲁瑞,就没睁眼,也没出声。可是那女人刚转身出去,鲁瑞就进来了,往他的碗里倒藕汁。鲁迅的父亲觉得奇怪:你不是刚刚才倒过吗?鲁瑞说她没来过。那么刚才进来的女人是谁?最后阿长讲道,那是鲁迅的父亲曾经订婚的一个姑娘,但是他们没等结婚,那姑娘就去世了,所以才另聘的鲁瑞。那姑娘现在来,就是他们情缘未了,找他来了。于是,家里人也就知道,少爷的病好不了了。老和尚的身影也罢,天花鬼的叫声也罢,鲁迅的父亲是被早已死去的未婚妻领走了也罢,是否可信并不重要。我觉得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是周家人相信的一种文化,周家人曾侵润其中的一种文化。鲁迅是在这种文化当中长大的。过去的教科书和主流著作,都在努力把鲁迅打造成共产主义者的同时,总是在努力把他打造成唯物主义者。大家想,这种家庭文化,能培养出唯物主义者吗?
那么,周家的这种文化奇怪吗?应该说不奇怪。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感觉到奇怪,但在那个时代它是某种普遍现象。大家知道,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大师,但他一辈子信鬼神。遇到事儿,必去占卜。梁启超也是现代思想家,传播过一系列的科学思想。但是他自己说从十几岁就与鬼神打交道,而且他的妻子李蕙仙死后三年,竟然一直没有离开梁家。三年当中,梁思成生了病,都不是先上医院,而是先去找他妈,而他妈是已经死了的。三年之后,李蕙仙的灵魂才离开梁家。这话听起来很玄,但这不是别人说的,是梁启超自己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的。他没理由欺骗他的女儿。
还有章太炎到阴间去做判官的事,可能好多朋友都知道。在我们当下的文化当中,这一切都感到很离奇,不可思议,但在当时人们并不觉得奇怪。
接下来的问题是,周家的这种文化,包括梁启超和严复家的那种文化,好还是不好,很难简单回答。但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对儿童来说,是给他一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切都清清楚楚“的世界好呢?还是让他面对一个有点神秘的世界好?这同样不能简单回答,但我想,后者大概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一切都清清楚楚,一切都有标准答案,人的思考能力肯定是会退化的。
我想讲的第三点是鲁迅的学历。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鲁迅是自然长成的。用今天的话说是绿色的,他们家没给他施过化肥,也没给他施过农药,更没有用过激素或者助长剂。他上学是玩着上的,读书是玩着读的,完全凭兴趣。这甚至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鲁迅饱读诗书,却有学历而没学位。说到学历和学位,新学的学历和学位,大家都知道,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这是学历。学位呢,有学士、硕士、博士。那么旧学呢?旧学的学位倒是有自己的体系,那就是秀才、举人、进士等,所以容易说清,比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不少人都有旧学的学位,蔡元培是翰林,吴稚晖是举人,陈独秀、蒋梦麟等都是秀才,而鲁迅、胡适、钱玄同等,连最低的学位也没有。
但要说他们的旧学学历,却有点困难。因为旧学没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也没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这种区别。怎么说呢?只能说我读过《孟子》,你读过《四书》,他读过《九经》,旧学的学历只能这么去说。鲁迅读到哪里呢?用他自己的说法,是”几乎读过十三经”。朋友们大概知道,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需要读“十三经”。而是只要读过《四书》,再读过《五经》,有这“九经”就够了。而且《四书》《五经》加起来的,虽然俗称“九经”,但这“九经”在“十三经”当中并不是九经,而是七经。因为《大学》和《中庸》都是从《礼记》中抽出来的。
也就是说,鲁迅多读了好多书。需要说明的还有一点,那就是鲁迅所说的“读过”。不是我们现在说“我读过《红楼梦》”“我读过《鲁迅全集》”这个意思,它不是浏览,说“读过”,就是能句读、能理解、能记住。那时候人们说读过《论语》,就是能把《论语》一字不错的背下来,说读过《四书》,就是能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都背下来。
鲁迅几乎读过十三经,却连秀才也不是。但是读书多少、根底怎么样,是骗不了人的。内行一接触就知道。鲁迅的顶头上司蔡元培、夏曾佑都是进士,翰林。他们都不曾低估过鲁迅,认定他有学问。但考察鲁迅读书的情况,却很有意思,也很怪,从中也许能够得到某种启发。
从一八八七年到一八九二年,这五年,鲁迅先后在三个书房就读,
却没有走出他自家的大门。三位先生都是他本家的爷爷。不过用今天的目光看,那三位先生都不称职。第一位是朋友们大都熟知的蓝爷爷,他培养了鲁迅对花花草草以及各种奇怪事物的兴趣,却没有教鲁迅多少“正业”。后面两个,一个是鸦片鬼,一个是精神病。教书,完全是瞎对付,读错字,写错字,讲解更是信口开河。奇怪的是,鲁迅的父亲和祖父,竟然让鲁迅跟着他们过了五年。书香世家,对孩子的学业能这样不关心吗?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周家对孩子的管法真的很特别。鲁迅的祖父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亲自选课本,可是这本身也有点怪,他不用全国的“通用教材”。那时候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先读“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开始读“四书”,读完“四书”读“五经”。周家的开蒙第一书却是《鉴略》,一种简明历史读本。
从七岁到十二岁,五年,鲁迅读了什么书?除了那本《鉴略》,就是读了《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读了一半,没读完。也就是说,用了五年的时间,鲁迅没有读完“四书”,这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大家知道,“四书”虽然是四本书,但量很小:《大学》只有一千七百来字;《中庸》只有三千五百来字;《论语》也只有一万三千七百字;《孟子》最长也不过三万五千字。“四书”加起来,总共是五万三千字。五万三千字,读了五年只读了三万六千字!
那时候没有数理化,除了拿出少量的时间,写字,对对子,别的时间都是读书。鲁迅竟然就读了这么一点书,这速度也的确是太慢了。
从七岁开蒙到十二岁,如果读得快,能够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随便举出一些例子:梁启超是十二岁就中了秀才。蔡锷,也就是蔡锷将军,也是十二岁中了秀才。当时不少人,都是十二岁就能中秀才。能中秀才,意味着读完了“四书”,又读完了“五经”,而且学会了做八股文和试帖诗。鲁迅比人家慢了多少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四书五经”的具体情况。我是给他算过帐的。前面说过了,“学庸孟论”“四书”加起来是五万三千字。而“诗书易礼”和《左传》,加起来是三十八万五千字。“四书”和“五经”加在一起是四十三万八千字。
梁启超、蔡锷等都是十二岁就把四十三万八千字全都读过了,而且学会了做八股文,学会了做试帖诗。而鲁迅到十二岁的时候,却只读了三万八千字,也就是一个零头,学业只完成了人家的十分之一。是鲁迅太笨吗?显然不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家长和老师对他没有要求。鲁迅上学上得太自在了,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在百草园里尽情的玩儿,玩植物、玩昆虫、捉蟋蟀、养老鼠、描图画画、学捉鸟。他当然也读书,不过读的主要是闲书,与功课无关。这又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家长竟然是不管他。
书香世家,翰林门弟,对孩子的学业怎么会放任不管?鲁迅的祖父整天盼着能在门上挂一块匾,上面写上“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门第”。他是希望他的儿子、孙子都进翰林的,尤其是对长孙,寄予厚望,当然不会不管。但是,周家的教育真的是自有一套,看鲁迅、周作人、周建人等小的时候,家里就是放飞,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不急于套上笼头,更不急于把功名这样的目标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
说到这里,我想到今天的许多的家长,都那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种种办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看看当年周家,完全没有这样的焦灼感。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入场”跑了好几圈,已经中了秀才,他们家却还在让孩子尽情玩儿,不让他们进入跑道。怎么会这样呢?从另一方面想,敢于这么做,基础显然是一种文化自信,是一种家族的文化自信。因为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因为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愚,就敢于让孩子自由发展,而不是像一般人家那样随大流、抢时间、赶速度,你们报什么班,我就给孩子报什么班,把孩子弄得疲惫不堪。鲁迅的童年读书是玩儿着读的。这应该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特别个案,我觉得很值得研究。孩子主要是玩儿。鲁迅和周作人、周建人都没有苦读的经历,都不曾为学习而受折磨。但结果呢?周氏兄弟个个成才,取得的成就远非那些苦读者能够相比。这其中的奥妙是不是很值得研究?
我想讲的第四点,是鲁迅在教育部的官职。
简单地说,鲁迅是民国时期的高干,按照那时的称谓是高等文官。他很有权力,是当时国家意识形态和宣传教育、新闻出版、图书市场等等这些事业的掌控者。这是教科书和研究鲁迅的著作一般都不讲的,但我们只要回到历史现场,就会看到,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二六年的夏天,十四年的时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工作。过去的教科书和主流著作说到这一节,都是说鲁迅在教育部做过下层小官吏,这个小官吏是什么呢?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的科长。现在的人们一看是科长,觉得这官职真的微不足道。其实,那时候的科长和现在的科长不一样。现在的科长当然是最小的官,那时候却不是这样。部下面是司,那时候和现在一样,但那时候司下面就是科,没有处。所以,那时候的科长与县长同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正处级。同时,鲁迅又不只是科长,他是佥事兼科长。大家知道,兼职都是高兼低,而没有低兼高的,部长可以兼司长、司长可以兼处长,而没听说哪个县长可以去兼省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科长职务,是由教育总长委任的。他的佥事职务是由大总统袁世凯亲自任命的。按照当时的规定,科长是中等文官,佥事是高等文官。也就是说,鲁迅是那个时候的高干。
根据当时的《中央行政官官等法》,中央行政官员除特任官之外分为九等。第一二是兼任官,三四五是荐任官,六七八九是委任官。科长是委任官,佥事是荐任官。在荐任官当中,鲁迅的情况又有些特别,他一开始是五等,但是在很短的一年多就晋升为四等,又过了不到两年,到一九一六年的二月就晋升为三等。他就抵达了荐任官的最高等——月工资三百大洋。
在九等官制当中位居三等,这个官位还能说是下层小官吏吗?可是我们一直就说他是教育部的一个下层小官吏,好像微不足道。既然谈到了工资,我们就看看他的工资,当时是高还是低。从1916年二月开始,鲁迅每月拿300大洋。300大洋,是高还是低呢?当然不能与总长相比,更不能与总统、总理相比,我们也不去把他和下层工人相比,因为那时候的保姆月薪才两元(鲁迅的日记里,他雇的女工就是两元)。我们把他跟北京大学的那些教授们比一比,应该更有可比性。按照当时的规定,教授工资是280元至180元。教授当中最低的拿180元,最高的拿280元。预科教授工资是240元至140元。胡适回国到北大去做教授,蔡元培给他的是教授的最高工资月薪280元。而当时的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等,都比鲁迅低得多,李大钊的月薪是180元。
这是鲁迅的工资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到,他的地位是不低的,官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工资至少比胡适等这些北大的最高级的教授还要高一级。更重要的是鲁迅所处的岗位非常重要。那时候没有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等,这些部门的事谁来管呢?主要由教育部来管,教育部又由社会司来管。因为教育部一共就三个司,那两个司一个管大学教育,一个管中小学教育,第三司是社会教育司。
社会教育司有司长一人,没有副司长,下面就是两个科,鲁迅是第一科的科长。因为他分管的事情多,同时他又为司长所倚重,所以他就成为了社会教育司地地道道的二把手。也就是说,他是当时中央管理思想文化和新闻出版事业的二把手,这个地位不重要吗?因为重要,所以才出现了好像是不好理解的一些事儿,为什么那么重要的一些事儿,都是鲁迅干的,比如,中华民国的国徽应该由谁来设计?是鲁迅领着两个人设计的;再比如,中华民国的国歌由谁来选定?还是在鲁迅的领导下选定的。什么样的小说应该被查禁?什么样的戏剧应该被提倡?标准由谁来定?仍然是鲁迅领着人去做决定。所以,《新青年》是不会被查禁的,因为权力就在鲁迅手里。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来到北京,一些学校就请他演讲。他是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在当时被看作危险思想,所以被人举报了,警察局要来管,怎么办?鲁迅陪着去,鲁迅往那里一坐,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因为他正是管这方面事务的最高官员。
需要说明的是,鲁迅在教育部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很卖力。后来人们总是要让他跟“北洋军阀政府”对立,甚至连周作人在后来的文章当中都说鲁迅去上班不过是去点个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鲁迅很卖力,每次考核成绩都很好。所以教育部一次次大裁员,从来也裁不到鲁迅。他不但不会被裁,而且屡次受奖,而且得过袁世凯授予的勋章。顺便说一下,鲁迅对袁世凯、徐世昌等那些总统,都很有感情。袁世凯因为称帝失败,在去世的时候,虽然是国葬,但名声已经不好,所以,政府要求文武官员去祭奠,不少人就以种种理由拒绝,但是鲁迅不但不拒绝,而且很主动。他没有大礼服,从朋友那里借来了大礼服,穿戴整齐,到总统府去,鞠躬上香,祭奠了袁世凯。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鲁迅的政治选择与国家归属问题。这可以算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吧!
我想请大家想一想:鲁迅属于哪一个国家?他应该归属哪个国家?有朋友可能会说,他没有加入过外国籍,当然属于中国。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从政治学意义上使用国家这个概念,却不得不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存在吗?在历史上,有大秦帝国、大汉帝国、大唐、大宋,直到大清国。在现实中,所谓中国人,有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有人持中华民国的护照。国名,一个是七个字,一个是四个字,谁的护照上是两个字的“中国”?
同时,人的国家归属感,常常不是现实的,而是想象的。大家知道,明遗民生活在大清国却不承认大清,清遗民生活在民国却不承认民国。郑孝胥曾经说过,他与民国乃敌国也。严复逝世于一九二一年,自己拟好的墓碑却是“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志上写的,不是中华民国北京大学校长,也不是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而是“清资政大夫”和“清海军协统”。也就是说,严复死后又回到大清帝国去了。他虽然做过民国的官,但最终归属于大清国。
他曾经置身于三个不同的国家。首先是大清国,他曾是大清国的子民,但从他加入光复会开始,他就已经背叛了大清。辛亥革命之后,他属于中华民国,从1912年到1926年十四年的时间,他一直是中华民国的官,直到1926年带着失望离京南下。
他曾经对南方抱有希望,但到广州亲历过国民革命之后就失望了。所以当国民党人北伐成功建立党国之后,他没有到政府做官,而是选择了不合作。甚至因为不合作而被通缉。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晚年有一种悲凉的意味,他失掉了自己的国家,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国家。他无国可归,只好在租界度过晚年。他之所以成为左翼,与反抗政府的力量走在一起,成为同路人,与这种处境和心态有关。
换句话说,鲁迅一生经历的这三个国家:一个是帝国,一个是民国,一个是党国。他背叛了爱新觉罗家的帝国,拒绝了国民党的党国,唯一亲近的并且为之服务长达14年的是摇篮里的那个共和国,也就是五色旗下的那个民国,也就是被我们的教科书涂抹的一片昏暗的所谓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那个民国。
今天我们就讲这些吧,时间也差不多了。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若有疑问也请提出来,我们继续讨论。谢谢大家!
回答提问:
这位朋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鲁迅是权力的敌人还是庸众的敌人?
我想,他既是权力的敌人,又是庸众的敌人,但首先是权力的敌人,然后才是庸众的敌人。因为在强者与弱者、阔人与不阔的人之间,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鲁迅总是选择站在后者一边,站在弱者一边,站在被压迫、被欺凌的一边。关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这个人怎么样,我觉得应该说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聪明人。能够中进士,点翰林,的确不是吃白饭的。不过,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儿,当然,放在我们这个社会的话,已经很普遍,也就不算多么不光彩了,
自己的儿子,已经中了秀才好多年,却就是考不上举人。正好,同年做主考了,于是就想走走后门,结果事情没办好,败露了,然后被判刑。周福清这个人,有一点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他和鲁迅的感情关系,他很爱鲁迅,很关心鲁迅,但是鲁迅对他的感情很复杂,因为祖父的案件使鲁迅心理上受过伤害,所以对父没感情。真的是没感情,但受祖父的影响却很大。鲁迅性格当中好多方面很像他的祖父,包括我刚才说到的那种对权势者的态度。根据周作人等人的回忆,周福清是很喜欢骂人的,但是他可以骂太后,骂皇上,骂他的上司;却从来不骂下层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鲁迅对他祖父的感情,其实也很矛盾,他在好多方面应该说对不起他的祖父,这是我的看法。尤其是在他从绍兴往北京搬家的时候,把他祖父的日记给烧了。他祖父写了一辈子的日记,他给烧了。但在另一方面,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周福清的诗集,周福清写的家训,都是鲁迅亲手抄的。图书馆存的也是鲁迅的抄本。从他对鲁迅的教育,对周作人的教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所以,鲁迅把他的日记烧了,是很遗憾的事,如果不烧的话,那是研究那个年代的官场、那个年代的文人、以及周家文化的很好的材料。
有朋友提出:鲁迅生活那么富贵,如何变得那样不宽容?点我想与他的祖父真的有关,与他的祖母也有关,那的确是他们家人的一种性格,包括鲁迅的父亲也是那样。鲁迅和周作人在外面跟人打了架回家去,父亲首先要问是谁先欺负的谁?周家从来就不会无原则的宽容,先问是谁欺负的谁?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欺负了人家,那是绝对不行的。可是如果人家先欺负了自己的孩子,那是可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这也是一种家风。
关于鲁迅的文学地位?好像没必要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他的那些作家,没人可以与他相比。虽然是鲁郭茅巴老曹,但后面五位是没法跟鲁迅相比的。当然,这看上去有点怪,鲁迅总共就写了那么点点东西,《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小说集编成一本也不厚,可是他的地位,却没人能比。这里的关键,一是思想的深度,一是艺术的才华。一些人虽然是作家,其实并不适宜当作家,���者不配当作家。
关于鲁迅和他的原配夫人朱安的关系,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20多年前,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说鲁迅对朱安太无情的,是我的一个学生。用我们今天的目光去看,一个女人被悬置在那里,那样过了一辈子,鲁迅对朱安太无情了。但是,如果回到那个年代去看,可能我们能够理解鲁迅。这个前提就是,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地地道道的包办婚姻,新婚第一夜,两人就分开了,真的是没有爱情。那么如果按照现在的观点去看,你不爱人家,跟人家结婚干什么?你结了婚发现没有爱情,你可以离婚呵!这种看法,只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看法,放在100多��前,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女人无法接受的。重要的还是女人无法接受。因为朱安从嫁到周家的那一天开始,就打定了主意,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而我对此不大理解的倒是鲁迅为什么那么坚决地不喜欢。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考察当时那种包办婚姻,好多人都是在结婚的时候还没见过,但后来也过得很好。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时间长了,慢慢的可能会产生感情,照样会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朱安当年所抱的希望就是这样,但是鲁迅却让她失望了。到底为什么鲁迅那么不喜欢朱安,这是一个迷,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解决。
不过,鲁迅研究界关于鲁迅和朱安关系的一些说法,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们两口子从来没吵过架,朱安总是很好地伺候鲁迅,而鲁迅对朱安也并非漠不关心。在这里,我只讲一个很小的例子,大家看一看:鲁迅很喜欢吃甜食,所以在上班、下班的时候顺便到甜食店买一些甜食,比如什么江米条啊,蜜三刀啊,等等,买一大包捧着回去。回到家,鲁迅总是先捧着到母亲那里,让母亲挑一些留下,然后又捧着到朱安那里,让朱安挑,然后他才把点心拿回自己的房间。就从这样的一种关系看,鲁迅和朱安的这种两口子的关系,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如果我们把鲁迅跟朱安的这种关系放在那个时代去看的话,大家可能很容易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咱们可以拿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作为代表,他们就是借着那种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时代潮流,喜欢谁就去追谁。有了新的爱情,就为这新的爱情去结婚,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对不爱了的妻子不负责任。这是社会最时髦最新潮的一种表现。第二种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以胡适为代表的那种情况。包办婚姻,妻子识不了多少字、小脚,但是照样生活下去,维持着那种旧的婚姻。可是,大家可能知道,那种维持有时候也是很难的。胡适事实上也有过若干次的婚外情,只是维持了那个婚姻。第三种就是鲁迅这样的,他对朱安的确缺少爱情。可是又离不开,他要是把朱安给休了,朱安就没法活下去。那个年代,女孩子嫁出去了,如果她被休掉,是没办法回到娘家去的。如果朱安是一个职业女性,有自己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那一切都好办。可是朱安能干什么呢?他毕竟是阔小姐,让他去给人当佣人当保姆,一切都不大可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鲁迅是想就这样跟朱安过一辈子的。他四十多岁了,写下的文章还是决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因为他不想害另一个人,因为他知道另一个人是无罪的,不应该承担那种悲剧性的后果。但是,人有时候又管不住自己。所以后来遇到许广平,在强大攻势之下,这个中年男人,终于坚持不住了!
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爱情。他有了与许广平的这种关系,家里却有一个朱安,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北京。这是一个转型时期很特殊的情况。鲁迅已经无力抗拒与许广平的爱,但他又不能不要朱安。所以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都一直承担着朱安的生活费。
事实上,鲁迅对这两个女人都有着对不起。对朱安,他不能给感情,而只是提供生存保障。对许广平,他有感情,却又不能给名分。他与许广平的关系,一直是同居的关系,没有像别人那样正式结婚。这是鲁迅当时的一种尴尬境地。
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这种分裂,好多人都很关心,关心的是兄弟失和的原因。兄弟为什么失和?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推测。因为这里面有很神秘的一点,就是鲁迅从来不说,周作人也从来不说。而且,这种失和,就是周作人从此不想见鲁迅了,却对鲁迅没有怨恨,就是不见他了。鲁迅想约他谈一谈,他也不谈。有一次在后院两个动手打过一架,那是因为鲁迅回去拿书,进了后院。那么亲密的两兄弟,从此成为路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站在鲁迅一边的人,总喜欢拿周作人的妻子说事。我觉得这样做也不大公道。还有种种说法,尤其是现在网上,常常很不负责任地那样炒作各种说法,比如说鲁迅偷看羽太信子洗澡,或者听房,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不能成立呢?因为对于日本女人来说,偷看洗澡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那个年代的日本,还存在着男女同浴,洗澡被人看,算什么呢!对于鲁迅听房,有人说过,那个窗子外面是没法站人的。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排除。但是,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值得考虑。当然,我们没法做结论,只是值得考虑。那就是:是鲁迅先熟悉羽太信子的,周作人晚,周作人到日本留学,很快就喜欢上了羽太信子,两人开始恋爱,然后结婚。所以有人做出这样的推测,认为鲁迅在周作人到日本之前,就和羽太信子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如果真是那样,鲁迅本来就和羽太信子关系暧昧,那么到了北京之后,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两人就比较难处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谈到的一个情况。鲁迅研究界对周丰一的说法几乎是群起而攻之,但我觉得或许存在着某种可能。周丰一说,他的舅舅,也就是羽太信子的弟弟,曾经看到鲁迅与羽太信子有亲密接触。如果真是那样,兄弟两个的确不好再在一起生活了。作为弟弟,当他知道哥哥与妻子的关系,当然会非常尴尬,恨却没有足够的理由。与此同时,羽太信子倒是真的对鲁迅充满怨恨。从她的那种怨恨,倒是可以体会到点儿什么。羽太信子竟然不让她的孩子到前院去,要让鲁迅和朱安孤独,以此惩罚鲁迅,报复鲁迅。这样的一些表现,体现着一种被抛弃者的怨恨,让人觉得他们两个好像真的曾经有什么关系。
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原谅我不能一一的回答。我只能是看到哪一个,就先回答哪一个。书虫在这里提到一个问题:他看到了一本《鲁迅传》,里面说鲁迅是个悲观主义者,问是否属实。我想,这种说法应该基本是对的。鲁迅的确很悲观,别看他在批判国民性,在揭露社会问题,等等,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并不抱多大希望。这一点我们从他的《呐喊》自序就可以看到,关于铁屋子的那种议论,可以看到他的悲观。
有朋友问:鲁迅是否真的爱钱?鲁迅爱钱,这是一个事实。咱们看他的日记,别的事可以不记,哪一个月拿了多少工资,却是都要记的。对稿费等等,他都很在乎,还为此打过官司。我想,这与他从非常阔到后来没钱花,大有关系。我刚才说他即使最穷的时候仍然比别人富,但是这里有一个落差,他原先太阔,一下子跌落下来,心理感受就特别的强烈。没钱了,才知道钱很重要,才特别重视钱。这个问题提得正好,可以跟前面接上。鲁迅在十三岁之前,是地地道道的阔公子,什么都不缺。后来从小康到困顿,只能说困顿。其实,鲁迅说小康是谦词,他本来那么阔,何止是小康?后来的困顿,主要也是一种感觉。阔公子一下子跌落下来,有一个心理承受的问题。
鲁迅的心理上的确受了一些委屈。但是如果用咱们一般人的情况来看,那种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你再穷也没有穷到社会底层。你最穷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地,还是年年秋天去收租。但是,因为他小时候生活太优越,所以家庭突然出现变故,真是一点委屈也受不了。比方说,他在舅舅家,那个妗子说话伤害了他。如果放到咱们一般人身上,那种伤害算什么?她是对邻居们悄悄说的,把他称作“要饭的”。家里出了事,到舅舅家去住,当然像“要饭的”一样。如果真是一个要饭的,你说他是要饭的,他肯定不敏感。可是一个阔公子突然被人看作“要饭的”,这刺激就非常大。如果当年鲁迅年长一些,就应该明白妗子与外甥的关系。舅舅、姥姥跟外甥的关系,是比较亲近的,而妗子,也就是舅母,本来就比较远。你住在舅舅家里,舅母要安排你的生活,给你做饭,大概还要好好招待,等等,这个舅母有点抱怨,不是很正常的嘛?可是因为鲁迅当年太小,十二三岁,听到了就再也忘不掉,记了一辈子。鲁迅真的很敏感啊,对他好或对他不好,他都能记一辈子。
关于鲁迅的人格是否有缺陷?关于这一点,我想这么说——人格上没有缺陷的人不是太多。鲁迅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么计较的做法,如果说他是一种缺陷,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如果明白一点的话,对这些就不会大惊小怪。因为凡是大艺术家,无论是作家还是画家,性格上、心理上没有点问题的不多。
关于鲁迅与胡适等一些知识界人的关系,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我想,您关心的大概主要是鲁迅与胡适的关系。我想说明的是,在“五四”时期,鲁迅与胡适等关系非常好,是后来变得不好了。关于这种不好了,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个人心理上讲,两人后来的疏远有某种必然性。从一九一八年开始,尤其是在一九二二年、二三年、二四年,鲁迅和胡适非常密切。但是,他们的密切存在障碍,所以好不到什么时候。原因是这里有个问题:鲁迅比胡适年龄大,大九岁。“五四”时期,鲁迅写出什么作品,胡适就说好。胡适关心什么问题,鲁迅也马上去关心什么问题。他们二人配合得很好。但是这种配合注定长不了。如果翻过来,胡适比鲁迅大十岁,那就没问题了;可是恰恰是鲁迅比胡适大了近十岁,这就决定了鲁迅不可能长久地追随胡适。
人就是这样啊,包括我们。让一个比你年龄小的,很年轻的,资历很浅的人,排在你前面,做领袖,而你是一个追随者,这种情况长得了吗?一般长不了。而鲁迅的情况恰恰是这样。胡适二十七岁从美国回来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学的倡导者。而鲁迅尽管作品写得好,但只能是新文学界的主将之一,不是领袖。这种秩序随着鲁迅影响的增大,必然要重新调整。
关于鲁迅与胡适的分歧,关心这个问题朋友都能够注意到,胡适从来不攻击鲁迅,而鲁迅屡屡攻击胡适。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个政治原因还不在于鲁迅与胡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左,一个右,而在于他们对当权者的一种不同态度。现在大多数人都比较赞赏胡适,包括我也比较赞赏胡适。因为那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比较重视效果的做法。对于一九二八年之后出现在中国的那个党国,那个政权,鲁迅根本不承认,所以不合作,宁愿被通缉也不合作。那么胡适是不是就能接受呢?胡适也不能接受。如果他完成能接受,他就不会要在一九二九年发起一场人权运动。他要反抗,他要向那个新生的国家要人权。只是这里两人在认识上和态度上有所不同。胡适是明明知道民国已经变成了党国,但是有一点希望也要去争取,去努力。一旦跟蒋介石这样的高层统治者能说上话了,他就会很温和地走上去,试图挎着人家的膀子,拍着人家的肩膀,一块往前走,试图把人家拉向民主宪政这条路。鲁迅却不是这种性格。鲁迅更像他的老师章太炎。民国易帜后,章太炎就不承认这个国家了,自称“中华民国遗民”,不与党国合作。鲁迅没有自称民国遗民,但也拒绝与党国合作。当他看到胡适等人那样去跟新政权套近乎的时候,心里真的有一种看不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鲁迅的傲骨,是骨子里的一种贵族气。胡适对他的态度,不还击,原因也在这里。他把胡适等人看作焦大,觉得胡适你怎么这个样子,国家已经变了,民国变成了党国,你还那样不把自己当外人?鲁迅的意思是,我们已经成为奴隶,而一些人却不知道自己的奴隶地位,偏偏要管主子的事,替主子操心。鲁迅是不同情焦大的。焦大被塞一嘴马粪,在鲁迅看来,是活该。
鲁迅的问题就在于,他太清楚自己的地位:我已经是奴隶,这个国家已经没有我说话的地方,我只能在旁边冷嘲热讽,绝对不去找你们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这是鲁迅对党国的态度。
这种态度决定了他的后来。鲁迅的确是与所谓“北洋政府”更接近,今天我们说的那个北洋政府,应该说这称谓本身就是错的,不应该用“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因为那个政府是当时中华民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什么被称为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呢?那是因为孙文到广州建立了另一个政府,要否定这个政府,是他们把北京的民国政府称为北洋军阀政府。
今天回头看,如果说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得更舒适,言论更自由,文化发展更健康,还要数那个所谓“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因为那时候司法是独立的,新闻出版、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方方面面,都是自由的。你只要高兴,想组党就组党,想办报就办报,一切都是自由的。因为那是公民的权利,因为“约法”里头规定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这个规定到了1928年之后,就没有了,成为国民党代替公民行使国家主权。为什么由国民党代行主权?有一个理由,就是中国人民素质太低,所以还不能实行民主,所以,由国民党代行主权。要经过一段训政时期,人民有了行使民主的能力了,那时候再还政于民。最后这一点应该很重要,这意味着国民党人当时虽然剥夺了全体国民的主权,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永久合法的,所以还有一个还政于民的承诺。胡适之所以对那个政府寄予希望,原因大概也在这里。否则,他的态度就无法解释了。因为在“训政”结束之后就要实行“宪政”,所以还有希望。鲁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强烈地感觉到“中华民国已经不是中华民国了”这一点,而不相信那个遥远的希望。
关于这些年鲁迅的作品不断地被从中学语文课本里删除,可以说这是必然的。原因即使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简单概括,可以称作维稳的时代。稳定高于一切。鲁迅的作品,一般被认为是不利于稳定的。早在90年代中期,前文化部长王蒙就曾经说,我们的作家当中有一个鲁迅那太好了,可是如果有好多鲁迅,我的天啊,那会引发地震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鲁迅那些斗争性的文章,那些太尖锐的文章,在教材里基本上没法生存下了。前几天,我给一家出版社编了一个鲁迅作品散文集,编辑就特别说,李老师,能不能选一点柔软的、轻的作品。我说,好,专门选轻的。可是在序言里头,我说了,有一些作家,你从他最重的作品里选,也仍然���轻的;有一些作家,你选他最轻的作品,可能还是很重。中学语文课本里减少鲁迅作品,这是很正常的。过去鲁迅作品选得太多,应该说不正常。我觉得,即使中学语文课本里只留下几篇鲁迅的作品,也不影响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这种地位已经是没法撼动的。有些人想依靠捧起金庸来,或者捧起张爱玲来,等等,其实都没法取代鲁迅。
好,我就说这些吧!往回翻了一下,看到还有好多问题没有来得及回答。对不起!时间不早了,咱们今天就到这里,后面一些问题咱们可以放在别的时间再来继续讨论。谢谢大家!
4 notes · View notes
suixinyingshi · 2 years
Text
海归Returnees回国加速带你看,轻松喜剧《瓦舍江湖》
《瓦舍江湖》是由郭德纲监制,綦晓卉执导,束焕编剧,秦霄贤、赵小棠、孟鹤堂、曹鹤阳、李鹤东、张昊玥领衔主演的古装情景喜剧,于2022年2月3日在爱奇艺播出。 该剧讲述了一群古代“艺人”的杂谈趣事和爱恨情仇的故事。剧中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的表演方式,剧情搞笑又不失连贯性,是一部合格的休闲娱乐剧。 某朝某代,盛世繁华,国泰民安,世人皆赞小皇帝英明睿智。但事实上,小皇帝尚未亲政,大权把握在太后和皇叔手中。对朝政不感兴趣的小皇帝一心想出宫游历,并对听戏十分痴迷。一日,小皇帝发现一条宫中密道,悄摸溜出,不料密道尽头竟是一家即将重新开业的瓦舍(古代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小皇帝偶遇瓦舍老板白小青,从此隐瞒身份,化名“黄半斤”,开启了瓦舍小厮与真命天子的双面人生,他与瓦舍老板白小青、“过气偶像”兰陵、话本写手辛抱恙、瓦舍厨师欧阳瓜棚等一群奇葩艺人为伍,深入民间体察百姓,在历经波折后,最终成长为能扛起治国安邦重任的优秀君王。
海归returnees加速器官网:https://haigui.in
海外看中国央视频2022年世界用海归returnees加速器回国加速
0 notes
uncle-zhai · 2 years
Text
特战荣耀 (2022) 国语高清中字 1080P 在线云盘下载
特战荣耀 (2022) 国语高清中字 1080P 在线云盘下载 #特战荣耀 #杨洋
影视百科 《特战荣耀》是由徐纪周执导,杨洋、李一桐、蒋璐霞领衔主演,孟阿赛、蒋龙、周牧茵、刘硕、郭洺宇主演,高鑫、吴健 特邀出演的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 该剧改编自纷舞妖姬小说《中国特种兵之特别有种》,讲述了燕破岳从一名单兵素质突出,却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兵王”,在严酷环境与艰巨任务的锤打之下,逐渐融入群体,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成长,最终成长为优秀武警特战队员的热血军旅故事 该剧于2022年4月5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并在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影视信息 导演: 徐纪周 编剧: 冯骥 / 徐纪周 主演: 杨洋 / 李一桐 / 蒋璐霞 / 高鑫 / 孟阿赛 / 蒋龙 / 周牧茵 / 刘硕 / 郭洺宇 / 吴健 / 沈晓海 / 石兆琪 / 谢静 / 胡毅 / 陈慧康 / 王宸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2-04-05(中国大陆)…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idkfjfn · 2 years
Text
中国明星与CAA的关系
国内著名导演冯小刚已和美国CAA经纪公司签约,成为其艺人。冯导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将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或许海外对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正好借此机会让国产片再次在国际上进行推广。
有的朋友可能不了解美国CAA经纪公司在娱乐圈中的名气。小编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下这个在好莱坞娱乐圈中掌控着艺人资源的霸主。
 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简称CAA)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精英人才经纪代理公司,代理范围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戏剧、体育、电子游戏、互联网等众多领域中最有创意和最成功的艺术家,同时,CAA也代理众多企业客户,为其提供娱乐营销解决方案等战略性营销服务。
创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洛杉矶。虽然它不是美国成立最早的演艺经纪公司,但是他们只用了30年就完成了对手历经百年也未能成就的传奇,占领了好莱坞的半壁江山,并远超威廉莫里斯等老牌经纪公司。
“在好莱坞有CAA,然后才有其他公司。”《Fast Company》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财富》杂志则称赞CAA为���娱乐产业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1975年,几位毛头小伙子创立CAA时,他们只能租用朋友一间办公室,想办法用200美元添置全部办公设备。30年后,CAA搬进豪华的世纪城,并拥有这座12层未来派大楼的8层。
1975年,CAA创立时,五位创始人两年时间都没有从公司领过工资,连100美元他们甚至都要精算一下如何支配。30年后,CAA有600多名经纪人与员工,年利润接近3亿美元(一直保密,此数为媒体最保守的估计),如果把所代理的明星与节目年收入加起来,至少超过百亿美元。
1975年,对于一线明星,CAA创始人只能幻想一下,30年后,CAA旗下拥有好莱坞近一半演艺人员,近2/3的顶级明星,还有顶级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以及歌星、乐队。
CAA创造了一个传奇,一个至今仍在继续,无人颠覆的传奇。
 CAA传奇的成就者,首推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 Ovitz),他不仅是CAA最初的五位创始人之一,而且亲自领导CAA整整20年,以自己超凡的能力与个人魅力,将CAA从好莱坞无名小卒变成能在整个演艺界呼风唤雨,甚至“一手遮天”的老大。
在成就CAA的同时,奥维茨本人也成为好莱坞惟一的,至今无人能超越的超级明星经纪人,曾连续三年当选“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人”,无论是迪士尼的CEO兼主席艾思纳、新闻集团的CEO兼主席默多克、维亚康姆的雷石东、美国在线的列文等传媒大鳄,还是超级导演斯皮尔伯格,都未能打破奥维茨这一记录。
旗下艺人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玛丽昂·歌迪亚、乔治·克鲁尼以及梅丽尔·斯特里普、汤姆·汉克斯、马丁·斯科塞斯等明星、电影人。冯导签约该经纪公司,看来也是要走高大上的国际路线
相信看到此时在娱乐圈中没有什么戏份可以拍摄,已经是快要放弃自己演员职业,而是成为了商人之后,不仅仅是充满了艳羡,更多的是一个猜测,我们其实是知道明星很有钱,想要做生意肯定很容易,但是想要和那些金融精英比拟其实很难,无论是从学历还是见识来说都是很难相比。今天要说的是赵薇,因为赵薇本身是充满了争议,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还有更多是人际关系等等,一直是有人说赵薇背后有金主,还有人则是说赵薇背后CAA非常厉害,在这样场景中人们则是认为我们初期看到的赵薇早就已经变化很大,在名利场中想要保存自己纯真实则很难,所以说赵薇争议这样也是有一定原因!
赵薇背后的caa是谁
赵薇背后的caa是谁
一直是有人说赵薇背后有CAA,但是要是真有,也是在不断支撑赵薇从生死轮回悬崖边拉回来而已,还有人说赵薇是高官情妇,和黄有龙是合作关系,但是事实是什么已经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赵薇和黄有龙结婚有孩子,也是不会生什么二胎,因为黄有龙是有儿子,可见赵薇地位很尴尬,经常是看到赵薇出现在综艺节目中,而且是和马云合作,但是黄有龙是认识了马云,也是在商场中混了这样长时间,能够和巨头平起平坐很难,因为没有什么实业,所以说小编对于赵薇背后怎样不感兴趣,因为从赵薇落差就可以看出来,想要一直这样稳定很难,而且是遭遇了非常多很不好环境,回到娱乐圈才是赵薇最终归属!
CAA的经纪制度与又与国内有着很大的区别
2012年伊始,王中磊信心满满地表示华谊经纪将进入3.0时代:经纪人脱离保姆模式,变得更加职业;同时,整合公司强大的影视资源,让信息更加畅通,艺人各尽其才,进入适合的剧组担纲适合的角色。这家开创了多个第一的内地民营娱乐巨头,正在建立内地明星经纪制度的新规则。不过,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荆棘路。据本刊了解,李冰冰的姐姐,也是其多年的经纪人,李雪,已经转投万达电影,李冰冰去向因而惹人猜想;而王宝强、张国强等第二梯队明星,也在约满后不再续约。对于一个计划做到“500-1000艺人规模”(王中磊语)的行业老大而言,艺人流失是一个尴尬的老问题了,转型期的阵痛,果真不可避免?   【八卦】细数与章子怡演过激情戏的10大男星【震惊】3岁女童获选美冠军网友:有点可怜【盘点】因一部作品便人气飙升的十大男星【绯闻】容祖儿谈何韵诗:之前只是“小事”【点播】轩辕剑 天涯明月刀 我可能不会爱你  艰难的公司化   明星的离去究竟对一家娱乐公司有多大影响,“葛优跳槽”的乌龙事件或许可以给出答案,虽然业内都知道长期出现在冯小刚电影中的葛大爷,其实并非华谊的签约艺人,但那一次,华谊的股票还是连跌了五天,跌了11%。   对于躺着中枪,王中磊表示可能是因为“华谊的名气”,他又引申到李冰冰,委婉地否认了李冰冰跳槽传闻,“我觉得外界的一些揣测会因我们工作合作方式上的一些变动被夸大。”王中磊说,“我跟冰冰虽然是老板跟艺人的关系,我们还是朋友,甚至是共同走入这个行业的,算是战友吧。”   是的,对于整个华谊的经纪业务而言,李冰冰都显得意义非凡。2000年底,正是在李冰冰的介绍下,王京花携带自己当时的七个艺人,与华谊兄弟组成经纪公司。   就像在电影圈言必称“韩三爷”,在明星的圈子里,王京花也被尊为“花姐”。从1993年结识陈道明以来,神秘的“花姐”在圈中20年,一手建立了中国的明星经纪人制度和独有的游戏规则,王京花在华谊五年,华谊经纪公司的框架,由她搭出了雏形。   现在看,当时的经纪人充满了“明星助理”的味道,刘娜,当年花姐的手下,现在华谊兄弟经纪公司的联席总经理,将其称为“保姆”模式,“当时没有更多的时机去考虑发展方向,所以局限于打理演员比较琐碎的生活细节。”经纪人为艺人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庞杂,从介绍工作机会到生活细节,甚至是装修房子。这种依靠感情、关系为纽带的经纪人模式,依靠个人魅力留住艺人,本质上并不牢固,2005年,王京花带着大量艺人资源转投橙天,震动一时,而华谊的经纪业务也随之进入王中磊所说的“2.0时代”--其实,就是从作坊式的经纪人制度向“公司化”迈进。   公司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成为娱乐工业中的一颗螺丝钉,换句话说,它的理想状态是“缺了谁都行”,就像乔布斯去世而苹果依然在研发新iPad,但你永远不能指望明星甘愿做那颗螺丝钉。在华谊,“有的艺人可能多达七八个服务的人员,有的两三个艺人就一个服务人员。我们有机制,当做出成绩时,会马上改善工作环境。但换个角度,对演员个体,你给他配100个人他都会觉得少,一个人当被服务惯了的时候,他会觉得越多的人越好。”王中磊说。   这导致了华谊经纪的公司化进程并不完善。另一方面,艺人的流失也可以看做华谊在急速扩张的辉煌时期埋下的隐患,“华谊谋求上市时追求明星的眼球效应和品牌价值,但本身还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把它那么多明星都服务周到。”一名曾在华谊工作过的业内人士评论道。资源包括宣传资源与电影资源,在华谊H计划发布的现场,只有钮承泽谨慎提到,他会优先考虑华谊经纪庞大的艺人资源,但年初的《love》,主角却没有一个“华谊人”。   在2009年,华谊为留住明星员工还采取了股权激励,但黄晓明还是走了--当然,职业经理人套现走人,毕竟是全世界的老板都头疼的问题。   影视与经纪,先天矛盾   没错,华谊拥有庞大的影视帝国,这是令艺人心向往之的地方,现任华谊兄弟经纪事业部总裁的刘韬,此前创办了着名的经纪公司中乾龙德,2008年与华谊合并,将旗下陆毅、孟广美等带入华谊,他说,“与有制作背景的公司合作是大势所趋,在传统独立经纪公司的规模中,因为没有强大的制作背景,无法为艺人提供更好的发展,仅靠维系感情是无法让公司事业前进;而大型娱乐集团,也在寻求完善自己娱乐王国的产业链,更专业、细化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并入其中是水到渠成。”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反对。“我们没有涉及影视制作的打算,因为从本质上讲,制片和经纪是存有根本矛盾的--制片人想的是压低成本,但经纪人则希望多拿片酬。在这个时候,你不能指望制片人总用你自家的艺人。”王京花“18文化”的一名经纪人说。   CAA,好莱坞最大的经纪公司,表达了与花姐完全相同的观点,CAA中国区的总经理PeterLoehr补充:“从美国的法律来讲,经纪公司和制作公司是不能在一起的。”--因为这会为洗钱提供便利,制片公司给经纪公司打1000万片酬,其实真正的片酬只有100万,于是剩下的900万顺利洗白。   然而,CAA的经纪制度与又与国内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的企业文化并不赞成整天和艺人吃饭喝酒的经纪人,公司把艺人当做客户,在公司内部,信息透明,资源共享,一个艺人不归一个经纪人管,就是说,某个经纪人和这个制片公司熟,某个和那个制片熟,就由熟的那个去谈戏--这在中国很难想象。”一名CAA中国员工透露,“在一次年会上,美国大老板说,如果艺人和同事同时打电话给你,应该先接同事的电话。”   CAA在全球抽取的佣金都很低,约是10%-15%,在中国,如果艺人不够大牌,经纪公司有时会抽取50%以上的佣金,但CAA创造了一种打包模式:他们签下大量编剧、导演、演员,然后先推荐编剧,再推荐合适的导演和演员,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游说制片公司。不过,CAA本身在中国也并不像在美国那样如鱼得水。“CAA的这套没在中国玩起来,每个导演、制片人都有他们的小圈子, 9877小游戏 很难打入,更恶劣的是,有些制片人选演员就是为了和她睡。”   从橙天独立后的花姐同样面临艺人流失的问题,去年,佟大为在约满后自建工作室,随后,妻子关悦在一部电视剧中担任了制片人,有趣的是,投资方贺盈时代,去年也投资了自立门户的林心如制片的电视剧《倾世皇妃》。   热钱的涌入让更多的明星工作室成为可能,范冰冰、林心如、任泉纷纷当起制片人,黄晓明也在《匹夫》中得到了绝对的话语权--这是明星所乐于享受的。更重要的是,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制片与经纪的先天性矛盾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反正,都是替自己打工。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掌上明珠的沉吟︰“回家”其实就是一把戏!
by AnnaBellaYao《梅林悦春秋》收录于话题公众号
微信公衆號“梅林悅春秋”發佈了一篇名爲《掌上明珠的沈吟:“回家”其實就是一把戲》
https://pbs.twimg.com/media/FA1O8dRVIAQZ9ob?format=jpg&name=4096x4096
掌上明珠的沉吟︰“回家”其实就是一把戏!by AnnaBellaYao
《梅林悦春秋》收录于话题公众号
Tumblr media
1我就是一个高富美,其实也就是个傻白甜。
这两个评价都对,我自己也承认,因为我既不关心政治经济,也对公司没什么兴趣,就是一心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演艺界有所成就而已,没想到这几年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姐姐和我不是一个妈妈所生,因而从小起,我和她的感情就没有太深。但血浓于水,她回来那天,我还真是替她高兴,认真的發了篇微博,居然激动的发了四次都用了错别字。现在四天过去了,经过和姐夫一次深谈,我冷静之后再看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原先想象的那样。
2原先我也没想那么多,都说姐姐回来了。
因为我爸和我,还有她的工作在深圳,但我却没设身处地的为她想过,她起飞的那个地方,才是自己的家。四天过去了,她还在疫情的隔离之中,可说是隔离,隔著屏幕也可以见一面,打个电话也可以吧?不,现在不但爸爸和我,即便是姐夫——当然是指说在这个合法的姐夫,他也没见到姐姐,甚至连她究竟在那裡也不知道。姐姐和我不是一个母亲所生,从我记事开始,她就是耀眼的星星。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她耀眼的有些变本加厉了。高调这件事,像我们这种家庭,这种出身,当然难免的,而姐姐的高调却是全国有目共睹的。如便是在海的那一边的 BIG HOUSE里,在如此的困境之下,她都依然保持著乐观高调的气质,把漫长的诉讼期变成了自己的时装秀——看得父亲总皱眉头。这一点,我完全能理解,女人韶华易老,我们为什么不能尽情彰显美?但是,姐姐的高调却像夏池中的水漫过了堤一样,有些肆意了。
Tumblr media
3这还体现在她对父亲的不尊重上。
姐姐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她被确立为公司未来的“继承人”,从此之后,她的体内好像萌生出了一种男性的气质,开始显得特立独行,甚至连父亲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人们都会天然的以为,姐姐的 “继承人”位置是父亲亲自确定的 ——这是太不了解我们公司的人的想法,我敢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的股权和体制像我们公司一样特殊,神秘。
父亲根本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权限——尽管现在的结果,看起来像是他的决定一样。无论如何,姐姐坐稳了“接班人”的位置,但由于指定她的人不可想象,她和父亲也有了分歧的底气。记得父亲提过一次,当公司从深圳搬到东莞的产业園之后,姐姐竟然全面否定了父亲的布局安排,完全按做自己的想法重新来过。三年前,姐姐要去墨西哥,非要回温哥华家里走一趟,父亲怎么劝都没用,她太冒失了,自认为是枫叶人而毫无顾忌,结果就鬧出了这么大的事,让父亲又是急、又是气。既操心她的人,也操心她的手提电脑。
4可是姐姐呢?
每次看她在海的那边,还意气风发,满面荣光,我就有点来气,自己这么不謹慎,搞出这么大的娄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高调,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自信?
后来我隐隐感觉到,姐姐似乎早就有了个新的靠山,威力大得不可描述。有权有钱,当然是件好事情,可以请得起最好的律师和保镖团队,又背靠一个强大的祖国,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姐姐在最早的两年里充满信心。当然,这些信息既有从她面色上看来的,也有秘密通道获得的。总之,她相信自己的走向必然是乐观的。
去年年底的时候Uncle Sam 就给出了一个条件——只要姐姐同意签一份协议。确认她曾做过的几件事为事实,并保证不再犯,就可以延迟对她的起诉,说白了大概率是放弃起訴。但姐姐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我去问过父亲,他说一是情况很乐观,二是同不同意,其实也不由她说了算。这不是很奇怪吗?不由她说了算,那由誰说了算?但父亲说我不懂,不要问,就再也不回答了。
5时复一年,熬走了老川,新來老拜好像更加狠辣。
情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彼岸传来的消息是,这个官司打到底也几乎没什么勝算,即使姐姐还有几年的上诉期,但最终还是大概率被引渡。这大概是他们最终同意签署協議的原因吧——止損在枫叶,是目前最好的结果。协议里到底有什么内容?
其实做出决定的时候没几个人知道,但姐姐起飞的当天,Uncle Sam 就將協議內容公布于众,我们才晓得姐姐在一份 “事實认定書”上簽了字,這等於承认了对方的所有事实。这对于我们的公司將是灾难,憑著这份文件,Uncle Sam 足以將公司置於死地。父亲雖没有说出口,但我想,他倒是希望姐姐不要回来。
所有人都以为走出法庭的姐姐○○( 自由 )了,其实她瞬间就被另外一股強大的力量所接管,在他们的安排下,姐姐连衣服都没能换,这个环节对于姐姐的时装秀来说本就不可缺失,但姐还是直接奔赴机场。
在那裏,一架包機已经等了將近20天。
现在我似乎理解,那一刻为什么她激動的痛哭流涕了。她知道今生今世她可能再也回不去了。我確实才知道,因为在回来的第三天,姐夫告诉我,他们的两套豪宅已经在网络上挂牌了,一个标价 1365.4 萬加元,另一套455.5萬加元,這个价不知道好不好卖出去?
Tumblr media
传孟晚舟回国后急售温哥华两豪宅 估值高达 2021年10月4日
https://info.51.ca/news/canada/2021-10/1034764.html
https://youtu.be/wfDnY9m_E04?t=1
6 一个换了四個。
新开始,我们知道是姐姐一个换了兩個,後來才知道是一个换了四個。
父亲没有去接姐姐,按道理,的確没有长辈给女兒接机的道理,不過省、市领导都去了,但是這是理應作陪的。但整個迎接劇本裏沒有父親,姊姊被标注上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已经在公众视线中,和我们公司开始切割。被允許接機的是姐夫,他原本可以和姐姐同机抵达的,但是为了营造 “回家”的气氛和效果,他搭乘另一班先期抵达,手里也被安排上了一大串的象征爱情红玫瑰。
见不可到姐姐,父亲是揪心的,我知道,除了思念,还有焦慮,他迫切的想知道, 她在那边的时候,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她還對那邊的人说过些其他什么事?这肯定也是这边的那些人想知道的,因此,父亲现在更加担心的是姐姐会给这边的人说些什么?过去的一周,一切都變了。
相信过不了多久,曾经为姊姊欢呼的那些人,也都不会再想起她的名字,让她彻底消失在现实里,偶而留存在记忆中。
0 notes
benbenlang1 · 3 years
Text
新学堂歌伴奏--华语群星|经典咏流传
新学堂歌伴奏–华语群星|经典咏流传
https://www.99banzou.com/product/97183.html 经典出处:唐·孟郊·《游子吟》|北朝民歌·《敕勒歌》|唐·孟浩然·《春晓》 新学堂歌 (Live) – 华语群星 曲:谷建芬 编曲:谷建芬 音乐总监:刘卓 键盘:尹岳洋 PGM:尹岳洋 混音:周天澈/混音团队 合唱:天童巨星少儿艺术团/北京市育鸿学校蓝天少儿合唱团 游子吟 – 华语群星 词:「唐」孟郊 领唱:曹立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敕勒歌 – 华语群星 词:北朝民歌 领唱:闫笑然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furrytyphoonchaos · 3 years
Text
孙晓:儒家与工业革命
孙晓:儒家与工业革命   谢谢蓝郡的指教,你的论点很好,「儒生阻碍科学发展」,这就是五四以来官方与民间的定调版,流行了百年以上,现代人如柏杨也好、黄仁宇也罢、都是信奉者。综合来说,这些说法大体不出以下几种论调。   一、中国文明的落后,以及产业革命不曾在中国实现,是因为科举制度与儒家思想造成的,因此必须「打倒孔家店」(胡适的五四与後来的文革)。   二、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必须出路。这一论经历殖民战争、二战、冷战,发展茁壮,到了近代,开始有了哈佛大学知名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即人类社会只能有一版本(美利坚模式)。    三、人类必须不断进步,而竞争是商业与社会进步的根基,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者淘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无gover-ment干预的市场机制(废除 国营事业、去除关税、减小gover-ment法规管制),是最容易让人类进步的手段。这就是近百年来流行於全世界的口号。   我并不是针对任何人,但对以上偏见,我做一答复。再强调,我不是针对任何人,而是针对这百年以来的风潮,我将认真探讨。   关於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差距,请参看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科学技术史。大一统帝国的工艺技术文明,从不落後於欧陆基督教帝国文明,直至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诞生。   工业革命为何不发生在中国?   儒家文明是阻碍工业革命诞生于中国的罪魁?   那我们反问,基督教文明呢?它不是障碍而是摇篮?   若是如此,基督教世界在英诺森三世(InnocentIII,灵界大帝国)时应该是世界工艺之都,称霸七海,但实情是他们落後可悲,在十字军东征里惨败。   所以,基督教文明不是「产业革命的摇篮」。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虽然「基督教文明」不是产业革命的摇篮,但「新教」是催生曲?(我解释一下,广义基督教包含东正教、新教、天主教三种形式,东正教与天主教是在废除偶像崇拜运动里分裂,时间在六世纪)。   是吗?新教是「工业革命的摇篮」?(MaxWebber,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例一:法国   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从来不是新教国家,但它适应工业革命的速度很快。在1756-1763的七年殖民战争里,它曾与英国激烈交锋,在殖民地开拓里,它更不曾落後於英国。所以,所谓「新教伦理」中所谓「新教是工业文明的前提」,实质并不存在。   例二:意大利   意大利在统一之前,是一真正天主教国,它落後而散漫,统一之後,它快速崛起,但它仍然是天主教国。同样的天主教国,何以前者一无所为,何以後者突飞猛进?答案在於统一,所以,这又简单证明了「新教伦理并无优越之处」,而是「大一统」之国家动员力。   例三:日本    日本从来不是基督教国,即使在「脱亚入欧」之後,它也不是基督教国,但它在明治维新後激烈崛起,日俄战争中,它连百姓的牛车都能动员。在太平洋战争初 期,它甚至拥有比美国更庞大的舰队。它不是新教国,更不是基督教国,它是「法西斯政权国」。它的力量是「法西斯」,一种比国家统一更强烈的社会动员力。   例四:苏联   苏联是无神论,国民之信仰为东正教,它和新教、天主教毫无瓜葛,但它在最短的时间飞跃为世界超强,它依靠的既非新教、亦非基督教,而是「斯大林模式极权」。   看完了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没错,儒家当然不是产业革命的摇篮,可惜儒家也不是妨害产业革命的罪魁。同样的,基督教文明不是推手,也不是妨害、新教亦然。这些思想或信仰对於工艺技术的创造,并无帮助或破坏之处。    我再附注一点,中国在自然科学、数学、传统工艺上,从未落後於西方任何文明,直至工业革命诞生後的一百年(十九世纪初)。在那之前,所谓的「其他学问是 奇技淫巧、必须打压」的儒家迫害科学发展之说,在江南的纺织厂不曾出现、在织梭发明时不曾出现、在蒯祥建造紫禁城时不曾出现,在发明大炮时不曾出现,在神 宗引入大炮时亦不曾出现。   儒家文明是一种共存的秩序,它对於科学的传承与发展并不关心,也谈不上迫害,对科学工艺,儒家文明既没帮助、亦没有迫害。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迫害科学」这种说法,过去从来不流行,也不是实情,对儒家文化的敌视,直至五四运动时方才出现。   那么,工业革命的摇篮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神秘又伟大的力量,让我们拥有「电脑科技」?   创造产业革命的前提是:   一、财富高於人命。(重商主义,竞争的国际环境,使国家以累积财富为其存在之目的,战争动员与商业资本手段并行。)   二、私有财产权的绝对保障。(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立基,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德基本法明文规定,一切财产皆负有社会之公共义务,这一观点至今在美国仍不流行。)   三、分裂的竞争政权。(战争为工艺技术进步之最重要程序,长期持续的战争使工业技术的突变成为可能。)   财富高於人命、私有财产权的绝对保障、分裂的相互竞争政权,以上三个条件都不曾出现於中国。你可以这样说,「儒家文明间接的毁灭了产业革命」,这一点我同意。    儒家第一个特色,就是轻视「钱」。因为对钱鄙视,所以有「贵粟论」,也因轻视钱,对私有财产权的绝对保障在中国是不可能被实现的。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 人民的生存状态与政权立基息息相关,明代每有大商业家出现,动辄遭政治力压制诛杀。即使是科举进士自己因官而致富,亦难逃政治力之灭绝。   儒家主张大一统,追求「天下定於一」。自五代以後,直至太平天国,中国政权里没有持续的内战。相反的,春秋战国持续内战,终于进入铁器时代。宋代有持续的边境战争,火器发展神速。可以这样说,儒家痛恨战争,只要有机会,它一定消灭战争。   儒家否定钱,排斥一切战争(对外战争与内战),这是它间接毁灭产业革命的两大原因。至於最重要的一个挤压工业革命的因素,则是因为重视人与人的尊严。任何物事,都不能高於人,当然包含钱与财富。   这是谬论吗?我在美化儒家吗?让我们看看永乐帝。    永乐帝曾有一只无敌舰队(十五世纪初建造),但它无法维持下去,这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收支不能平衡,之所以收支无法平衡,是因为永乐的舰队不愿掠夺 奴隶劳动力,不曾在海外采行殖民政策,它的舰队必须仰赖中国农民供养,这使舰队成为沉重的财税负担,而不是西方人兴奋不已的赚钱机器,所以儒生选择烧毁了 舰队与设计图,以免後代皇帝继续这种荒谬的政策(成化时代的兵部尚书刘大夏)。   从舰队的维持问题可以发现,儒生们并没有因为财税问题而建议皇帝们「为何我们不占领海外领土」?「为何我们不夺取他国金银」?「为何不采行黑奴政策」?   因为,儒生的道德主张(人本主义),使他们排除这些。   我知道道德不能说服各位,但我在与各位有关的部��提出说服。也就是说,继续采用「工业革命万岁论」,最後会导致我们被杀。   我先谈欧洲。    欧洲实现了产业革命的前提,是分裂政权与长期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三十年战争(蔷薇战争)、神圣罗马帝国内战),造成了君王追求战争技术的意愿,私有财 产权绝对保障,亦使人们愿意追求财富。财富高於人命之普遍奉行观念,使富人可以穷尽所有一切手段(奴隶与奴工制度、海外殖民主义)以得到财富,且不必担忧 国家打压。最终,持续的内战使国家消耗军费,使研发成为可能,使富人在战争中得益,最後,各国也从冷兵器时代,演化至今日的火器。   可以这样说,产业革命的诞生,与战争和掠夺是分不开的。产业的革命代价,是用人类长达十五个世代的死亡、以及超过数百个弱小民族的种族灭绝换取来的。   我知道,这也不关各位的事,所以,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这还不是「工业革命万岁论」的死穴,它的死穴是它的「内部毁灭」。   工业革命的第一个极限,是1848年的共产宣言,用孟子的话说,叫做「吾与汝皆亡耶」。   当压迫达到极限,会发生什么事?答案在1789年就出现了,法国大革命,当时追杀富人几乎已经成为游戏,巴黎巷战死了一百万人。    持续的内战、私有财产权的绝对保障、财富高於人命(例证一、奴隶制度,例证二、劳动人权的崩溃),产生了革命浪潮,我们称为「内部保证相互毁灭」,穷人 与富人、压迫与罢工、然後从罢工进化为示威、进化为暴动、进化为社会恐怖主义、叛乱、内战、分裂。人类是会反抗的,如果继续「万岁」下去。   那么,传统帝国里,难道没有这种「剥削劳动者」的事情吗?   当然有,许多帝国都有,但每当中国商人要开始「大量化生产」这种行为时,朝廷就出现了,儒生带著棍子走来。   工业革命第一次修正,是在1832,英国选举制度改革,将更多的市民拉入统治阵营,虽非主导者,但亦能分享「国富论」的利益-----即参与掠夺海外财富之行列-----其後经历1867、1884,选举权终於普遍至绝大多数人。   听起来十分美好,像是一种无私的分享-----经济学上的「柏拉图效率」(使我更好而无须损害其他人之利益),我们仔细追究,以全体人类为度量单位,柏拉图效率有无可能在工业革命里实现?   公元2009年,也就是今天,马拉威(非洲)的平均寿命,是三十七岁。南非(非洲最先进国)的平均寿命,是四十八点八岁。与明王朝的平均寿命相近。   这代表了什么?   不代表什么。只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没降临在这些地方。有的,只是子弹、爱滋病与族群灭绝这「三宝」。   为什么?是因为不民主吗?(非洲全体为民主国,尤其是种族大屠杀的卢安达,它彻底民主),是因为不卫生吗?(反问,爱滋病为何不在十七世纪出现?)是因为内战吗?(那是谁训练胡图族种族屠杀部对的?)   知道南非有金矿吧,知道金矿的所有权在哪一国人手里?为什么会在他们手中?   经济学上的「柏拉图效率」(使我更好而无须损害其他人之利益),有无可能在工业革命里实现?   请各位自己深思。   当然,我知道非洲的现况还是无法让各位质疑工业革命,因为我们真的觉得自己过得「实在太好」了,好得不必像是「奴隶」(真的吗?),所以,我还是回到先前的警示:「工业革命万岁论会导致你被杀」。   为什么?二十一世纪,我们不是很讲人权吗?怎么会被杀呢?   一次大战机关枪的发明,造成了史上最惨烈的死伤,超过一千万人在冲锋中死亡。   种族灭绝大行其道,侵略、屠杀(财富高於人命)大肆散播,疾病无人医治(绝对财产权保障,保障医药厂之专利),战争可以被容忍(持续的战争军费开支是进步的来源),终於使人类全体激烈寻求核武,以确保「我的生存权」。   在工业革命万岁论的带领下,人类将进化到最後阶段,我们将-----「相互保证毁灭」。   相互保证毁灭,过去的冷战时期,今日的伊朗、北韩、昨日的印度、巴基斯坦,乃至於日後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全体都将拥有「保证毁灭你」的武器。   为何要「彼此毁灭」?   因为您不关心别人的生命。因为您不在乎非洲,因为您不在乎工业革命是以十五世代的人的死亡与眼泪所换来,正因为您不在乎-----所以,主张自律的人被唾弃,主张烧毁舰队的人被蔑视,所以,普天之下将再无一人主张公道。   永乐帝若复生,将掠尽东南亚人民为奴隶,以遂其殖民。将以征服万国为职志,挡我者必死。   永乐帝国将使每一位汉民拥有丝衣绸缎,使所有汉民皆畜养黑奴黑仆,使汉人凌驾於一切民族,使物质得到绝对充沛,使工艺得到绝对发展……   但即使这样,永乐帝国仍然必灭。   别忘了经济学遗忘的天大漏洞-----资源是有限的。   今日之工业文明,离开能源即无所适,太阳能科技喊了数十年,可怜它那微弱的电流依然无法完美��动一辆车。至今,人类仍无法有效保存电力,你若能,你的发明立刻跃居人类史上最伟大之发明,成为世界首富。   我们发的电,每一度都必须用完,否则立即浪费。我们烧的油,每一桶都无法再生。我们正走向枯竭。   没有任何人敢预期当石油用尽时,人类工业文明将是什么情况?   用电池驱动波音七四七?   要是连铀也用完了,那要怎么办呢?   科学万能论使人铤而走险,科学万能论宣称「我们将集体上太空,那里有无限的资源」。不要担心。我想,「科学万能论」真正该担心的是,在没上太空之前,我们已「相互保证毁灭」。   科学真的没有极限?   一八八五年,人类生产了一辆车,人们宣称一百年後,人们将有一种「飞行车」。   一百年後,车仍然在地上爬,一如埃及时代的马车。车就是车。   车更省油了?   说一个比尔盖茨的笑话:「如果拿软体科技在这二十年的进步与汽车业相比,就好比现在制造的汽车,可以用一加仑就驶上月球」,通用总裁冷冷回答:「我们制造的车不会开到一半,就出现『软体错误,请洽询你的软体工程师』。」   科学万能论宣称「人类移民太空」,秦始皇宣称「朕将会长生不老」。   人类花了两千年,仍然不能点石成金。   人类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岁,不是因为医药的发展,而是因为没有了工业时代的大规模毁灭战争。   人类这个种族,正在学习如何让自己「永续经营」,说来可笑,它们正在回归於传统-----一种和谐的、自律的、有秩序的、安分守己的、重视人命与尊严的制度上来。   和谐、自律、有秩序、安分守己、重视人命与尊严(民为邦本),这不就是儒家文化吗?   八国联军敲不醒儒生?朋友,难道沙漠化还敲不醒你吗?   已经二十一世纪了,请赶快停止1917年的论调,看看我们毁了多少东西,才换得了一台电脑。那种虚拟快乐的东西。说真的,要快乐,你还不如给我一管印第安人的大麻,我还更「虚拟」哪。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辩。请别因此生气,因为,这就是我的思想。   (最後,关於「投降主义」、「不反抗者即无死」,任何人利益受到压迫时,都会反抗,也应该反抗。若因对方强大而逃避-----我温和的说,那永远输吧-----以直报怨,我们不惧强、不凌弱,不因打不过而不打,但问该不该打一架,你说是吗?)   我再补充一点,在离开理工之後,我曾是一个「国家学」的研究者,研究一切富国强兵之道,也研究所有驱动人类之技术与哲学(社会动员力),为了深入工业革命的背景,曾使我详读英法四百年史,以理解为何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以上就是我的浅见。   最後,我再提出一个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永乐帝时期(十五世纪以来东亚最有自信的古王朝),人类历史将会走向何方?   暴力,是最容易解决问题的方式。别把暴力上的失败,归咎到灵魂。
0 notes
zhangdaozhen-blog · 4 years
Text
踏歌
《踏歌图》轴,南宋,马远,绢本,设色,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马远《踏歌图》故宫博物院简介有值得思考和质疑之处?
“踏歌”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村民们辛苦耕耘一年,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幼,踏着节拍,边歌边舞,欢庆收获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就好像过年过节一样快乐热闹。
从表面上看,《踏歌图》像是一幅表现自然山川风貌的山水画,而实际是一幅描绘人间生活的风俗画。作者马远在图中安排了不多的几个点景人物,使画中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画家并没有去描绘乡间踏歌盛况的全貌,而是选取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乡民形象:一个中年村民,因为高兴多喝了几碗酒,步履蹒跚,摇摇晃晃,醉意十足,但是那个盛酒的葫芦却没有忘记,仍然好好地背在肩上;一个白胡子老汉,同样也喝了不少酒,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高高抬起,双脚离地,手舞足蹈,兴奋异常。他们的举止行为已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所以显得特别滑稽可笑。
作者马远描绘了这几个成年人之后,觉得还不足以表达欢快纵情的气氛,特地在画幅的左下角安排了母子二人,他们回过身来,瞪着惊异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家人,平时家人的恃重和威严怎么都没有了?“插花野妇”微笑眺望。这两组点景人物相互呼应、相互衬托,把“踏歌”欢愉快乐的情绪推向了极致。
焦墨作树石,峭拔方硬。运用大斧劈皴法,气势纵横,“瘦硬如曲铁”的松树,“斜科偃蹇qiān”的“拖枝”,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水墨苍劲的典型。图中局部南宋“行在”临安凤凰山宫阙、栈阁、游廊。
可是细看图中,作者只不过画了六个人,却能将气氛渲染得如此充分。从这六个临安郊外村民身上,完全可以感受到整个村庄中传出来的歌声、踏地的节拍声和欢快的笑声。画家马远“以一当十”、“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实在是太高妙了。几个人物在图中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却最为引人注目。人物线条挺拔刚劲,人物动态活泼有趣,都显示了马远不凡的技艺。
二、宋代“踏歌”的特点:
1、宋代民间“踏歌”,延续了唐代的传统,广泛流行、广为人知。也成为宋代诗词表现的一个题材。从北宋初到南宋末三百多年年间,诗、词、笔记对“踏歌”的纪实描写很多:
南宋辞人张武子《西湖晚归》描写国都“行在”Cansay(杭州)西湖踏歌情景: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凤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 。
由众多的宋代诗词可以了解到“春社、清明、七夕、秋社”宋代民间“踏歌”是群众性的歌舞文娱活动,在市井、田垄、宴会上都可举行。含蓄、严肃的宋代文士描写“踏歌”的展现了,他们性格中的活泼、奔放的一面。
2、宋代宫廷教坊的“踏歌”表演程式化和专业化。
3、宋代宫廷教坊以“踏歌”歌法演唱歌曲,形成“踏歌唱”的歌曲类别和《踏歌》歌谱。
4、宋代长短句歌词中的《踏歌》曲调,存词不多,是文人士族酒宴自娱的歌词,内容常见,但体式腔格特殊,歌法特别。这种复杂体式《踏歌》与唐代《踏歌》曲调完全不同。
三、北宋末诗人张耒《田家三首》写出了农家丰收踏歌场景与《踏歌图》的描绘的场景和人物非常契合:
社南村酒白如饧táng,邻翁宰牛邻媪ǎo烹pēng。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
野塘积水绿可染,舍南新柳齐如剪。去冬雪好麦穗长,今日雨晴初择茧。东家馈黍西舍迎,连臂踏歌村市晚。妇骑夫荷儿扶翁,月出桥南归路远。
四、南宋文人的踏歌是生活观念的表达:
南宋诗中出现的“踏歌”并不一定是纪实的,而是一种生活观念的象���。或者是某些是诗歌场景的比拟性刻画。有时还把前人的踏歌活动和歌词当作表现某种主题的典故,这时“踏歌”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的性质就更为明显。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自咏》“游戏人间岁月多,痴顽将奈此翁何!放开绳箠牛初熟,照破乾坤镜未磨。日落苔矶闲把钓,雨余篷舵乱堆蓑。明朝不见知何处,又向江湖醉踏歌。”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四川任锦城参议主张抗金而被罢官,次年任福建常平茶盐公事。自此抗金理想破灭,在这时期他的诗中流露出许多表示厌倦宦游生活的情绪,《自咏》就是其中一首。诗中“游戏人间”表示厌倦宦游而隐逸于江湖。“踏歌”是寄情江湖的象征,看似悠然潇洒,实则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样都是体现了诗人身体日渐衰老,报国无望、无奈愤懑的心情,而不是文人自娱。
五、宋代民间踏歌活跃于南方地区:
北宋中期的文学家欧阳修 《寄梅圣俞》“楚地蛮乡”的踏歌: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楚俗岁时多杂鬼,蛮乡言语不通华。绕城江急舟难泊,当县山高日易斜。击鼓踏歌成夜市,遨龟卜雨趁烧畲。丛林白昼飞妖鸟,庭砌非时见异花。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
北宋诗人秦观《秋兴九首.拟韦应物》的地方曲调记载:坐投林下石,秋声出疏林。林间鸟惊栖,岂独伤客心。物亦有代谢,此理共古今。邻父缩新醅pēi,林下邀同斟。痴儿踏吴歌,娅yà奼chà足讹é音。日落相携手,凉风快虚襟。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戏咏江南土风》记载“踏歌”为“江南风土”: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南宋辞人吴潜《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会客》:踏歌梦想江南市。也说明他对江南踏歌的印象深刻。
1937年张寿林的在北京大学研究院期刊的一篇文章中引用《宣和书谱》对“踏歌”的记载:南方风俗,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为盛集。又夷俗男女相会,一人吹笛,一人吹芦笙,数十人环绕踏地而歌,此谓之:踏歌。
六、踏歌的起源与发展
应歌而舞,踏地击节的歌舞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
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遗址出土的5000-5800年前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上已有和后世“踏歌”同一模式的舞蹈动作。陶盆内壁彩绘舞人三组,每组五人,头有发辫或羽饰,臀有尾饰,相互拉手踏足而舞。直径28cm,高12.7cm,底直径11cm。
1995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宗日遗址。高12.3cm,口径26.4cm。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人像,分别为11个和13个人体图形,身上的穿着物被画成圆球状。整个画面用笔简洁,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原始人群集体“踏歌”的场景
《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的八段歌舞也是具有“踏歌”的意味。
西汉时期的称为蹋歌,西汉高祖时期有记载:蹋地为节,升菴(音安)引戚夫人侍儿贾佩兰歌上灵之曲,连臂践地以为节,践丑犯切,踏地歌也。杨雄“践凄秋,发春阳。”
东汉时期的公元79年编写的《白虎通.礼乐篇》记载“踏歌”: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记载少数民族的酋长尔朱荣“与左右连手蹋地歌《回波乐》而出”。
唐代民间娱乐中的重大歌舞活动以“踏歌”为代表。人们手牵手,踏地击节,载歌载舞。所唱的歌曲是同一曲调,即兴填词,无限反复。民间踏歌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也出现了宫廷“踏歌”。
唐大中时期“有《葱岭西曲》仕女踏歌为队,其词言葱岭之民乐河、湟故地归唐也。”
《旧唐书中宗、睿宗本纪》记载唐睿宗李旦成为太上皇后在公元713年参加的一次彻夜的宫廷举行的大型“踏歌”活动: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唐代在民间“踏歌”基础上出现了皇家宫廷教坊所用的名为《踏歌》的队舞曲。
唐代的“踏歌”活动在皇家和民间都是普遍流行的。唐代中后期诗人刘禹锡《踏歌行》对民间“踏歌”也有生动的描写: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
北宋延续了唐代宫廷和民间“踏歌”,文学家王安石《秋兴有感》: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可见,北宋时代汴京秋季丰收举行民间“踏歌”。这首诗也被南宋的宁宗皇帝题写在《踏歌图》上。
南宋时代的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录了少数民族持续7天的“踏歌”的盛况:辰、沅、靖州(湖南怀化地区和靖州苗族自治县)----“醉则男女聚而踏歌。农��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贮缸酒于树阴,饥不复食,惟就缸取酒恣饮,已而复歌。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
“踏歌”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时期,清代顺治时代的保和殿大学士、收藏家真定府梁清标在《洛阳春.元宵后雪 》:“才过传柑佳夕。晓窗飞雪。重重帘幕落梨花,总不碍、灯和月。潇洒柴门尘绝。又添春色。踏歌声罢灞桥诗,天未许、风光歇。”至今,部分地区“踏歌”仍然流行,每逢年节和重大礼仪活动都有“踏歌”活动。
七:释义
“踏”释义:“踏”这一舞蹈术语。唐人本以“踏”为简单之舞。“踏曲、踏歌”谓循声应节,以步为容也。亦作“蹋歌、打歌”。拉手而歌,以脚踏地为节拍。《后汉书.东夷传》、南北朝时代的葛洪《西京杂记》均有“踏地击节、连臂踏地为节”的记载。“踏”字究作何解?“踏”是与“蹴”、“践”互训(训诂学术语,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的、描写足部舞蹈动作的词语。唐·李端《胡腾儿》诗描写胡儿舞蹈,既言“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又曰“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这是“踏、蹴”二字互训之佳例。“踏、蹴、践”浑言则同,析言则异。在用于舞蹈时,三者皆用于描述前进舞步。若细分,“践”强调前行,而“蹴”稍有停顿之意。“踏”则在描写前进舞步时通用。
“踏歌”之“踏”要运用腿部力量,用力顿地。“踏地为节”在“踏歌”中是以歌声相配,贯穿始终的。(引述:姚小鸥先生相关论述,特此鸣谢!)
“杖”的释义:1、手杖。《说文解字.木》杖:持也。凡可持及人持之皆曰杖。《礼记.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而对,非礼也。”2、拄杖。《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杖家、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3、礼仪用具。在北宋大型集体乐舞时会有持“竹竿子、引人杖”的礼仪用具,起到“参军色、喝探”的引导、“勾队”的指挥作用。
根据以上《礼记》中的持杖人年龄的记载,其中一位在六十岁以上,若“踏歌”这种大型集体活动需要指挥,那么这位可能就是一位指挥。而另一人可能在五十到六十之间。
“乌角巾”释义:北宋前及北宋的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北宋文士苏轼改良后则名“东坡巾”。唐·杜甫《南邻》诗: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仇兆鳌注:角巾,隐士之冠。《南邻》是用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士的场景。图中持杖戴乌角巾的老者应为“志在守朴 ”的隐士。正如西晋时期的嵇康《与赵景真书》描写的隐士生活:“夫处静不闷,古人所贵,穷而不滥,君子之美。故颜生居陋,不改其乐,孔父困陈,弦歌不废。”这是宋代文士倡导的“内圣”的时代共性的体现,即“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的君子操守。马远是文人士族画家也具备宋代文人的时代共性,也有一定的隐逸情怀。在《踏歌图》中描绘的这位就可能是一位在乡间德高望重具备指挥才干的又平易近人、甘贫守志、与民同乐的文人隐士,主持踏歌归来的路上,余兴未散,引伴踏歌的场景。
“平式幞头”的释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记载: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jiàn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復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南宋马远《踏歌图》中两人佩戴平式幞头,即《梦溪笔谈.卷一》中的“四脚”幞头。
“帻巾”的释义:帻(音则)巾:在宋代,士人以上方可戴冠,帻是庶民戴的。帻是韬裹鬓发使之入帻中而不蓬乱,作为覆盖发髻之用。明代为网巾是由“帻”衍化而来。在宋代,帻只是施之于乐工、仪仗中用之。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宫架前立两竿,乐工皆裹介帻如笼巾,绯宽衫,勒帛。”依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这位头戴帻巾的人应该是一位乐工或者仪仗队员。其手持的“杖”,可能就是起到“喝探”引导、指挥作用的“踏歌”这样大型歌舞集会活动的礼仪用具。或者只是民间踏《竹枝》歌使用的竹竿子,这种竹竿子在少数民族祭祀中仍然使用。乐工在宋、元时期普遍存在甚至是有专门的乐户。为大型集会、祭祀活动伴奏。
“葫芦”释义:明药学家李时珍《金陵本-本草纲目.菜》记载为:壶卢。瓠hù瓜(《说文解字》)、匏瓜(《论语》)。时珍曰∶壶,酒器也。卢,饮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其圆者曰:匏páo,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泡、如漂也。凡属皆得称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故孙《唐韵》云∶瓠音壶,又音护。瓠,瓢也。陶隐居《本草》作瓠,云是瓠类也。许慎《说文》云∶瓠,匏也。又云∶瓢,瓠也。匏,大腹瓠也。陆玑《诗疏》云∶壶,瓠也。又云∶匏,瓠也。
《庄子》云∶有五石之瓠。诸书所言,其字皆当与壶同音。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音护),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形状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芦,今之药壶卢是也。
中国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皮和种子,距今6500-7000年。《诗经》中就有不少葫芦记载《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葫芦作为食物或制作盛器情况。
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葫芦颂》曰: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更明确而的指出北宋时代葫芦作为酒器,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葫芦是“悬瓠”还是“蒲芦”,看《踏歌图》中是“蒲芦”。“小葫芦行酤”和“有此通大道”两句分析,“行酤”有打酒的意思,“通大道”来自于李白的《月下独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可见,北宋时代葫芦用途划分并不明确。到李时珍所处的明代后期: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芦,今之药壶卢是也。才明确的划分开来。《踏歌图》中的葫芦可能是“行酤”的酒器。
八、踏歌图的题记与印章:在马远的这幅《踏歌图》的上方,题有五言绝句一首,这是南宋皇帝宁宗赵扩抄录北宋王安石的诗句。诗为:“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这是南宋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供奉宫廷的画院画家马远即以此诗为题作画。钤:庚辰、御书之宝。
九、马远的绘画世家:曾祖:马贲bèn  北宋宣和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  南宋绍兴画院待诏。伯:马公显、父:马世荣  南宋绍兴画院待诏。兄:马逵-----马远   南宋光宗、宁宗画院待诏。子:马麟南宋宁宗画院祗候。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光宗、宁宗画院待诏“南宋四家”之一。
十、评价:1924年近代伟大的山水画大师、教育家黄宾虹先生评价马远山水画成就:世其家学,马远师李唐,下笔严整,用焦墨作树石,树叶夹笔,石皆方硬,以大斧劈皴带水皴甚古,全竟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顶壁直下而不见其脚。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画松多作瘦硬,如曲铁状,间作破笔,最有丰致。古气蔚然-----墨气淡荡,洒然出尘。------马远所作笔意清旷,烟波浩渺,尤极其胜。-------该自王泼墨辈,略去笔墨畦qí疃tuǎn,乃发新意。随赋形迹,略加点染,不待经营,而神会自然,自成一家。宋李唐其不传其不传之妙,为马远父子师,乃远又出新意,极简淡之趣,号:马半边。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