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貪瞋癡
ramen-kobayashi777 · 1 year
Photo
Tumblr media
富山県に行ったら絶対に食べて欲しいラーメンまとめ 今回は富山の麺スタグラマーの福デタさんとのコラボ投稿! 福デタさんの富山県オススメラーメン屋さんを紹介してもらいましたのでまとめてみました✨ ぜひ旅行や出張などで行った時は行ってみてください😊保存しておくと後で見返す時に便利ですよ✨ 福デタ 富山 @fuku_detaaaaa 富山県内を中心にラーメン巡りをしているラーメニスト🍜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豚道場ぶた壱 富山県富山市新庄町3丁目5-22 駐車場:15台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00〜15:00 夜の部 18:00〜21:00 定休日:年中無休なし #貪瞋癡 富山県氷見市朝日本町1−1 駐車場:なし 【営業時間 】 11:30~14:00 定休日:月曜日 #中華そばつぼみ @tsubomi20180720 富山県富山市新庄北町18−24 駐車場:あり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30~14:30 夜の部 18:00~21:00(金曜日のみ) 定休日:火曜日 (日曜祝日 不定休) #はじめ家 @hajimeya_official 富山県魚津市吉島67−1 駐車場:あり 【営業時間 】 11:00~22:00 定休日:月曜日 #麺屋豚道場 富山県富山市五福6区1922-5 駐車場:6台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00〜14:00 夜の部 18:00〜22:00 定休日:祝日のみ #夢を語れ富山 @yumekata_toyama 富山県富山市南新町3−6 駐車場:あり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00~14:00 夜の部 18:00~21:00 定休:日曜夜、月曜日 #麺屋つくし本店 @tsukushi_official 富山県富山市太郎丸本町3丁目10−1 第2 サクラギビル 駐車場:あり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00〜14:45 夜の部 18:00~21:00 17:00~21:45分 土日祝 定休日:水曜日 金曜昼の部 #中華そば三丸三 @chuukasoba303 富山県射水市大門232 駐車場:店前にあり 【営業時間 】 昼の部 11:00~15:00 夜の部 17:30~21:00 定休日:水曜日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k.ramen.csp Ramen⭐︎こばやし 東京のラーメン情報を毎日配信してます! ぜひフォローしてね! #福デタ #富山県ラーメン #富山ラーメン #富山グルメ #富山県グルメ #富山県ランチ #富山ランチ #富山ブラック #ご当地ラーメン #ご当地グルメ #ご当地 (麺屋豚道場 ぶた壱) https://www.instagram.com/p/Co19C1CSC5m/?igshid=NGJjMDIxMWI=
1 note · View note
mouniassn · 2 months
Text
職場上也都是因果(二)心態篇
以下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一位30年前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在群組聊天中秀出最近的一張新聞照片,是政府首長頒獎給公司現任營運長。那位營運長,當時跟我同時一起被雇用,我們是不同部門的新進小員工,職位相當。
當時我這部門的主管是一位高學歷、認真工作的好長官,身為屬下的我們,長年看著這位主管,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升遷。大家眼看著那位跟我同時進公司的小員工,憑著巧言,平步青雲,一路爬升至現在營運長的地位。而我們的主管,幾年前被強迫退休,但還是留在公司,只領時薪,像拼命三郎般為公司賣命。
當年找工作時,她面談我,讓我感受到她的溫暖祥和。共事幾年,從不見她大小聲,為人處事溫柔和煦。雖然她受到執行長不平等的對待,但她完全沒讓屬下的我們感受到,從沒任何人聽過她對工作的抱怨。在我們眼裡看來,她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好長官。對當時初入社會的我來說,她是我的好典範。現在也不改初心,因為她和煦管理,讓屬下們有著和善的工作關係,到現在同事們還保持著聯繫。
一直以來,同事們都為主管抱不平。學佛前,我也是跟同事們一樣同仇敵愾,未學佛的人只見現世果,不知前世因,會覺得世界對好人不公平。念佛後,看這件事已有不同的感受,了解到因果通三世,人要知道因果,世間事才能了然於心。阿伯說:「過去世是過去世,本世是本世,每世的身份都不一樣,要好好把本世的角色扮演好,了結圓滿因果,不要白走一遭。」現在了解了因果後,對我那位長官更加敬重,她淡薄名利,不管別人如何對待,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將工作做好,樹林了良好典範。
分享二
現職單位內有兩位陽世業主菩薩,一位是單位最高主管,一位是直屬長官。前幾天全台大地震當時,單位在召開全體同仁臨時會議,宣布因為今年度客戶招募再度失利,又要裁撤9名同仁。而直屬主管決定為此負責,請辭行政主管職。
我很佩服她的擔當,也知道回到第一線直接服務客戶,她會比較開心。因為擔任行政主管,需要配合於政府命令、政策執行、同仁協調,還要輔導績效不佳的資深同事,雖然她都全力以赴,但是政策混亂,導致公司第一線業務執行的衝突,已讓她心力交瘁。
其實,上個月趕在年度客戶招募底定前幾周,我特意迴向了這兩筆陽世業債,希望這些功德迴向,能協助兩位主管招募客戶達標。但顯然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這個單位又要經歷一番人事動盪。只是,沒想到,我迴向功德給直屬主管之後,反而讓她毅然請辭,還笑說要放炮了,終於可以下台一鞠躬。
反觀最高主管,其實在他任內,這個單位一直為政府部門賣命,當主管機關需要什麼績效的時候,就會找我們單位的最高主管去執行,當然辛苦的就是下面的基層員工。我常想,這位最高主管,到底是認真為民服務?還是貪求名利?幾年前,他獲得了業界最高榮譽,但是沒多久,他就中風住院做腦部手術,差點半身不遂。但主管機關並沒有體恤他的身體不適,還是給予更多任務,強迫執行。今年我們單位年度客戶招募之前,主管機關還下達了對我們招募很不利的行政命令。果然,讓我們的客戶招募非常慘淡。他帶領單位做牛做馬,卻讓這個單位連續多年走下坡。
這一年來我常在思考為什麼?以因果層面來說,當然跟最高主管的福報不足有關。但是,我發現更多的是最高主管的個人心態有問題。這位最高主管,他很喜歡寫計畫向外擴張,美其名是認真為單位開拓財源,但是這些計畫真的對客戶與同仁有幫助嗎?從結果來看,他上任近七年來,單位風評越來越差,連續三年裁撤數十名員工,客戶連年流失。很顯然,他為主管機關賣命的結果,真的把單位的氣運都賣掉了。可是,他個人的升遷沒有受影響,反而還賺了很多外部會議出席費和外界人脈。
對比兩位主管,我發現「淡泊名利、圓融處事」,才是正確的職場心態。把工作當成為他人服務的機會,而不是想著如何賺更多的錢、有更好的名聲。���像那位自行請辭的直屬主管,不求名、不求利,總是想著如何才是對同仁好、對客戶有幫助,在協調處理的過程中,會需要處理衝突、忍辱負重,但是她不怕事、有擔當,總是為同仁們補位,總是想著怎樣才是真正對客戶有幫助。就算需要扮黑臉當壞人,她也不怕,而是事後再想辦法,讓對方收到她溫暖的心意。我告訴自己,別成為貪求名利、徒有虛名的假面人物。人在做,天在看。因果通三世,蒼天有眼,相信老天自有安排。
(分享完畢)
上面兩則分享,情節驚人的雷同。分享一的營運長憑著巧言,平步青雲,還榮獲政府首長頒獎,但是卻無法得到同事們的真心肯定。分享二的最高主管憑著精良的文筆寫計畫,也是獲得業界最高榮譽,但是對內治理卻失去民心,同仁和客戶都不買單。
反之,分享一的好長官,為人處事溫柔和煦,退休多年,同事們還維持著良好情誼。分享二的直屬主管,一樣是淡泊名利、圓融處事,辭官下台了還是談笑自如、風平浪靜,贏得同事敬重肯定。世間萬象,人性考驗卻如此雷同。您會選擇當哪一種人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職場環境複雜,要修鍊『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人』的地方都是一樣的,遇到同事都在罵你,那些人是在磨鍊你的心性,學習忍辱。你修你的行,他造他的業,跟你無相關,不要上當,若輕易上當,則要重頭再學。」
權力使人腐敗,最高的權力帶來最大的腐敗。人之初,性本善。一開始大家都是一張白紙,是因為被世間的財勢權位、名聞利養所染污,所以造做種種無明業。為什麼那些巧言令色的人還是順風順水?而踏實做事的人卻好像命運乖違呢?這是因為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淨空法師開示:「有些人天天修福,在受苦受難,看到這種現象,這哪有因果?這個就是有間心,它有間隔的。造作惡業現在享福,兩回事情,現在享福是過去修的福報,他還沒享完,這一世間造的惡業還沒啟動,還沒有發作。為什麼沒有發作?他前世的福報還在。他要等福報享完,這個惡的果報就現前了,這就是有間隔。
前世造作罪業造得很重,這一世受的苦報,這一世中所造這些善業,他為什麼還在受苦?過去生中罪業罪報沒有受完。等到他罪報受完了,晚年福報現前,我們常說,苦盡甘來,這是因果話,苦報受盡了,你所修的善業果報就現前了。如果猛利,真正用心拼命在造,不要等來世,現在就改變了。」(引用結束)
從文中我們無從得知四位長官的因果,就算他們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或家人,凡夫俗子如你我,也無法判定他人的前世今生。我們能做的,是確保自己在每個當下,保持正確的心態,別讓自己一時的貪念、瞋恨、愚癡,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路埋下無數的地雷。這輩子沒有受過苦的人,總是會夜郎自大,以為可以為所欲為。當有天跌落深淵,才來悔恨,也只能在地府暗自垂淚。
職場上也都是因果,地位越高,若是心態習性不佳,真的是造業越大。憨山大師〈醒世歌〉:「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祝福您,淡泊名利,圓融處事,職場修行,智慧增長。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moko1590m · 5 months
Quote
貪瞋癡(とんじんち) 仏教において、人間を悩まし迷わせて害し、誤りに導く、根本的な3種の煩悩のことで、毒にたとえて三毒という。 貪は貪欲(とんよく)ともいう。むさぼることを意味し、好ましいものに対する激しい欲求や強い執着を指す。 瞋(しん)は瞋恚(しんに)ともいう。怒りを意味し、好ましくないものに対する反感や嫌悪を表す。 癡は愚癡(ぐち 愚痴)ともいう。無知を意味し、仏教の正しい教えを知らないことを言う。貧瞋癡のなかでも、癡は煩悩の最も根本のものであり、無明(むみょう)とも称される。
貪瞋癡(とんじんち) | 時事用語事典 | 情報・知識&オピニオン imidas - イミダス
2 notes · View notes
iinoovoii · 10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展示やります.ᐟ
【仏像・仏画の2人展】
\祖父との二人展です/
今までの"涅槃図""四門出遊""修羅場"をプラスして
新作"貪瞋癡"を展示予定です´ཫ`)
ちょーーーーカツカツでやってますが、
最高にかっこよくなる予感なので是非きてね.ᐟ .ᐟ
▫️展示会場>銀座アートホール2F
(銀座和光より 新橋方向へ歩いて8分JR新橋駅 )
(銀座口より左へ高速道路沿いに歩いて5分)
▫️展示期間>8/29(𝙏𝙐𝙀)-9/3(𝙎𝙐𝙉)
11:00~18:00(最終日16:00まで)
Exhibition . ᐟ . . ᐟ
Two-person exhibition of Buddhist statues and paintings.
This is a two-person exhibition with my backsliding grandfather.
In addition to "Nirvana", "Shikumon deyu", and "Shuraba", we are going to show our new work "Gokujanoha".
We are going to show our new work "Goganjana".)
I'm working on it very hard, but I have a feeling that it will be the coolest,
I have a feeling it's going to be awesome, so please come. ᐟ . ᐟᐟ
▫️ Exhibition venue>Ginza Art Hall 2F
(8 minutes walk toward Shinbashi from Ginza Wako, JR Shinbashi station)
(5 minutes walk along the highway to the left from Ginza exit)
▫️Exhibition Period>8/29(𝙏𝙐𝙀)-9/3(𝙎𝙐𝙉)
11:00~18:00(until 16:00 on the last day)
6 notes · View notes
wildjcrt · 8 months
Text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一拜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一拜 南無皈依佛。南無皈依法。南無皈依僧 一拜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一拜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拜
南無普光佛 以下每佛一拜 南無普明佛 南無普淨佛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南無大悲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慈藏佛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華光佛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眾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以上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以下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闘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南無現前觀世音菩薩過去正法明佛 南無塵點劫前。久已成佛。冥陽救苦大願地藏王菩薩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及所應遭遇一切災禍。今皆懺悔。願悉消滅。 一拜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歸命禮 一拜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一拜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一拜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一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拜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一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一拜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一拜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一拜 願將以此勝功德 迴向無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 二諦融通三昧印 如是無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盡迴向 所有眾生身口意 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 悉皆消滅盡無餘 念念智周於法界 廣度眾生皆不退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四法廣無邊 願今迴向亦如是 一拜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三稱一拜
三皈依 各一拜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發願文
弟子○○○與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從今時乃至盡未來際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三遍三拜
回向偈
禮懺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附記】
禪門日誦和漢文念誦集中﹐有八十八佛﹐是由兩經集合而成。 一為五十三佛﹐出《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為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敦煌三藏譯﹐此經源于《大寶積經·優婆離會》。
又有不空三藏專取此文重譯﹐名為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三十五佛名禮懺》曾于印度流行﹐修行大乘者﹐常于六時禮懺﹐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禪定解脫﹐及諸位地﹐皆能滿足﹐功德廣大。
西藏有單行本﹐奉為朝暮課誦﹐藏地懺罪之法有二﹕一為金剛薩埵百字明﹐一為此禮懺文。此文更通顯密﹐誦遍十萬遍﹐是為一種加行。
藏文本名為菩薩懺罪文﹐又名三聚經。因本文所行之事﹐ 一﹑懺悔﹐二﹑迴向善報﹐三﹑隨喜迴向。
藏文雖有單行本流行﹐與漢文文字略同。《北京菩提學會滿四種加行念誦儀軌合冊》將敦煌三藏本收入﹐依據藏文略有改動﹐可以和藏文本對照學習。
2 notes · View notes
tiyuncizi · 1 year
Text
如是舍利子!法身所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乃至一切眾生,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有貪恚癡熱惱病者,至菩薩所暫觸其身,一切病苦皆得消滅,又覺其身離諸熱惱。何以故?由諸菩薩摩訶薩本發大願善清淨故。
——摘自《大寶積經 (第48卷)》
又舍利子!證得法身菩薩摩訶薩,亦以大願自嚴持身為法良藥,善能息滅無量眾生三毒熱惱,乃至息滅不可說不可說無量眾生貪瞋癡等諸惱熱病。
「復次舍利子!如我先說,證得成就法身菩薩摩訶薩願力持身而為良藥,用滅無量不可說眾生煩惱熱病。如是等相,吾今更說,汝當諦聽。舍利子!我念往昔過無數劫有佛興世,名曰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舍利子!爾時然燈如來、應、正等覺為我授記,作如是言:『汝摩納婆!於當來世過阿僧企耶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佛、薄伽梵。』舍利子!彼然燈佛授我記已,爾時便證法身成就。佛滅度後,我為帝釋名微妙眼,於三十三天,得大自在、具大神通、有大威德、宗族熾盛。舍利子!是時贍部洲中有八萬四千大城,有無量千村邑聚落市肆居止,復有無量百千拘胝那庾多一切眾生住如是處,人物繁擁極為興盛。舍利子!當於爾時有大疫病中劫出現,多有眾生遭遇重病,身體潰爛、癰腫痤癤、疥癬惡瘡、風熱痰癊,互相違返。以要言之,一切病苦無不畢集。於時復有無量百千諸醫藥師,為欲救療如是病苦,勤加功用極致疲倦,而眾生病無有愈者。舍利子!彼諸無量病苦眾生不遇良醫,為病所弊,無有救護、無有歸趣,皆共呼嗟,失聲號哭涕泣橫流,作如是言:『我今受此無量重病。何處當有天、龍、藥叉、健達縛及諸羅剎、人非人等,以大慈悲而能見為除我病者?若有能除我病苦者,我當不悋一切財寶厚報其恩,隨其教誨。』舍利子!我於爾時以淨天眼超過於人,見諸眾生種種疫病逼惱其身,煩冤纏繞無有救濟。又以天耳清淨過人,徹聽眾生號訴之聲,極為悲怨酸楚難聞。舍利子!我於彼時見聞是已,於是眾生深起大悲,即作是念:『一何苦哉!如是無量無邊眾生遭是重病,無舍無宅、無救無護、無歸依趣、無能療者。我今決定為諸眾生為舍為宅、為救為護、為歸依處、為醫療者,必令病惱普皆平復。』舍利子!我於爾時便隱帝釋高廣之形,於贍部洲俱盧大城不遠受化生大眾生身,名曰蘇摩。既受生已,住虛空中,以伽他頌遍告贍部洲內所有眾生說其頌曰:
「『俱盧大城為不遠,  有大身者名蘇摩,
若有眾生噉其肉,  一切病惱皆除愈。
彼無瞋恚諸忿害,  為作良藥生贍部,
汝當欣踊勿驚���,  隨意割肉除眾惱。』
「舍利子!爾時贍部洲內所有諸城八萬四千村落市肆,又無量千一切含識為病惱者,聞是聲已��一時皆往俱盧大城蘇摩菩薩大身之所,競以利刀或割或截彼之身肉。舍利子!蘇摩菩薩行精進行,當被割時於其身內出大音聲,說伽他曰:
「『若此能實證菩提,  智藏當成無盡者,
隨我所發諦誠言,  亦願身肉常無盡。』
「舍利子!爾時贍部洲內一切眾生為病逼故,段段割截菩薩之身,或擔持去、或就食者。雖被加害,以願力故隨割隨生無有缺減。舍利子!是諸眾生噉食蘇摩菩薩肉已,一切病患悉皆除滅。病既除差,復令眾生心得安樂形無變易。是諸眾生身心安樂,展轉聲告遍贍部洲。來食肉已,病皆除愈無有變易身心安樂。舍利子!爾時一切贍部洲中人民之類,若男若女童男童女,食菩薩肉病除愈者,於是菩薩深懷恩慧競自思惟:『是蘇摩者極有重恩,除我病苦施我安樂令無變易。我當云何施設供養酬斯厚澤?』作是念已,咸共集會詣俱盧大城蘇摩菩薩大身之所。既到彼已皆共圍繞,感戴其恩不能自勝,說伽他曰:
「『仁為舍宅為救護,  仁為良醫妙藥者,
唯願哀憐垂教勅,  我等如何修供養?』
「舍利子!我於爾時為是大身,拔濟眾生如是病苦,知是無量諸眾生等銜我重恩歸依我已,便滅所現蘇摩大身,復帝釋形住眾生前,威光顯盛而告之曰:『卿等當知,若為病苦由我身肉而得除差,卿等懷恩將思報者,卿等當知,我本不為村城館邑王都國土田宅舍屋住處等事愍卿病苦行身肉施,我亦不為金銀末尼琉璃真珠珂貝璧玉珊瑚等寶行身肉施,我亦不為象馬牛羊放牧畜產行身肉施,我亦不為婦人丈夫童男童女奴婢僕使行身肉施,我亦不為餚膳飲食衣服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蓄行身肉施,我亦不為園林池苑宮殿樓觀愍卿病苦行身肉施。卿等當知,我本所以愍卿病苦行身肉施,為令眾生離不善業。卿等但能為我永斷永離殺生之業、永斷永離不與取業、永斷永離欲邪行業,如是永斷永離虛誑語業、離間語業、麁惡語業、綺飾語業、貪欲瞋恚諸邪見業。卿等於此永斷離者,是為利益,是為報恩。』舍利子!爾時帝釋復為大眾說伽他曰:
「『我非為求珍寶聚,  其量高廣等迷盧,
亦不為求天玉女,  及諸衣食床敷事。
欲奉蘇摩大身者,  但當尊重同和合,
展轉慈心相敬視,  專修淨妙十業道。
卿等當於十業道,  但常和合堅防守,
是名大興法供養,  菩薩非求世財故。
我不用諸世財寶,  芳羞飲食妙衣服,
象馬車乘牛羊等,  床敷婇女資生具。
卿等但共同和合,  善持清淨十業道,
展轉發起大慈心,  彼此熏修利義意。』
「舍利子!爾時贍部洲內無量眾人聞我說是勸發之言,感恩德故頂禮我足,皆悉受持十種清淨妙善業道。舍利子!我於爾時為彼大眾廣宣正法示教讚喜,便隱天身不現於世。如是舍利子!我正憶念往昔世時贍部洲中,所有人民食噉蘇摩菩薩肉者,從是已來,乃至無有一人墮於惡趣。彼命終已,皆生三十三天,宿業力故與戒俱生。舍利子!我於爾時復為彼天隨其所應敷演法化示教讚喜,皆令安住聲聞乘中、或獨覺乘、或有安住阿耨多羅一切智乘。如是等眾聞我法故,或有已般涅槃、正般涅槃、當涅槃者。舍利子!汝觀如是安住法身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成就如是大神通力,成就如是大威德力,成就如是大勢之力,乃能但捨一身之慧,而大成熟無邊眾生皆住三乘得不退轉。」
——摘自《大寶積經 (第48卷)》
https://deerpark.app/reader/T0310/48#0282b26.11)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5 notes · View notes
juliapoon · 2 months
Text
0 notes
weisengift · 3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今生因緣前世定,你我皆照劇本走。
細看人間貪瞋癡,掘地自縛能怪誰。
業緣無離前途兇,萬劫因緣由此生。
日有所思夜夢連,蠶絲自吐自纏身。
酒肉五辛意必亂,何談修行能開悟。
繁花落盡蓋棺時,才知修行悔晚唉。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4 2 22
1 note · View note
uro-9000 · 7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基本となる煩悩は貪瞋癡の三毒でありますが、六つの根本煩悩というのもございます。 それは、貪、瞋(瞋恚)・慢・無明・見・疑の六種の煩悩を言います。 無明というのは、愚癡と同じであります。
0 notes
shiawasehira · 9 months
Text
悩みの原因はこの3つ!
悩みは尽きないものですよね。 学校、職場、SNS、 夫婦関係などいろいろな場面での 悩みがあるかと思います。 もしそれらの悩みの原因が 分かったとしたら、 心が軽くなると思いませんか? では、悩みの原因3つご紹介します。 結論を言うと執着、怒り、妄想です。 禅語では貪・瞋・癡(とん、じん、ち)と言います。 まず執着ですが、 過剰に求めている状態のことです。 たとえば好きな人に 素敵な言葉を言ってほしいとか、 行動で示してほしいなどですね。 この状態にあるときは、 自分らしさを失っている状態で 他人の言動に生きているので 苦しみを生みます。 この期待をしないこと、 手放していくことで楽になります。 次に怒りですが これはわかりやすいですね(笑) 目の前に起きた現実が思い通りいかず、 怒ってしまことありますよね。 私はこの感情が、 特に強い…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sirinpasin · 11 months
Text
关于阿私陀仙的记载(20230716)
尔时,彼处有一仙人,名阿私陀,能立外道种种诸义,以舍五欲,有大威神,有大德力,具足五通,常能到于三十三天集会之所,自在能入。彼仙多住南天竺国遮槃低城聚落,名恒河怛,去彼不远,有一丛林,名曰增长,是时仙人,在彼林中,修学仙道。摩伽陀国,一切人民,咸皆谓:『此阿私陀仙,是阿罗汉。』摩伽陀国一切人民,贵敬彼仙,尊重承事。时彼仙人,有所知解,悉以教人,自知见已,教他令见。时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罗陀。彼那罗陀,年渐长大,至于八岁,其母将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时彼童子,供养恭敬尊重师事阿私陀仙,尽弟子礼,无暂休息。时彼仙人在增长林,昼夜精进,摄心坐禅,及那罗陀童子一处;其那罗陀侍者童子,在仙人后侍立,执拂駈逐蚊虻。
菩萨从于兜率陀天,正念下至净饭王宫,夫人右脇入于胎时,放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复此大地具足六种十八相动。时阿私陀见未曾有希奇之事,异种光明,复见此地六种震动,心大惊怖,毛孔悉竖,自心念言:『今有何缘,此大地动?有何果报?』时彼仙人,少时思惟,默然而住,正念正定思惟知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不能自胜,作是唱言:『希有大圣不可思议,世间当出大富伽罗。』
世間事無常,  猶如雲出電,
尊者今時至,  應捨家出家。
一切行無常,  如瓦坏瓶器,
如借他物用,  如積乾土城,
不久便破壞,  猶如夏泥壁,
如河兩岸沙,  緣生不能久。
猶如燈出炎,  生已速還滅,
如風無暫住,  急疾不曾停。
恒常無真實,  猶如芭蕉心,
幻化誑人意,  空拳誘小兒。
一切諸行者,  皆悉因緣生,
各各有緣因,  愚癡輩不覺。
猶如人索繩,  手木成因緣,
如因子生芽,  離子芽不生。
二相離不成,  復非常無常,
諸行因癡生,  彼不住無明。
無明亦非彼,  本性來空寂,
生滅無體故,  如印成印文。
非彼非離彼,  諸行亦如是,
眼不離於色,  識眼色因生。
此三不相離,  三亦不真實,
空淨不淨法,  眼等分別生,
此顛倒分別,  皆悉由識生。
若有巧智人,  推求識所生,
知彼無去來,  知我如幻化,
如兩木出火,  第三因於手,
若無此三因,  則不得火用。
若智推求者,  彼亦無去來,
諸方尋求已,  不見火來去。
陰入諸界等,  因貪癡業生,
和合因眾生,  真如無眾生。
咽喉脣口舌,  而出諸文字,
字非是咽喉,  亦非離彼等,
彼等和合故,  出語隨於智。
語言不在智,  亦復無色形,
生處及滅處,  智人求不得。
所觀悉空寂,  語言如響聲,
因木因諸絃,  人智三合故,
箜篌而出聲,  彼聲三處無。
若有智慧人,  求彼聲來去,
諸方求覓已,  去來不可得,
因及有緣者,  諸行如是生。
有諦了之人,  空觀應如是,
陰入及諸界,  內外悉皆寂。
求一切處我,  如虛空無形,
如是諸法相,  仁於定光佛,
往昔已證知,  今為天人說。
顛倒分別故,  欲等火焚燒,
應起慈悲雲,  施甘露法雨。
仁昔於億劫,  念施及持戒,
我得無上道,  聖財分諸世。
尊者念往昔,  聖財施貧窮,
以將聖財攝,  調御莫慳惜。
仁昔持淨戒,  窮急不偷財,
願開甘露門,  為諸眾生說。
憶念往昔行,  當閉地獄門,
善開解脫路,  戒行心願成。
往昔修忍辱,  聞他毀罵等,
建立忍辱故,  觀諸行悉空。
念此往行故,  世間瞋恚多,
教住於忍辱,  莫捨彼願力。
仁者行精進,  當得我淨智,
在於煩惱海,  度眾到彼岸。
念於往昔願,  拔眾四苦河,
出大精進力,  度脫厄難等。
往昔修習禪,  為斷諸煩惱,
諸根不調者,  教令調伏故。
仁念於往昔,  愍眾在煩惱,
寂靜諸慧等,  調伏彼諸根。
仁昔修智慧,  願破煩惱暗,
愍眾在無明,  開示真如眼。
仁念於往昔,  眾生煩惱瞑,
開無濁穢明,  仁最勝智慧,
應愍諸眾生,  方便教令出。
三界生老病火熾,  飢渴熱炎不曾休,
應當為世作大橋,  濟渡令歸到彼岸。
眾生流轉煩惱海,  猶如蜂在竹孔間,
三有循復若秋雲,  上下往還無止息。
亦如戲場諸幻化,  又似山川逝水流,
眾生老病死亦然,  或生天人三惡道。
諸有慾癡不自在,  展轉五道無覺知,
猶如陶師旋火輪,  處處五欲自纏縛,
猶如飛鳥犯羅網,  亦如獵師布黐膠,
貪他財寶無厭足,  如魚吞餌遇釣鈎。
諍競忿怒結怨讐,  煩惱染著受諸苦,
五慾過患如利刀,  亦如妙器盛毒藥,
應當棄捨如糞穢。  貪著愛戀失正心,
是因諸有相續生,  增長欲垢不曾斷,
六塵境界炎熾盛,  猶如乾���猛火燒,
速起捨離早出家。  智人觀察諸慾境,
可畏猶如猛火坑,  亦如魁膾屠刀机,
亦如深泥忽溺人,  利刃蜜塗將舌舐,
如觸蛇頭及攪屏。  聖人觀慾亦復然,
如箭如槊如劍戟,  如毒射肉難可食。
一切怨讐慾為首,  五慾功德如水月,
如影亦如山谷響,  亦如戲場眾幻師,
猶如夢裏見喜事。  智人見欲亦復然,
境界諸塵悉空誑,  ���畏不能得自在,
譬如陽炎無有實,  亦如水上聚浮漚,
此事皆從分別生,  智人應觀如是等。
凡人處世年少時,  端正可喜著諸慾,
及至年老頭鬚白,  為眾棄薄如枯河。
富貴饒財多放逸,  如是之人多樂慾,
於後失財貧窮苦,  以不自在捨於慾。
如樹多饒華果故,  眾人競來慾採摘,
人喜布施亦復然,  為他歸投無厭足,
其人財盡年老至,  從他乞求不喜見,
色美財多氣力充,  人喜愛見聚集樂,
財盡行乞人不喜,  年過膢脊手執杖,
如雹折樹無人愛。  如是可畏衰老法,
汝當速出求正覺,  自證已後為人說。
老病瘦損諸人輩,  如摩樓迦繞大樹,
衰老身力無精進,  乾枯猶如朽爛木。
老奪好色生惡色,  怡悅顏面皮膚皺,
老壞華色為悴色,  欲樂奪樂令無樂,
老奪威勢到命終,  眾病至如鹿投穽,
汝見世間百病已,  速說解脫方便處。
猶如冬天風雪雨,  摧折樹木軟枝柯,
世間老病多種至,  諸根損瘦亦復然。
老至令人盡倉庫,  世間欺苦莫過老。
死命鬼奪人氣去,  如日沒山不復現,
死命令人恩愛離,  使人憎嫉不喜會,
欲共恩愛之人合,  忽失如葉墮大水。
死至令人不自由,  命去如水漂一草,
人到彼世無有伴,  隨其業緣而受有。
死命鬼飲無量眾,  猶如摩竭吞海舟,
若金翅鳥噉大龍,  如猛火燒乾草澤。
如是苦惱逼切已,  大士往昔起弘誓,
念彼願力今時至,  捨慾應當速出家。
憶往昔行檀,  戒忍及精進,
寂靜禪智等,  為他不為自。
時至今願滿,  速出復脫他,
仁昔施諸珍,  金銀及瓔珞。
恒立無遮會,  隨他所須願,
乞子與其子,  索孫即與孫。
求女與他女,  乞位捨王位,
乞資財不違。  仁昔作一王,
名為大聞德,  復一大德王,
名尼民陀羅,  復名阿私陀,
復名為師子,  此等諸王輩,
布施千種財。  昔復有大王,
名常思諸法,  復一大德王,
名為真實行,  此等思惟法。
往昔有大王,  精進名聞月,
復有一王子,  名曰福業光,
庶幾大威德,  得至知恩義。
仁昔一大王,  名為月色仙,
復名健猛將,  次名實增長,
次名求善言,  次名有善意,
次名調伏根,  如是等諸王,
法行大精進,  仁往昔作來。
仁昔作大王,  名為月光者,
其次名勝行,  其次名連兔,
其次名方主,  其次名健施,
次名迦尸王,  次名寶髻王,
如是諸大王,  即仁是非異。
種種珍寶貨,  來乞皆隨與,
仁彼世財施,  今勸捨法財。
仁昔於過去,  見佛如恒沙,
彼諸佛世尊,  仁悉曾供養。
無量供養具,  布施無慳悋,
求道不休息,  眾生解脫故。
今正是其時,  速出莫住家。
仁昔初覩佛,  名曰不空見,
持毘奢迦華,  喜心供養彼。
往昔有一佛,  名毘盧遮那,
一時歡喜視。  往昔有一佛,
名曰微妙音,  將一呵梨勒,
供養彼世尊。  往昔有一佛。
名曰白栴檀,  立於彼佛前,
暗然一草莖。  往昔有一佛,
名曰連兔者,  欲入大城時,
一掬末香散。  次佛名法主,
說法唱善哉,  聞法言快談,
仁稱說無量,  尊應當供養。
其次覩一佛,  名曰普示現,
仁見讚歎彼。  其次有一佛,
名曰熾盛分,  仁以歡喜故,
觀察彼佛身,  又將金華鬘,
供養於彼佛。  今可憶念彼,
勿令心忘失。  其次有一佛,
名曰光相憧,  持一掬小豆,
用供養彼佛。  往昔有一佛,
號名曰智憧,  仁持輸迦華,
以供養彼佛。  次復有一佛,
名曰調伏車,  仁見彼佛已,
於前立讚歎。  次佛名寶勝,
前然無量燈,  施妙無量樂。
佛名一切勝,  曾施真珠瓔。
次見大海佛,  布施諸蓮華。
至蓮花藏佛,  布施大帳蓋。
師子兩佛邊,  曾施軟草鋪。
於娑羅王佛,  布施諸所須。
到敷華佛前,  布施微妙乳。
耶輸陀佛所,  施拘陀羅華。
實見佛覩已,  歡喜布施食。
昔佛名智山,  屈身禮彼佛。
有佛名龍德,  施彼佛己子。
高飛空行佛,  曾施旃檀末。
次佛名帝沙,  珠寶及赤花,
曾供養彼佛。  見大莊嚴佛,
持瞻蔔香華,  而供養彼佛。
曾見光王佛,  持眾寶供養。
昔見釋迦文,  持妙多銀花,
而供養彼佛。  其次帝釋相,
見已喜讚歎。  昔有佛名曰,
廣大日天面,  多持眾花嚴,
供養彼世尊。  其次復有佛,
號名為勝尊,  持妙多銀華,
莊嚴彼佛上。  往昔有如來,
名曰龍勝者,  然燈照彼佛。
富沙如來邊,  曾施白㲲敷。
藥師王佛邊,  持寶蓋供養。
佛名大牟尼,  復有師子相,
世尊勝功德,  持寶網供養。
有佛名迦葉,  雜音聲供養。
昔佛名解脫,  供養雜末香。
寶相佛世尊,  天華而供養。
阿芻婆諸佛,  勸請坐像輿。
世間王尊佛,  供養以華鬘。
尸棄佛世尊,  捨王位布施。
有佛名難降,  一切香供養。
大然尊佛邊,  布施自身體。
蓮花上佛前,  布施諸瓔珞。
法憧如來上,  散諸妙花香。
然燈世尊邊,  五青蓮奉施。
如是等諸佛,  自餘無有量,
難說不思議,  往昔諸世中,
仁並曾供養,  復持無量種,
最妙供養具,  供彼過去佛,
無有疲惓心。  今念彼供養,
思惟往諸佛,  為諸眾生輩,
生慈解脫故,  覺悟莫戀家。
尊於過世時,  在然燈佛所,
供養彼佛已,  逮得上無生,
及獲五神通,  復證順法忍。
於後仁尊者,  供養佛勝前,
僧祇數僧祇,  如是諸劫數,
彼諸劫皆盡,  諸佛亦滅度。
仁往昔諸身,  彼世中所受,
種族及名字,  亦皆悉滅無。
諸行法非常,  世間相不定,
速捨空誑境,  疾宜早出城。
生老病死隨,  難當甚可畏,
猶如劫火起,  炎熾燒世間。
無常火亦然,  燒盡一切世,
如是諸苦逼,  云何可暫停?
應觀諸眾生,  沒在煩惱暗,
愚癡無慧眼,  不能自覺知。
發大精進心,  令功德圓滿,
為諸眾生輩,  速出莫住家。』
佛经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此仙人的故事,看着也很感动。考虑好好了解一下师父修道的心路历程。
参考《佛本行集经》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tpcdct · 1 year
Text
不除嗔心,一切徒勞
不除嗔心,一切徒勞
貪瞋癡是修行人的三大阻障品,不除此三阻障,修行無有成就的可能性,故修行人欲出離生死輪回,必離此三障礙,方能三業清淨,無複垢障,直達彼岸。於此三阻障品中,瞋心乃是安忍的大敵。所以要調伏身心,修習安忍祥和,須得對症下藥,調治此瞋心,才有所成。謂安忍者…… https://www.tpcdct.org/article/8163#detail
0 notes
mouniassn · 9 hours
Text
執念是痛苦的根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母親節的早上唸《六祖壇經》,這一天特別祥和寧靜,真的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感。心情平靜的唸著、唸著,當唸到第九品:「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這一段時,腦袋突然有種「靈光閃現」的感覺,突然有種「終於看懂」這段話的頓悟。
以前對第九品總是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佔大部分)、囫圇吞棗的唸過,可是當下我終於明白《壇經》所謂的「本自無生,今亦不滅」的智慧道理,當我們「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無生」,既然無生,就沒有所謂「滅」的問題。阿伯也告知:「《六祖壇經》的最終就是修『清淨』二字。」
我一直在思索探尋「執念」對人心的影響,慈悲、充滿智慧的佛菩薩在我唸經時,馬上指點我,執念的煩惱就是出在「心還不夠清淨」上。我們的不清淨心,總是放任我們「貪嗔癡慢疑」的念頭,在我們的心中,不是「生生不滅」,就是「滅了再生、生了再滅」,猶如外道的「滅猶不滅,生說不生」。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所以《六祖壇經》的根本解決法,就是讓心清淨。當我們遇事都能「不思善不思惡」時,就做到「無生」了,一旦無生,就是做到「以智慧照破煩惱」了,就能達到「住煩惱而不亂」的境界。
人往往都是作繭自縛,心不夠清淨、不夠有智慧,所以很容易受周遭旁人的言行,挑動我們的情緒,然後自己陷在情緒中,久久無法釋懷。難怪阿伯常勸我們:「量大福深」。我記得阿伯曾勸過我一句:「妳不要太在意別人說妳什麼,堅持做正確的事就好。」當我們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是「無生」,無生就不會產生執念,沒有執念,心清淨了,我們就自在了。如六祖大師說:「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當我們不住在別人的評價中,我們就去來自如了。
曾經聽一個老先生說過他在日本經歷的故事。老先生擅長用榕樹的樹葉當樂器吹奏曲子,被日本人請去日本表演。表演前���他都會準備7片葉子,以防破損影響音色。在他下榻的飯店旁,有一棵非常茂盛的榕樹,旁邊有一間神社。當老先生在此樹下摘樹葉、試音色時,來了一個約15、16歲穿日本和服的小女生。小女生讚美老先生吹奏的旋律很好聽,請老先生教她。老先生因為晚上有表演,兩人相約待表演後,在樹下教她。
等老先生回飯店,碰到小女孩後,小女孩請老先生等她一下,接著她走進那間神社。但久久不見小女孩出來。正當老先生狐疑時,聽到有小女生哭泣的聲音,哭聲非常非常傷心。老先生尋找哭聲的來處,竟然在那棵榕樹上。老先生抬頭一看,看到那個小女孩坐在樹上,沒有頭,拿著一疊中國瓷器盤子,一邊數一邊往樹下丟,整整有7個盤子。老先生當場嚇昏倒在樹下,後來被友人扛回房間。
事後,他們詢問飯店櫃檯,此處是否會鬧鬼?櫃檯聽完他們的描述,這次換櫃檯人員驚嚇不已,說:「我以為這只是一個150年前的傳說,她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竟然又出現了。」
原來在150年前,日本將軍幕府時期,將軍們彼此很愛炫富。當時中國瓷器非常珍貴、不易取得。將軍們會利用宴請賓客時,炫耀自己擁有的中國瓷盤。一日,將軍命小女僕拿出他最驕傲的中國瓷盤,準備宴請賓客之用,卻被這位小女僕打破了。將軍盛怒下,一刀把小女僕的頭砍了。從此,夜夜就看到這個小女僕傷心地坐在樹上,數盤子、丟盤子。當時的居民不堪其擾,於是蓋了一間神社安撫其傷心的靈魂,小女僕才不再出現。不料150年後了,因老先生摘了七片葉子,再度勾起小女僕的傷心過往,於是再次出現。
這個故事一直在我心中久久無法忘懷。原來,我們不原諒別人,同時也是不原諒我們自己,其實內心很是心疼這位小女僕,因為被砍頭的執念,竟然把自己困在那一世,困了150年,足見執念的可怕。看似懲罰對方,其實懲罰的都是自己。
我常以此故事勸諫我的學生,將來即使情場失意,就瀟灑離去,放下瞋恨。人要有智慧,能察覺自己哪些是正念?哪些是執念?如果是執念,就要修正自己「邪見不生」。《六祖壇經》也告訴我們:「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六祖壇經》又云:「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當看開放下後,我們的心就自在無礙了。
感恩佛菩薩跟阿伯師兄的教導,讓我更加明白善護念、不起執心的重要。讓我更明白修行是修「自己一顆清淨心」。慶幸自己今生隨精舍修行、隨六祖修行學習,才能慢慢明心見性。提醒自己,要好好把握今生能遇佛法的殊勝因緣,利用餘生,一定要多唸一點經,寫入自己的阿賴耶識,讓來世的自己,有更多的正見正念,才不致於再度迷失走偏。
深深感謝一路阿伯師兄的不吝分享與教導,沒有精舍,今天的我依然深陷自己的執念中,自艾自憐,甚至應了阿伯曾說的:「莫在塵世纏,久纏忘記我」,因執念太深,而忘記了那個真我!感恩精舍!感恩阿伯師兄及所有師兄師姐的教導!
(分享結束)
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許多羈絆,家人、朋友、學業、事業、健康、財富、名利、親情、感情…,太多訴諸不完的煩惱絲,但凡擁有了這一項,就還有下一項的追求,有時想要得到的更多,卻得不到。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自己的願望,但是事實上所追求到的,在佛菩薩看來,都僅是短短的曇花一現。所謂「生不帶來、死帶不走」,任憑您此生福報滿滿,處處如魚得水,然而在無常一來,就如同過眼雲煙,福報享盡了,剩下業力隨著我們走。這一生再多美好的事物,也留不住、抓不到了!
修行是讓我們看清人生的方向,不沉溺於世間所有的境界當中,對於一切境遇,從放不下、有求、攀緣的心,到隨緣、放下、安住的過程,就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放下執念,這件事有多麼難?六道輪迴的示現,就是我們心中的執念所成。佛陀為眾生講經說法,講了許多經典,不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心中的那一朵朵充滿執念的煩惱雲嗎?
分享文提到:「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這就是凡夫的煩惱習性,但既然在修行了,就不用害怕過去積累的習性多麼牢固。放不下是心裡的執念,我們修行就是要懂得如何看破與放下,這世間原本就是一連串的因緣聚散,沒有永恆的擁有,也沒有永恆的失去,我們要修的便是對世間一切能夠隨緣不攀,不隨境界起伏,不貪戀順境,不埋怨逆境。
淨空法師:「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阿伯說:「大道至簡,繁在人心。」修行就是為了找回自己,找回不受生活各種境界拘束的本心。學習放下執念,是每個修行人都要不斷去克服的關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Tumblr media
愚癡的人執著善業,其實,一切善業也就是一切惡業的因。 造作善業帶來壞苦,壞苦生起的同時會産生貪愛。當福報消盡,貪愛卻並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那就必然會産生瞋恨,這樣就會産生無量無邊的苦苦。 所以說,一切苦苦都來源于壞苦。——《入菩薩行論》仁澤法師
0 notes
sumin-yang · 2 years
Text
2022/11/07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2/2)
藏密白玉佛學會/清水白玉觀音寺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廣說真實論義--修行等持--宣說三不動等持(廣說)--如何修持方便支--真實修持止觀之方法--別說--勝觀--顯現內外密光明之理  /  修持無二本體支--宣說超離取捨之大圓滿:
尊貴上師 吉美法王課程內容摘要分享~  
Tumblr media
<丁三、修持無二本體支:>
<戊一、宣說超離取捨之大圓滿:>
<修持無二本體支,一切等性大圓滿,>~
修持無二的本體,一切是平等性的大圓滿。修持無二本體支是平等性,無所謂本體、分支,不能這樣分。
<無作取捨棄緣執,一切執著三有行,>~
不能作取捨、要捨棄緣執。只要執著任何一個法,就會在三界中輪迴。
<無有所緣如虛空,亦無束縛與解脫。>~
無有所緣,就如同虛空。因此沒有任何的緣,如虛空一樣,沒有束縛、也沒有解脫。但是一般衆生因為對一切三有執著,所以有束縛、解脫的分別。衆生有所緣,不明白如同虛空,而且不能接受一切法無實有,認為這是我的親人、眷屬、財富、受用。如果要認為這些一切法是假相的,十分不容易。所以只要一執著,就一定會輪迴,會感受輪迴的苦,因此一定要解脫。
Tumblr media
<如是實相之本體是如虛空般超離勤作、取舍的,>~
實相的本體是如同虛空一般,超離勤作、取舍。實相的本體,無有勤作、取舍的東西,遠離勤作、取舍。例如我們心的本性,叫心性。但是衆生只認識心,不認識本性。衆生所認識的心是煩惱、執著念的心,是不淨的。有煩惱、執著念的心,實際本體、本性上無有煩惱、二取的執著。外器世界、內情眾生等一切萬法的本體空性,可從世俗諦、勝義諦二諦來解釋。世俗諦有現相、形相,有勤作、有取捨;但是世俗法的本體勝義諦是無勤作、取捨,世俗一切萬法的本體空性叫勝義諦。
實相的本體是如虛空般超離勤作、取舍,所以沒有執著、貪執。如果大家對自己、親人、眷屬、財富、受用有勤作、取舍,那就落入在世俗法中,被現相、形相控制、綁架了。有時候看到很多衆生,例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貪愛執著美色、悅耳的聲音等等,不滿意就瞋恨,結果貪嗔癡很粗重、很明顯,因此從無始劫以來,一直被綁架到現在。所以常說,實際上與我們最親近的不是親人,而是貪嗔癡慢疑五毒,在久遠的時間裡,一直伴隨著我們輪迴六道。
Tumblr media
<證悟此義為見解。>~
證悟此究竟義為見解,是最重要的。實相的本體是如同虛空般,超離勤作、取舍,證悟此義為見解。
<於此境界中不散即是修持,>~
觀修或修持刹土、本尊、咒語等很殊勝,但最殊勝的觀修是「實相的本體,無有勤作、取舍,於此境界中不散。」這樣的見解。要修持這個殊勝的見解,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因此,於此境界中不散即是修持,這樣的修行人才是真正的觀修。
<所以應當了知修也是超離有無、取捨、希憂的。>~
所以應當要知道,修也是要超越實相法,不管實相法的有、無,都要超越。例如善法要取、惡法要捨;樂會喜、苦會憂等,這一切都要超離。要修什麼呢?對實相法有或沒有,不用去分別。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為了一口飯而忙碌生活,很勞累。但如果把精勤於生活的力量集中起來,用在修行上,那麼不知道成佛多少次了。如果不了解人的價值、意義是什麼? 只為了追求飲食、睡眠,養護自身,那麼跟畜生道的眾生有什麼差別?大家要思考能夠成為一個人的價值是什麼? 如果想不出來,那也只是一個虛妄無益、徒具虛名的人身而已。所以應當了知修也是超離有無、取捨、希憂的。
Tumblr media
<修持等持獲得穩固之後成為賢善之想法也無有而修,>~
修持等持獲得穩固之後,成為賢善的想法也無有而修。這個時候,修持等持獲得穩固,對於發現自己修行進步或等持變好了等等,這種想法也不會有。例如觀修刹土、本尊、咒語、上師相應法等等的過程中,若產生很多的想法,例如覺得修得不錯、有進步或修得不好等,這過程代表還沒有達到穩固。如果修持等持獲得穩固,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例如   法王每次在修大法的時候,十年前和現在所修法的方式、唱誦,都是一模一樣,不會不同。
如同   圖桑法王所說的:學修法唱誦一百遍與唱誦一遍,都要一模一樣,這也就是獲得穩固的道理。但現在看很多人每次修法唱誦的方式,時常都會變化而不同,這是不對的。講這個的主要原因,也是要說明學佛修行要修煉、要下功夫,並不是每個成就者出生後什麼都會,也是要靠之後的修煉,否則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像現在上的課程,實際上是要實修的。但是  法王不喜歡去規定要求弟子每天要排多少時間、修幾座,因為修行必須是自願主動,能自動自發才是最好的。因此,以後有了長壽村,大家就可以放下牽絆,在一起實修,為自己來世做好準備。
Tumblr media
<更何況其它法了。>~
修持等持獲得穩固之後,成為賢善的想法也無有而修。也就是修持穩固時,不會有是否進步、變好等的想法也不存在了,更何況其他的法產生。簡單的講,這時候基大中觀、道大手印、果大圓滿的見解,已經建立、了悟。這個時候,不可以想基大中觀有沒有了悟?道大手印有沒有了悟?果大圓滿有沒有了悟?都不可以想。如果不斷去想,那就造作了。在此見解上不可以造作,一旦造作就無法了悟。
要認識它的方式,就是放著它,讓它淨就了悟了,這是一個竅訣。只要去造作,就永遠無法了悟。例如想煩惱,越想越多,當你不想了,心靜下來,有時候就能夠了解和明白了。所以有些事情,你不去煩惱,放著可能就了解了。所以基本上究竟實相,是不可以尋思的。
<《普作續》中云:“欲求安樂執著疾,>~
對自己、親人、眷屬、受用、財富等所有一切,想要求得安樂,這就是執著,是一種病,是錯誤的。欲求安樂,這也是一種執著。
Tumblr media
<無有欲求能得樂,>
對自己、親人、眷屬、受用、財富等所有一切,認為一定要具足圓滿,就會很執著,並且得病、痛苦。反之,對自己、親眷、受用、財富等,沒有欲求、執著,就能夠得到安樂。無有欲求,才能得樂。因爲沒有欲求,就遠離執著的疾病,也就沒有痛苦了。
<修持正覺非成就,>~
自相續中本來具有如來藏,一切等性大圓滿的密意,不是修而成的。自相續中的如來藏,不是可以修而成的,不是說認真的去修,而修成如來藏的。一切等性的大圓滿,也不是一直修而成就的,故説修持正覺非成就。
例如修持刹土、本尊、咒語、上師相應法等等,都是修,這個修與一切等性大圓滿如來藏不一樣,因為不是修而成的。過去很多佛學者、堪布、班智達不一定了悟大圓滿,因為這不是依靠學問或修本尊等法而修成,這必須要依靠自己對上師百分百的信心與上師的加持。所以,這輩子能不能證悟、成就、成佛?這必須具足上師的加持與自己對上師的信心才可以。你具有信心,又有上師的加持,那就有希望。如果單有信心,若沒有上師的加持,做上供下施、修本尊也修而不成。
Tumblr media
基本上,若自己是兩面人或是想走後門,更是行不通的。所以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看有多少人能夠證悟、成就、成佛?其實是不多的。大家要做何種修行?要看自己選擇哪一種。例如可以選擇結緣性的方式或一般人所造業力的方式,或選擇造業後覺受一下地獄的苦再轉生善道,或選擇不用去三惡道,或選擇外三部的十五世、七世、三世而成就,還是選擇內三部,可以即生成佛。所以   法王講得再多,被動逼迫要求大家也沒有用,完全要看大家自己本身。
<未尋自性任運成。未覓自性無念住。>~
不需要去尋思它,自性本來就任運成就。每個人如果能夠建立心的自性是任運成就的見解,「未尋自性任運成」的見解了悟,就可以證悟成佛了。不能尋、不能修、不能思、不能說、自性任運自成,這樣的見解上看著它,境界慢慢就出現了。若去尋思想要修什麼法、做什麼上供下施、思考如何能快速成就的方式,就無法證悟成佛。所以不要去尋覓,自性任運成,無念而住。
(完)
~堪布達瓦    分享(2/2)
0 notes
dantiho · 2 years
Text
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眾生難馴難伏,在十方世界惡名昭彰!
東方妙音菩薩一見釋迦牟尼佛立馬就問訊:
「世事可忍不?安隱少惱,堪忍久住不?眾生易度不?無多貪欲、瞋恚、愚癡、嫉妒、慳慢不?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五情不?」
~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淨華宿王智佛之妙音菩薩~
妙音菩薩下七寶臺,以價值百千瓔珞,持至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奉上瓔珞,而白佛言:『世尊!淨華宿王智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四大調和不?世事可忍不?眾生易度不?無多貪欲、瞋恚、愚癡、嫉妒、慳慢不?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五情不?
~妙音菩薩為佛教的音樂之神~
「佛告華德菩薩:『過去有佛名雲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國名現一切世間,劫名喜見。妙音菩薩於萬二千歲,以十萬種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并奉上八萬四千七寶缽。以是因緣果報,今生淨華宿王智佛國,有是神力。華德!於汝意云何?爾時雲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薩,伎樂供養奉上寶器者,豈異人乎?今此妙音菩薩摩訶薩是。」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