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syshen · 10 years
Text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心情不好時,我就會上 Youtube 找這首歌來聽,淡淡的旋律帶有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在聽著歌曲的同時,思緒不自覺得飄向遠方,心情就自然好很多。
大家最熟悉的版本是最近電影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裡 Chery Melhoff 在 Walter 跳上直升機時邊彈吉他的那一段,我找不到單獨這段影片,不過底下這段剪接也是不錯,而且這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值得看好幾次:
另外,太空人 Chris Hadfield 曾經在 ISS 太空站錄過一段 MV ,也是我很喜歡的,尤其他有一種很特殊的唱腔,聽起來帶些滄桑,再配上外太空的畫面,更加有意境!
Chris Hadfield 是加拿大第一位作過太空漫步的太空人,他有個特別的經驗,就是在第一太空漫步的過程中曾經短暫失明,他在一次 Ted 演講描述這段經驗,最後還是再來一段自彈自唱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對了,歌曲原本叫做 Space Oddity,原唱者是 David Bowie 
不知道你會喜歡哪個版本?
1 note · View note
syshen · 10 years
Text
Key Value Observing on NSManagedObject through MagicalRecord
If you want to track the change of a NSManagedObject with MagicalRecord. Except NSFetchedResultsController, here is something you can do:
MagicalRecord's default NSManagedObjectContext will listen to the NSManagedObjectContextDidSave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and merge the changes into its managed objects. That is why you can track the changes with objects fetched from the default context.
I think this is quite useful.
2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0 years
Text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Tumblr media
最近我家附近的一塊空地蓋起了漂亮的圍籬,我講真的,我很少看到建築空地有這麼漂亮的圍籬,上面還漆了幾個大字,原來傳聞已久的台灣電影文化中心終於要開工了!但是除了「台灣電影文化中心」外,底下還有一排英文字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我每天都會騎摩托車出去遛狗會經過這片工地,一開始看到我還很納悶,什麼意思?第二次看到時,我想到了,這句話其實語出 1989 年由凱文科斯納主演的 Field of Dreams,請看影片:
影片的故事大概是,一開始凱文科斯納在自家的玉米田裡巡視時,不斷聽到一個聲音在耳邊想起: “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沒多久他就推倒自家的玉米田,闢出一座棒球場,然後隔天就有一個已故的職棒球星來到球場,有點古怪的劇情,不過這部片的大意就是勉勵人們追求夢想要在當下。這句話放在這個圍籬上,我還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懂,但是當我看懂時,我就很佩服作這個文案的人! 這句話在創業圈裡也很有名,同時鼓勵了很多正在辛苦創業的人們,勇敢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當你努力了,用戶跟成功會隨之而來。所以如果你搜尋 Field of Dreams 跟 Startup 這兩個關鍵字,他們是連在一起的!  不過如果你有在 follow 這幾年的創業風潮,你大概也知道開始有很多人在講 “If You Build It, They May Not Come” ,以往關在房間理打造產品的思維慢慢在過時了,大家開始意會到產品需要有用戶,要有人用才能帶來價值,產品必須有人「想要」以及「需要」,所以你不能只是關在房間裡空想,必須要走出去面對使用者的「問題」跟「需求」,而產品本身就是提出一個「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與「需求」,但是僅僅解決了問題還不夠,還必須深入探究問題本身是否夠「痛」,以及產品本身是否處於一個夠大的市場,即便有一個漂亮的產品解決了一個使用者的問題,但如果使用者對於這個問題不夠痛時,或者根本有行無市,產品本身的價值還是不高。關於這些想法的幾個 keywords 就是 “User centric design”, “problem-solution fit”, 跟 “product-market fit” 。 不過我還是很開心,一早出門遛狗看到這幾個大字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很振奮人心!
1 note · View note
syshen · 10 years
Quote
Designing a product is keeping five thousand things in your brain and fitting them all together in new and different ways to get what you want. And every day you discover something new that is a new problem or a new opportunity to fit these things together a little differently. And it’s that process that is the magic.
Said who? It is from Steve Jobs
Product design is a progressive process, it should not be as what it is in the beginning. 
0 notes
syshen · 10 years
Text
Builder's High
長久以來,不管是在什麼場合或者遇到新朋友時,總是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要寫軟體? 我自己常常也有這樣的困惑,寫程式寫了一整天,常常會有種莫名的挫折感襲來 — 為什麼我要在這裡寫程式,做了這麼多到底成就了什麼?自己想的愈多,會越困惑,但後來還是慢慢理解了,就是為了一種 Builder’s High 。 Programmer 或者 Developer 就像是工匠一樣,或許可以拿木匠來類比吧。木匠除了有能力按圖索驥打造出複製品外,同時也具備了創造的能力,藉由複製的過程學習美感、藝術,進而發展出自己的品味。隨著製作的過程,工匠會開始心有不滿,不滿的原因是在於自己有滿腹的想法想要宣洩,工匠需要作品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需要藉由大眾的認可去驗證這些想法,所以便開始打造自己的作品,開始不再只滿足於複製,開始為自己而創作。一開始的創作必然從小型開始,但是慢慢地工匠的胃口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法滿足於小型的創作,他的想法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宏觀,最後他需要作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但是當要創作的東西越來越複雜,就越超乎工匠一個人能力之上,他需要幫手,他需要一個團隊來幫忙完成,這時候工匠慢慢轉為領導者,轉為 director,或者轉為經營者。但過程無關乎工匠一開始的心意,有些工匠在這時候可能開始忘卻當時的初衷,但是每當他拿起工具時,必然會回憶起過去的美好,那就是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 High 的經歷,那是一種美妙的體驗,不是從事創作的人很難理解的體驗,那是 Builder’s High。 什麼是 Builder’s High? 不管是工匠、programmer 或者 designer 都有滿腹的想法,當你用你的「雙手」去把這些想法實作出來時,不管是拿木工工具、敲鍵盤寫程式、或者繪圖板畫圖,看著自己完成的作品時,相信身為工匠的自己不禁會自我讚嘆 — Magic! 一個好的作品能完美呈現腦袋中的想法,那就是 Magic! 這個 Magic 是 Builder 的第一個 High。當作品獲得同儕、一般大眾或者使用者的認同時,你會覺得 - 「Oh My God, I am the God!」,那是 Builder 第二層 High。最 High 的時候,是當你發現你的作品存在這世界上有其真正的價值時,就像 Jobs 講的,在這世界產生一些些的影響力,即便影響力小的微不足道,不過你的內心還是會很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因為有你的貢獻而有所不同。 不管你是用雙手自己打造夢想的工匠,還是帶領團隊實現夢想的領導者,我相信這些 High 都存在著,或許你自己不見得知道,但是內心深處可能也存在著一個小小的聲音不斷的告訴自己這些 High 在悸動著。我在做的就是不斷的去找尋自己的 High ,也希望其他人可以跟我一樣在找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 High,甚至我覺得人生中如果能一直 “Build what you love, love what you build” 這會是很開心的事 ,如此而已。 Reference read: http://randsinrepose.com/archives/the-builders-high/  
2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0 years
Text
Collect designs...
I use Inboard, super great! Far better then Ember, besides it is free (in beta). 
Tumblr media
Dragdis is also great, but since it is a web service. Inboard is a native app which is faster then dragdis. 
Tumblr media
Organize your inspirations - inboard: http://inboardapp.com/
2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0 years
Text
在 App Store 三年學到的 13 件事
文章原文在此:13 Lessons from 3 years on App Store。我自己本身開發 iOS app 也有兩年多了,前幾天看到這篇原文時頗有感觸,要在競爭激烈的 App Store 市場中生存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原文所題的 13 個 lesson learn 的的確確都是紮紮實實的經驗談。所以在徵求原作者的同意後,我把他翻譯成中文,希望台灣其他同是 App 開發者能夠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些什麼,有機會在台灣一起做出優秀的 app 來。
Tumblr media
一切都開始於四年前的 12 月,那時候我決定在家裡成立一間專門作 app 的工作室,從那之後花了大概六個月的時間,第一個 app 才正式上架到 App Store。同時,我的第一個女兒也正要出生,這也是為什麼我第一個 app 是為小朋友而設計的,它的名字叫做 "Pocket Zoo"。從那時候開始,發生了很多事情,Tiny Hearts 也逐漸成長為一間真正的軟體公司,有著自己的辦公室,以及一小群聰明的團隊專注在開發人們會喜歡的產品上。目前我們不再僅限於開發給小朋友的 app ,之後也推出了 Wake 這個 app,它是一個直覺又漂亮鬧鐘 app,此外我們也在近期要推出全新的健身 app,稱作 Quick Fit。
Wake Alarm Clock for iPhone & iPad from Tiny Hearts on Vimeo.
這三年來,我們共推出了三款成功的 app,有著數百萬的下載,在這競爭激烈的 App Store 戰場中我們成功的存活下來了,這之間可說五味雜陳。我們曾經被 The New Your Times 以及 Wired Magazine 推薦過,也遭受到不少來自競爭對手以及抄襲者的壓力,我們努力求生存,很幸運地我們所開發的每一款 app 都曾被 App Store 所推薦過,也曾經獲得幾個知名媒體跟部落格的報導,像是 TechCrunch、TUAW、Lifehacker 以及 Fast Company 的 Co.Design。所以這篇文章我想要分享一下這三年來我從 App Store 裡面所學到的幾件事。
第一版只是開始
Tumblr media
如果一開始你不打算持續奮鬥個一兩年的話,千萬不要貿然推出一個 app,因為我認為把 app 上架只是一整個過程的開始而已。 一開始的概念雛形、設計、開發與市場規劃都只是推動你的 app 來到起跑點,在這之後才是真正的競賽,接續而來的是持續不斷的修臭蟲、更新版本、維護、客戶 Support 、追蹤下載使用情況、以及更多的市場行銷等。如果你想要讓你的 app 一直維持在排行榜前幾名,能夠在 App Store 中存活,就必須要有持久戰的準備,持續不斷的維護你的 app,就像是培育蘋果種子一樣,不斷地給予養分及栽培,適當的維護就跟開發一個完美無缺的 app 同等重要。
MVP 並不適用 App Store
Tumblr media
在第一版正式上架前,需要確保你的 app 以滿足最好的需求性 (Desirability)、可行性 (Viability) 以及使用性 (Feasibility),我把它稱之為 MDVFP 的概念。它跟 MVP 的概念不一樣,但是這個概念可以幫助你在 App Store 中走的更長久。所以在推出第一個版本的時候,試著挑戰自己,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完善的產品。Quick Fit 的第一版總共只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做一款 app 就要做到有被推薦的價值,這也代表說你必須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來把使用體驗做到最好。以 Wake Alarm 為例,我們的方法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雛形,然後一直不斷地作改善,直到完美的那一刻才正式推出第一版。所以原本只要一個半月的 Side Project ,卻前後花了 6 個月的時間。在 iOS 系統上作一個鬧鐘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尤其是要作一款市場上最好的鬧鐘軟體 (附註,這應該是你每作一款 app 要設定的目標,如果你要做的 app 不會是各個類別中最好的,為什麼要花時間去作它呢?)我們第一個版本只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但之後卻經歷了 110 多個 alpha 與 beta 版才做出自己都滿意的版本。我們挑剔每個小細節,盡可能的讓產品變得更好,所以成就了最終的產品。而這樣的努力也在 app 上架後沒多久,就收到 Apple 的電話,並告訴我們他們非常喜歡 Wake,也願意在 App Store 首頁上推薦 Wake,甚至直到今日,Wake 都還一直獲得 App Store 的推薦。在這些小細節上的努力讓我們在營收上獲得不小的成功。MDVFP 是新的 MVP!
很多 App 其實都賺不到錢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 App Store 為開發者帶來不少收入,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的 app 其實沒有賺到太多錢。Apple 總共付給所有開發者超過 130 億美元,但如果把所有開發者不管從高收入以及其他開發者間畫出一張圖表的話,會得到像這樣的一張圖:
Tumblr media
App Store 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只有極少數的開發者有機會賺到最大的收益。而媒體也總是用聳動的方式報導那些少數極為成功的獨立開發者,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想跳進來作 app 的原因。如果賺錢是你開發 app 的唯一理由的話,那我奉勸你最好不要輕易的踏進來。 如果你只是想要找一個可以快速靠 app 賺錢的方法,最好再多想想,要靠 app 成功,最好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如果沒有,這世界上還有其他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錢的方法。 現在要開發一款 app 不便宜也不容易,一個 app 的花費通常是數萬美金,而且更殘酷的現實是,大多數的 app 都無法賺回所花的經費。在 App Store 上一個 app 的平均收入是 4000 塊美金,而且正如 Techcrunch 所報導的,對新進的開發者來說賺錢將會越來越困難:「新的 iPhone app 開發者所能分到的收入,大概只有前 250 名開發者的 0.25% 而已」,這說明了 app 的開發門檻已經相當相當高了,不過對那些已經跨過門檻的人來說則是個好消息。
六個月為限
如果一個 app 需要花超過六個月的開發時間,那就不值得去作。App Store 是一個很難預測的市場,要知道一個 app 在推出時是否能夠成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縮小產品範圍,縮小到可以在幾個月內執行的大小,最好的大小是三個月,但是最多也不要超過六個月的時間,如此一來才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千萬不要冒險去花 12 個月的時間去作一個產品。記著,時間是有限的資產,我想不會有人想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再加上自己所有的積蓄,最後卻得到一個失望的結局。開發出一個超級巨星般的產品是很難的,但並非不可能,你可以藉由不斷的雛形測試,用比較緊湊的時程逐步把產品帶到市場上作驗證,這麼作可以增加產品成功的機率,也可以有效地淘汰一些微不足道的想法,並且專注在那些有潛力的功能上。
使用好的 App 來培養好的品味
Tumblr media
你對產品設計的標準會隨著自身使用習慣上的標準提升而升高,你可以靠著多嘗試一些好的產品來提升自己的品味,例如那些有著完美設計的產品 (我自己本身就極度喜愛漂亮的 app、Macs 以及 Moleskins 筆記本)。使用這些設計出眾的 app 有助於提升自己在產品開發上的品味,你自身的標準也會跟著提升。這就像一些有名的美食評論家一樣,會藉由去一些以美食著名的餐廳來提升自己作出一道美味料理的能力。 如果開始不知道該怎麼去培養好的品味,可以透過使用其他產品開始。在每個產業或者類別裡,總是可以找到排行前三名的產品。在 App Store 裡,可以透過熱門排行來找到這些 app,雖然這不盡然是找到高品質 app 的最好方式,但是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式。定期每週上 App Store 去追蹤那些被推薦的 app,或者是在網路上看別人的 Review 文章也都是一些不錯的方法。 但是也不要僅留心那些頂尖的 app,有時候用一下那些設計差勁的 app,你可以從中學到哪些是絕對不要去做的,網路上甚至還有個專門收集垃圾 app 的網站,要特別留心不要被歸類到垃圾 app 裡了。
為自己設定限制
Tumblr media
外部限制是有幫助的,可以幫助你更快速推出產品。在我們決定要開發 Pocket Zoo 作為第一個 app 時,那時候就決定要參加 Appsfire App Star Awards 競賽,不過當時唯一的問題是,我們連產品都還沒有,所以 App Star Awards 就作為我們團隊在開發上的時間限制,而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開發了 80% 的 app 功能,且來得及拍攝一隻介紹短片,並送審給 App Star Awards,這是我們當年所拍攝的短片:https://vimeo.com/12166061 雖然最終沒有贏得 App Star Award,但還是獲得該類別的亞軍,有機會在正式推出前得到一些媒體的報導如 Techcrunch 跟 Read Write Web。 其他的外部限制像是:新的 iOS 版本即將推出?新的 iPhone 或者 iPad 即將上市?家裡有小朋友即將出生?你可以把這些限制當作是目標去努力,幫助你們更快推出產品!
不要再作一些廉價的 App 了
就像 Jeremy Olson 在他 Tapity 部落格裡提到的:你應該停止只是作 app 的想法,要開始思考如何獲利 (Stop making apps and start making business)。Macro Arment, Jeremy Olson, Sarah Perez, Christina Warren 以及 David Barnard 最近都寫過有關付費 app 已死的文章,我自己本身是不相信付費 app 已死的說法,不過的確付費 app 已經不像過去那麼賺錢了。如果想要逆轉這個趨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再作一些廉價的 app 了!並且試著去找其他更有創意且更能持續經營下去的方法讓你的軟體持續獲得收益。如何找到一個好的獲利模式跟設計一個絕佳的使用者體驗是同等重要的一件事。 大多數的人認為 App 是廉價而且可以隨意丟棄的軟體,要避免用戶這樣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提供更多超乎預期的產品價值。Tweebot 3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有著完整功能 Twitter 用戶端軟體,它的用戶是一群特定對象,但是這一小群用戶會願意為 Tweetbot 所帶來的價值付費,況且 2.99 美金對日常生活開銷來說不是一筆很大的金額,所以如果你是作收費 app,在面對一些免費加上 IAP 模式的競爭者如 Lumosity 或者 Evernote 時,不需要因為害怕流失客戶而不敢收取費用。 廉價並不只關乎價錢,也同樣在於產品所提供的價值。要靠一個只賣 0.99 的 app 來獲利是極其困難的,但同樣的,一個要價 199 美金的軟體,如果沒有提供相對應的價值,用戶也不會買單。 同樣的,也不要害怕去作免費的 app,你還是可以從 IAP (In-App Purchase)或者訂閱模式中獲利。在新的健身 app 中,我們正計畫透過付費加上 IAP 機制,或者免費但加上 IAP 與訂閱機制來作為新的獲利模式。如果在接下來幾年,你還想繼續作 app,那麼就要停止只是寫 app 的想法,並開始思考如何創造一個好的獲利模式,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 App Store 中生存下去。
創業不求人
App Store 是一個可以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完全不需要任何外部資金就可以開始一個 app 的開發,也不需要先取得別人的允許,更不需要先從創投那邊獲得大筆的資金,才能將你的想法轉變成事實。開發一個 App 並不便宜,也不容易,但是一開始的門檻並沒有高到說需要大筆的資金。所以你可以自己先作投資,找到其他設計師或者工程師作為合作夥伴,或者自己學著去寫程式。當你學到的愈多,獲得的也愈多,且會有更大的機會在 App Store 上存活下去。擁有遠大的夢想,往往先從小小的第一步開始。更棒的是,還可以一邊作你白天的正職,並用額外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想法。 我做的每一款 app 都是用我自己的資金所完成的,這是一直以來我很引以為傲的事情。我不需要為投資人去解釋所作的每一件事情,我的董事會是由全世界成千上萬個願意付費的客戶所組成,而且這些也是我願意去取悅的對象,能夠一直維持一個獨立的開發工作室是我做 app 來最大的成就。
把 50% 的時間花在行銷上
順利開發出一款 app 只是完成一半而已,另外一半就是市場行銷,而且你還必須很在行才行。曾有人說過:「在做完產品的那一刻,客戶自然會蜂湧而至。」說這句話的人絕對是個騙子,或者他不曾作過任何 app。事實上,你必須要有「如果沒有任何行銷,即便推出產品,也將無人聞問」的假設。 所以花一半的時間在行銷與媒體公關上,透過媒體的報導,是將 app 推到全世界最好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即便不花一毛錢,還是有機會接觸到數百萬的客戶,但該如何做到呢?靠的就是建立良好的關係,不過在這之前,你必須先要有個好產品,人們總是喜歡好的產品,也會一直不斷討論它。當你有好的產品的下一步就是去獲得一些知名記者的注意,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建立人脈上,或者硬著頭皮去作推銷,不過要試著用他們的思維去思考,然後像平常交朋友的方式來開始,或許說的容易做的難,但這就是這麼運作的。在 Branch 上有一串討論很值得一看: "如何與記者建立朋友關係” ,我建議大家先看一下討論串裡一些記者朋友們的意見,像是 iMore 的 Rene Ritchie,The Verge 的 Ellis Hamburger 以及 MacStories 的 Federico Viticci。做出好的產品,然後試著去獲得這些記者的注意,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去告訴讀者們最新跟最好的產品。
用影片來宣傳你的 app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當 Apple 有新產品上市時總是跟隨著引人注目的廣告影片嗎?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閱讀,他們寧可選擇觀賞一部精彩的短片好過閱讀網頁上的描述,所以下次試著以 Apple 為範例去作一部高品質的影片。 影片可以讓客戶跟媒體更了解你的產品。在 2010 年時,拍攝影片是我們當時開發過程中花費最高的項目,後來我們把影片送到 App Star Awards,讓我們在早期獲得一些注目,也獲得一些媒體的報導。當時的評審包含了 Robert Scoble,Techrunch 的 Mile Butcher,The Next Web 的 Zee Kane,TUAW 的 Mike Rose,以及 Gary Tan,還有當時還在 RedWrite 的 Sarah Perez。因為這部影片的關係,當她開始為 Techcrunch 寫稿時還特別關注我們,即便我們並沒有替第二款 app 拍攝任何影片(該款 app 是我們最不成功的 app),她依舊為我們撰文介紹。所以在開發 Wake 時,我們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資金來拍攝影片,Wake 後來成為我們最成功的 app,影片也有超過 10 萬次的點閱頻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為 Wake 2 以及 Wake Alarm iPad 版額外拍攝新的影片。 Clumsy Ninja 是另外一個以影片成功的絕佳範例,Apple 前陣子史無前例的允許 Natura Motion (Clumsy Ninja 的開發公司) 在 App Store 上用影片來介紹他們的遊戲。Google Play 早在很久以前就允許開發者使用影片來作行銷了,也因此我相信 Apple 在不久的未來也會開放開發者用影片在 App Store 上作行銷。
Tumblr media
為你自己作產品
Tumblr media
我早上總是沒辦法準時起床,而且我痛恨那些充斥在 App Store 裡第三方鬧鐘軟體的設計,所以就為自己建立了 Wake Alarm 這套 app。搔自己的癢,做你自己想做的,並且愛你所做的,這一直都是做出成功產品的不二法門,因為往往只有你自己最能夠了解這些問題,而且你比別人更有機會不用出門就能為自己做出最棒的產品。不過一開始你必須對自己的好奇心跟熱情有信心,然後透過瀏覽 App Store 以及網路上的資訊了解是否有其他人有一樣的問題,一當你把問題解決時,他們會跟你感到一樣興奮的。
做出值得被推薦的 App
Tumblr media
在開發 app 時,確定你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讓你的 app 會被 App Store 推薦,我們一直以來也把被推薦設定為目標之一,甚至在開始每一個 app 的開發之前,會一直問自己這是一個 Apple 會推薦的產品嗎?我們在設計 icon 時,也盡可能去挑戰自己讓設計出來的 icon 是值得被放進 App Icon Gallery 裡的。最近我們在重新改版網頁,努力設計出一個漂亮的網頁,就是為了讓它有機會獲得 Awwwards website design award,最後我們也的確獲得了該獎項的特別提名獎。即便是最不引人注意的網頁頁尾,我們也希望能夠排進 Footerlove.com 的陳列裡。更重要的是,Apple 一直以來對我們很好,我們所作的每一款 app 都曾經被 App Store 放到最顯著的推薦區中,當然我們也希望下個 app 可以持續連莊。 獲得推薦不單單只是被認同而已,也會反應在銷售成績上。一個被推薦的 app 大概可以獲得等價於 10 萬到 30 萬美金的廣告效益,甚至還有其他好處,當你開發出一款值得被推薦的優良 app 時,你不只是幫了自己一個忙,也同樣的在幫助 Apple,有助於 Apple 提升整體平台的價值,所以等於在建立一個雙贏的局面,不只是你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也同樣幫助了 Apple 的成長,當 Apple 更加壯盛,也代表著你有更多機會,所以你應該多試著以這樣的角度去思考。
做好自己的功課
Tumblr media
你最好不要太懶惰,你需要在產品開發之前就做好該做的功課,這些功課包含了解要進入的市場、競爭對手、產品的區隔等等,做好充足的準備跟產品開發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很多產品的想法在一開始的研究階段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值得繼續下去了,但我們往往會因為太過喜歡自己的想法而忽略掉那些市場上微小的聲音。你必須要充分了解你自身的目標,了解你是為了什麼而作以及做的是什麼樣的產品,了解消費者為什麼會想用這個產品,以及你產品跟其他競爭者不同的地方。目前市場上相似的競爭者有誰?他們的產品有什麼樣的缺點?消費者會付給你他們辛苦賺來的錢嗎?以及這是否是個夠大且可以持續經營下去的市場?這些問題都是在開發產品的初期你要能夠回答的。 要解答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開你 iPhone 的 iTunes 或者 App Store,瀏覽目前排行榜的前幾名,或者利用一些網路服務,像是 App Annie 跟 App Figures 去了解更多詳細的資訊。你也可以去閱讀競爭對手的使用者回饋,也可以在 Amazon 跟 YouTube 找到一些相關的資訊,讓你更加了解這個市場。Google 也有一些好用的工具,像是 Trends 以及 Adwords Keyword planner 等等,這些工具都是隨手可以取得的,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在開始之前做好你的工作!
最後幾個想法
雖然這即將是我在 App Store 的第四年,也正準備要推出第四個 app,但我總認為好像才剛開始,而且對整個 App Store 或者 Mobile 軟體產業來說,目前仍然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在前面等著我們,是各種不同可能的變化。 而我對 TinyHearts 所設定的目標就是持續開發出各種最好的 app,要完成這個目標,我必須一直不斷的學習,從別人的例子來學習,從經驗來學習,從錯誤來學習,也從成功來學習,並學著去喜愛開發 app 的過程及藝術。
3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0 years
Note
Hi,我有一個奇怪的小問題想請教一下。Xing在App Store上的publisher是Syshen,所以貴公司不是獨資公司嗎...?因為我們的team是獨資公司,APPLE好像規定獨資公司不能申請company,要用個人名義上架APP。所以單純是想請教,貴公司註冊是獨資的嗎?冒昧請教,可以的話懇請解惑!感謝!
我們不是獨資公司,不過我不懂你說的獨資公司不能申請 Company 是什麼意思?
0 notes
syshen · 10 years
Text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
我很佩服我自己,帶著這麼一本厚重的精裝本放在行李箱裡,帶去美國,然後又帶回來,不過很欣慰的是至少我待在美國的那一個月中把村上這本近期的中篇小說看完了。
村上的書總是帶著點哀傷的味道,充滿著對自我的不滿與自卑,多崎作更是一個如此的角色。但我想我們之所以會喜歡村上,無外乎這些角色總可以或多或少映射在自我身上。看著多崎作,總不免想,我也是一個沒有色彩之人啊,周遭的人總是這麼的優秀,充滿著亮麗的顏色,但我就像作一樣,沒有顏色,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盲目且努力的找尋自己的人生定位。
多崎作後來在女友的鼓勵下,展開了一段歷程去尋找過去的自己,書裡雖然沒有答案,不過我想人生就是這樣,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有答案,但重點是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一定存在這著自己的定位,就像作君一樣,一開始他以為自己可有可無,但是事實上,在他的朋友群之中,他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不是沒有色彩,而是自己否定了色彩的存在。我自己也都是這樣。
0 notes
syshen · 11 years
Quote
Trust is like a mirror, you can fix it if it's broken, but you can still see the crack in that mother fucker's reflection.
Lady gaga
0 notes
syshen · 11 years
Link
Tumblr media
旅人最經典的配備可能是一手拿著地圖,同時又帶著相機,時不時還會拿出旅行書翻一下,還有不管是多麼手忙腳亂的時刻,也要叼著筆,在記事本裡寫下得來不易的情���或是當下獲得最深刻的感受。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旅行的過程和出遊的心情一樣的輕盈?不用七手八腳地拿著地圖、相機、旅行書、筆和記事本,也能悠遊於每個景點之 間?Xing 『 行 』!今年的 Evernote Devcup 選出的最佳旅遊應用程式,就要為你解決這個問題,從出發前的旅程規劃,到旅行中的資訊提供和紀錄,還有旅遊後的遊記分享,都可以靠 Xing 一手搞定。
取得 Xing (iOS) »
3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1 years
Text
xcode plugin for agvtool
agvtool stands for Apple Generic Versioning Tool. It is a command line utility for iOS/Mac developer to version their production. For every time, I would like to release a new version, I will give "agvtool bump" to increase the build number. It is a pleasant enjoy by doing so. 
This is a simple xcode plugin wrapper for agvtool. With it, you no longer launch your terminal to run the command in shell. 
Check out the releases:
https://github.com/syshen/agvtool-xcode-plugin/releases
Tumblr media
0 notes
syshen · 11 years
Video
Check out the new Flickr!
77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1 years
Quote
One of the jobs of a designer is that you’re very sensitive to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goes on between seeing something and filling out your perception of it.
Jony Ive
0 notes
syshen · 11 years
Link
你幫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這是 500 Startups 創辦人 Dave McClure 上次來台灣,每個創業者跟他 Pitch 時,他劈頭就問的第一個問題 -- 真的是劈頭,常常連你的第一句自我介紹都還沒講完,他已經丟下這顆炸彈。 見賢思齊,從此之後我也常常把這個問題第一個就丟出去。令人驚訝的是,幾個月的實驗下來,能夠精確回答的人,居然是少數。 當然每個人蓋網路服務、做 App、設計遊戲,都是希望給使用者,很多很多使用者來玩,來用。而創業者更常常以顛覆既有產業,改變人們生活為終極目標。但如果連這個最核心的問題都沒有好的答案,那或許你的希望與執行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當然要能夠「精確」的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因為它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很多很多問題的集合。以下就是那些「子題」的列表,你可以試著檢查看看,如果你越能夠回答以下這些題目,那就表示你越清楚你到底在幫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 你的使用者是誰? 你的早期使用者是誰?中期使用者?長期使用者? 他們都有怎樣的特徵?(e.g. 性別、年齡、收入、居住地區、興趣、婚姻...) 你可以在哪裡抓到他們? 他們有哪些共通的問題? 你幫他們解決的又是其中哪些問題? 你如何確定這些問題實際存在? 這些問題有多麼困擾他們? 他們願意付錢解決這個痛苦嗎? 在沒有你的產品之前,他們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原本的解決方案的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 人們都花多少錢在這些原本的解決方案上? 你知道什麼事情是原本那些解決方案提供者所不知道的? 為什麼原本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不知道這些事情? 為什麼原本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不修正他們的缺點? 這個問題是因為使用了某個產品/服務而造成的嗎? 這個產品/服務的生命週期如何?能夠等待/支撐你的解決方案嗎? 如果你能夠很有信心的回答上述問題,恭喜你,你正在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其中有某些問題無法確定,那請你做更多實驗去找到答案,當然,除了跟使用者對談、問卷、Focus Group 等傳統方法之外,建造並推出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也是一個取得答案的方式。尤其是早期創業,你做產品的目的往往比較是在釐清問題的存在,而不是在創造一步登天的成功服務。 答案一直在那邊,所以重點是問對問題。只要你不斷的質問自己這些核心的問題,你的創業之路就會越來越清晰。 與大家共勉。 ___ 許多我看到的新奇資訊,都會分享在 Google+ 上,歡迎追蹤。 (Photo via mobilestreetlife, CC License)
借 Mr. Jamie 這篇文章書寫一下我今天的感想。一開始有產品 idea 的發想時,我想大家都能了解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要去解決某個使用者遇到的問題,不管這個使用者是自己還是別人都好。但是當產品在開發的時候,慢慢的就會有其他聲音跑出來了,像是「你的產品有沒有賣點?」、「你的產品有沒有市場?」、「你的產品有沒有創意?」、「你的產品策略是什麼?」、「你的獲利方式是什麼?」
以前我都會覺得這些聲音都對,都是要去思考的。但是我今天的想法更清楚了,不管如何,自己要不斷去問自己一個問題:「產品本身要解決使用者哪個問題?」如果當你的創意、賣點、行銷方式、收費方式跟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直接關係,那麼這些東西將只是雜音而已。你的賣點再漂亮,創意再獨一無二,如果跟使用者痛點無關,那麼就僅僅是個賣點、是個創意,並無法幫產品本身帶來多少價值。
3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1 years
Text
A Custom Callout View for iOS
Check out SMCalloutView on Github.
There’s a great UI widget that’s been on iOS since day one:
Ever wonder what that black pointy bubble is exactly? It’s kind of a strange beast. The way it “bounces” when opening is an animation that I believe is unique across the entire iOS platform. It kind of grows out from the tip of the arrow then springs back like a UIAlertView. I still find it fun and satisfying to watch.
So when we were creating our indoor mapping UI for Meridian, I naturally wanted to use this widget. Unfortunately, it’s considered a private API. Bummer!
There are some existing 3rd-party controls out there that mimic this one, but they aren’t a perfect replica. And I demand perfection! So I made my own version, and dubbed it SMCalloutView.
Read More
32 notes · View notes
syshen · 11 years
Text
github repo: SlipingSlide
Maybe not a good name. But our designer gave us a tough request: simulate the table view zooming effects seen in Applauze app. Here is my solution: https://github.com/syshen/SlipingSlide
Instead of UITableView, I choose UICollectionView, since it is much easier to customize the attributes of each cell. 
This video is what it looks like, you can customize it by yourself: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