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lyj704 · 7 years
Text
好好讲故事:文章基本元素及结构
这世上从来没有未完的故事,只有未死的心。
本文的大多数内容可以看作是上面这部优秀作品的第四章的读书笔记的总结。 文学工作者,包括科研人员和各位blogger,都不得不面对有了素材如何组织的问题(也就是理清文章架构),而这本书的第四章,对这个问题做了完整的总结。
1. 这篇文章在谈什么
文章架构的基本要素(OCAR四要素)。
这些要素可以组织成什么样的结构(OCAR、ABCDE、LDR、LD四种)。
这些结构适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读者耐心与否)。
科研工作者该如何理解上述话题。
2. OCAR,好故事的四个要素
开头(Opening)
关于谁?
在何时何地发生?
有什么背景:读者需要知道什么?有什么大课题需要解决?
任务(Challenge)
需要完成什么事情?
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动作(Action)- 应对C
怎样应对这些C?
解决(Resolution) - 使A有意义
A(对人物或世界)造成了什么改变?
从A可以学到什么?
R要与O呼应(由于造成的改变,R与O不该重合)。
If someone isn’t changed, then what is the point of your story? -- Anne Lamott, Bird by Bird
3. 四种故事结构
3.1 OCAR(这里指一种结构,而非普遍存在的OCAR四要素)
组成:见上文。 条件:耐心的读者(比如一般科研paper)。 特点:简单,情节推进慢,在科研论文中最常见。
3.2 ABDCE(不是ABCDE!)
组成(与OCAR四要素对应): 1. 动作(Action)戏剧化的一部分A + 精简的C。 2. 背景(Background)O + 完整的C。 3. 发展(Development)完善A。 4. 高潮(Climax)A的顶点。 5. 尾声(Ending)R。
条件:略有些没耐心的读者(比如项目申请的审查者)。 特点:立刻吸引读者注意,但有点低效(因为B打断了动作A的发展)。
3.3 LD(即"倒金字塔")
组成(与OCAR四要素对应): 1. 开场(Lead)首句或首段,全文核心(O + C + R)。 2. 发展(Development)补足A和剩余内容。
条件:读者最没耐心。比如报纸。 特点:强化开头。
3.4 LDR
组成:与LD相比,一部分R可以放在最后。 条件:读者稍微有点耐心,会去看结尾。比如杂志。 特点:开头依然强化。
3.5 四种结构总结
ABDCE,LDR,LD都是强调开头的结构,三者进入重点的速度依次递增。而OCAR则是最缓慢的结构。
The most important sentence in any article is the first one. If it doesn’t induce the reader to proceed to the second sentence, your article is dead. -- William Zinsser, On Writing Well
如果你不是科研工作者,看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祝笔运昌隆!
4. 科研论文写作结构
4.1 Paper中的OCAR
对读者来说,重点是O、C、R。
O:抽象的大课题,关注的”角色“。
C:具体的研究问题。
A: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研究结果。
R: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有了怎样的变化。
4.2 不同结构的选择
普通专业期刊论文:OCAR。在开头强调结论反而令人质疑。
通用期刊(e.g. Nature & Science)论文:职业编辑没耐心。请快速进入重点,经常采用LDR。
申请:编辑最没耐心:开头一定要有说服力(课题很重要!问题很刺激!),经常采用ABDCE或LDR。
4.3 IMRaD结构中的OCAR(注意,IMRaD不适用于综述及申请)
Introduction(O + C)
首段:O的第一部分(抽象的大课题 + 情境 + "人物")。
背景:拓展O(读者应该知道的 + 作者大概做了啥 + 为何这么重要,回归大课题)。
挑战:C(假设/具体研究问题/目标)。
Method:详细的A(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怎么做的)。
Result:A的一部分(作者有什么发现)。
Discussion (A结尾 + R)
A的结尾(Climax,为何A有意义)。
R(A的结果: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世界的认识有了什么改变,对大课题的意义)。
最后,上一个MindMap,希望能帮到你
0 notes
lyj704 · 7 years
Text
好好讲故事:有效写作的基本过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杜甫
我们在简书、在公众号、在各种博客的创作经常是为了传递信息、知识;得失成败不在寸心,而在读者。但是,无论今人古人,大家的最高追求都是一样的:让自己的文字与时代共存、甚至与文明共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来自读者的理解。
什么是理解:把自己的成果、论证、思考翻译成他人能看懂的文字。这项工作总是艰难的,无论写鸡汤、写新闻、写论文。我们不强求像白居易那样让街边老妪孩童都能读懂,但至少你能让目标读者群体看懂。那么,该如何做到呢?这就是本文讨论的课题。
注: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Joshua Schimel所著『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一篇读后感。另外,由于笔者专业是信息建模,引入了一些相关学科的简单概念来帮助理解。
1. 你可以从这篇文章得到什么
写作(本文的写作主要针对传递知识或信息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的本质是什么。
有效写作的���本原则。
有效写作的两步基本过程。
达成理解的基本概念:数据,信息,知识,理解。
2. 写作的本质
阿德勒在他的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用棒球对写作和阅读做了比喻:作者写作就像投手一样,要把球合理地发出去,读者作为捕手才可能接住。如果投递是失败的,捕手再怎么聪明能干都无法成功接住球。
只有先知道目标,才能理解原则和方法。
写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交流达成一致。交流的双方是作者和读者。在这场交流中,作者和读者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行动目标、不同的交流介质、对字词语法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知识水平等等。写作,就是弥补这些鸿沟的最重要一步。
具体到传递知识类作品(比如论文、报告、说明书、史书、新闻、甚至鸡汤)写作不仅仅是呈现作者的工作,而是通过凝练和强调,有效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比如科研论文中,作者不能只呈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这些代表的是作者过去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但读者并不在乎你的努力,只在乎你研究的价值。所以,还要通过摘要、绪论、讨论、结论去实现对自己理论的理解,把故事讲得有说服力!
是的,写作,即使是科研论文或项目申请,都是在讲故事。讲清楚作者理解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故事的成败被三大因素决定:内容(什么样的东西有说服力)、结构(怎样组合内容使故事易于理解)、语言(怎样写才能引人入胜)。本文主要关注于内容。对结构的讨论请参见笔者之前一篇简书。至于语言,由于笔者主要关注英文写作,现阶段很难有靠谱的建议。
2. 写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客观、专业、无偏见,正如优秀记者那样。这里提及记者,是因为也许你对”写论文就是讲故事“的命题感到别扭。很可能你把讲故事和虚构联系到了一起。大家都知道,记者的第一原则就是尊重事实,而优秀新闻又都是好故事。所以,讲故事和事实不冲突。科学家更要向那些优秀记者学习,保持客观、专业、无偏见。
第二原则,遵循科学的流程。当代科学家的基本任务是收集数据,提供理解。即使你要写个鸡汤,也要从一系列证据出发,让读者从那些证据中理解你的论点。这是一个四步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数据:用于交流、解释、处理的信息表达。
信息:事实、概念、说明(我知道这个来自ISO的定义很勉强,这确实是最难定义的一个词)。
知识:基于推理的认知(有很多哲学家认为知识只存在于人的意识)。
理解:对某物某事意义的认识。
怎么理解这四个概念呢?
拿我最近的研究举栗子。原始数据就是我开发的数字平台和在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案例。这些东西并不能说明我的科研价值 -- 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在学术会议演讲,读者或观众要的是理解。总不能把代码、用户界面、使用说明、应用案例的成功情况一股脑地扔给读者。那么,该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呢?
我需要先提供这些数据代表的信息:我开发的平台是什么样的设计,是怎么开发的,又是怎样满足在实际的应用需求,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读者足够了解我的科研领域或者正好是我的同事,他们从这些信息中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也知道了我的科研价值。何也?他们和我共享了足够多的概念(更准确的说法是"基模",schema,人类认知中的基本知识架构单元,认知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这类人全世界不超过20个,我写文章不能只给这一小撮人看吧?
所以,我必须把信息翻译成知识。怎样做到呢?我需要把获得的具体信息,抽象、提炼成一般概念。并且这种一般概念需要让很多人看得懂,所以我必须从目标读者的知识框架出发解释一般概念。在现实写作中,我需要总结设计原则、开发过程、开发经验,需求特征、用户反应情况。但这一切的总结,都是在为最终的理解服务。
理解来自对知识的合理应用。作者必须说服读者,这些知识是对他们有用的。在我的例子中,我必须合理讨论这些知识对相关领域的意义、利用知识解释我开发的平台为什么成功、预测怎样满足未来相似的开发需求、讨论这套理论有什么局限性、甚至与其他领域的知识框架整合。也就是说,我需要指导一个很大范围的读者群体:他们理解了我做的事情有啥价值、该如何利用我的科研成果。
第三原则,先发散再精炼(Elaborate and slash)。就像是写一部小说,一开始先关注你的起始角色们(数据):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行动、怎么变化的、最终成了什么样子。接着从这些观察结果中寻找最重要的故事:犄角旮旯的一个异常值会让你成为一个新学科的开创者;一个论据的普适性也会让你的整篇文章失去说服力。最后,通过深思熟虑、探究重点,保证故事能自圆其说。(本文下一节将主要关注这一原则)
所有的故事都有角色。我们故事的主角常常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矛盾。第一配角是数据。还有些别的配角,比如概念、系统、研究对象等等。请详细地讨论这些角色、用5W1H问他们、讨论他们(尤其是数据)这么做的原因。
4. 如何有效讲故事
发散。仔细“倾听”你获得的数据,它们也许是案例、实验结果、观察报告。
真正的“发散”意味着大胆地解读、甚至过度解读数据。思考一切相关系统与这些数据的关系;再思考那些最极端数据的意义;仔细探索你能想到的一切可能性。
无论如何,不要把数据套入结论,而要从数据得出结论。
正如Anne Lamott对作家的建议:不要为你的人物(即本文的“数据”)筹划情节!不要担忧缺少情节......情节会在人物关系的发展中水到渠成地浮现。 Any plot you impose on your characters will be onomatopoetic. - Anne Lamott, Bird by Bird
精炼。评估所有可能的解释,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理论。
拿起奥卡姆剃刀,找到可行的、最简化的核心理论。
奥卡姆剃刀是一种思考原则:"如无必要,不增实体"。我们从数据中获得证据,这些证据可以被很多推测出来的理论解释,请从这些理论中选择那个假设最少的理论。
根据核心理论,架构概念模型。接着讨论模型的质量;这需要评估模型预测未来、解释历史的能力。
5. 尾声
慎重对待自己,请从你的文字开始。文字是作家智慧的载体。科学革命发生于古腾堡之后不是偶然。智慧的广泛传播源于文辞的广泛传播。文章千古事。流传千古的,不一定是李杜、荷马、莎士比亚。卓越的知识类作品一样经得起时间考验:『修辞学』、『建筑十书』、『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许我们达不到这些巨人的高度,但这更要让我们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尴尬的审稿意见会让你痛苦几天,尴尬的文章会让你痛苦一辈子。只有认真对待事实、对待读者,才算是认真对待了自己。
最后要说的,正如本文标题:好好讲故事。这是所有写作的开始。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作家是每个人的天然属性:当你和他人、甚至和自己交流时,一段话、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最简单的句子结构,主谓宾,暗示着好故事的三个要素:主题、行为、重点(这不是玄学╮(╯_╰)╭,也许我会在下一篇文章解构段落与句子)。人人都爱好故事:合理的起承转合可以引人入胜、有效沟通。所以,人人都该学习如何讲故事。
最后的最后,上一个全文大纲
0 notes
lyj704 · 7 years
Text
好好讲故事:六大基本创作原则详解
本文介绍六个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写作(尤其是实用类作品或科研论文): - 简单(Simple) - 意外(Unexpected) - 具体(Concrete) - 可信(Credible) - 感性(Emotional) - 故事(Story)
其中,简单和具体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则。
这六大原则合称SUCCES,最早被Heath兄弟提出于『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之后被『演说之禅』引用,并被翻译成中文。
注: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Joshua Schimel所著『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及Heath兄弟所著『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所以这也是一篇读后感。
1. 简单(Simple)
这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则。
1.1 什么是简单
Simple ideas have power (简单的观点有说服力) - J. Schimel
简单的表述可以有力地解释科学理论。比如“自然选择”、“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漂移”。这些简单的表述清晰准确地传递了科学理论中的关键部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路人甲都能完整理解、记忆、甚至应用。
你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达观点,只要保证准确、清晰、浓缩:一句话、一张图、一副漫画、一个公式。
在老布什赢得海湾战争的成功之后,克林顿的简单宣言却帮他赢得大选“It's economy, stupid!”(关键在经济,蠢货!) 当我在撰写一篇论文时,导师对其中几个复杂流程的解释总是不太满意。经过几次修改,我最后采用人人都很熟悉的地铁图隐喻流程的顺序、特性、交叉关系,获得了导师和审稿人的认可
1.2 如何做到
Cutting through the clutter to see the simple in the complex is what distinguishes great scientists from the merely competent. (只有伟大的科学家才能从纷乱的复杂中找到简单的本质。) - J. Schimel
找��问题的核心:从大家熟悉的概念(schema)中发展你的理论。
注:schema,应该被翻译成“基模”,意为人类认知中的基本知识架构单元,认知心理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基模组成了每个人的现有知识,还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准备。任何基于已有基模的新观点都易于理解。 本文无关心理学,所以翻译为“概念”以帮助读者理解。
找到读者熟悉的相关概念。
把新的信息加入这些概念,来发展新的概念。
每一步发展一个简单的新概念,然后修改或扩充来找到新的概念。
理性简化复杂的观点
根据简单的抽象概念简化(演绎法)。
根据简单的具体事实简化(归纳法)。
回避不重要的细节。
举个栗子:当我要解释一个概念“信息模型”,我可以根据人人熟悉的抽象概念(例如“数据”、“模型”)去定义,这是演绎法。也可以根据它的实际用途(“用作ISO标准帮助不同CAD系统共享信息”)来举例说明,这是归纳法。
防止过分单纯化(Avoid simplistic)
对于复杂的观点,简化是浓缩,不是忽略。仔细观察问题、数据、结果,从这些“角色”中找到简单的真实故事。不要因为追求简单而将自己的观点平凡化;更不要为了简化而回避核心的问题。
2. 意外(Unexpected)
好奇是人的天性。好故事从定义新奇的现有知识缺口(或知识沟,knowledge gap)开始。
2.1 制造意外的原则
在开头引起好奇(curiosity),通过提出现存知识缺口。
在结尾制造新奇(novelty),通过填补知识缺口。
2.2 如何制造意外
找到知识缺口:未知或被忽略的领域。有时需要识别已知领域的知识边界。
从数据或案例中找到新奇的观点:显著地强调意外。
不要炫耀已知的知识。初学者常常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炫耀已知的知识,但这不可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如果你一定想告诉读者某个知识,先说服读者他确实需要这个知识。
不要担心你的贡献太小,清楚地说明你的贡献会如何帮助重要的科学进步。小的改变可以是重要的:科学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伟大的进步都是来自一步步的研究工作。
3. 具体(Concrete)
The surest way to arouse and hold the reader's attention is by being specific, definite, and concrete. (只有明确、肯定、具体的信息能确保读者的注意力。) - STRUNK &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3.1 什么是具体
具体的客观事物是理解的基础。但大多数知识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这就形成了人类知识理解的天然矛盾:事实、案例、数据是具体的;观点、理论、概念是抽象的。
这些抽象能帮助我们将复杂的客观事实简化为易理解的结构。所以抽象化的表达能帮助人类教育、推理。很多情况下,只有专家有能力将具体的客观事实抽象成知识。专业化能力越强,思考的抽象化就越高。
对于任何陌生的概念,读者很难进行大量的抽象思考。所以作者应该时刻注意加入具体化的表述来辅助理解。
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观察为达尔文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范例。他据此抽象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将对嘲鸫等物种的观察笔记作为具体例证整理进了『物种起源』。 同样,上述事实作为具体事例,也为本文传达的抽象知识提供了支持。
也许你会发现,一些抽象概念也很容易帮助理解,比如在现代,我们大多早已熟识的『自然选择』。所以,少数大家非常熟悉的抽象概念也能起到辅助表达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种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呢?1949年,Samuel Hayakawa在『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中提出抽象阶梯(ladder of abstraction)理论。在阶梯的高处是简单而广为人知的概念抽象概念,在阶梯的低处是易于观察到的事实。对于写作来说,危险的区域是那些中间概念,但是,绝大多数的科研都集中在中间概念。
举个栗子,生物进化学家不会浪费时间讨论适者生存(高阶抽象的概念),他们已经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性选择、遗传平衡定律、遗传漂变这些中间抽象概念是他们研究和写作的重点。
3.2 如何做到
所以,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减小中间抽象概念带来的问题。 这和本文1.2节理性简化复杂的观点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具体化是两种理性简化的方法之一: 1. 或者基于可观察到的具体事实; 2. 或者基于广泛接受的抽象概念。
4. 可信(Credible)
可信与具体非常相关。
4.1 如何做到
用文献引用支撑立论——你不可能独自建立一个新的理论;
清晰描述实验方法、统计分析来支持你的论据;
清晰说明数据是如何得到结果的,来支持你结论。
5. 感性(Emotional)
人是情感动物。
People will forget what you said, people will forget what you did, but people will never forget how you made them feel.(人们会忘记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会永远记住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 Maya Angelou
对非虚构作品来说,好奇和兴奋是两种适合表达的感情。好奇是科研中最重要的感情,它驱使科学家探索自然之迷;兴奋来源于对好奇心的满足。
5.1 如何做到
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出新知识。
提出新奇(novel)的问题可以引发好奇心,所以这与“意外”非常相关。
不要只提供新信息:比如,在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就提供答案。这只能满足对信息的收集欲望——一种较弱的感情。
6. 故事(Story)
故事是人类最原始、最习惯、最受欢迎的认知方式。
故事意味着模块化。一个故事常常由很多小故事组成。这要求作者用相关的论据(数据)和观点组成逻辑上高内聚的模块,再将模块组合成完整的故事。模块化可以方便读者轻松消化,也能让读者理解不同观点最终如何组成完整的理论。
7.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关键信息(Take-home message):在写作之前的研究中,从论据(数据、案例)中寻找“简单”的“故事”;然后提出“意外”和“感性”的关键问题;最后根据故事和问题,选择具体“可信”、“具体”的材料支持论证。 最后的最后,上一个本文的mindmap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