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Text
西遊記,小時候都讀過,有人說這是一本道家修煉的書,…
西遊記,小時候都讀過,有人說這是一本道家修煉的書,你怎麼看? 文| 讀書君 《西遊記》這部小說大家都熟悉不過,一般人看這部小說,看的是西遊鬼怪,二般人看的是西遊故事,“三般人”看的是西遊背後真真假假的各種玄秘。 從表面上看,《西遊記》就是一部群魔亂舞的神話小說,各種妖魔鬼怪粉墨登場,其飛天遁地、吃人喝血的場景描寫,的確與大多數小說與眾不同。 不過,也有人認為,《西遊記》其實是一本佛道宗教的小說。 《西遊記》到底是不是一本道家修煉的書? 關於這個問題,讀書君特意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說法眾說紛紜。 總結起來說,有兩個比較“兩極分化”的觀點,值得探討一下。 觀點1: 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佛道修煉的書籍。原因有幾點: 首先,其實《西遊記》有許多個版本,現存的最早版本是南京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初刊於萬曆二十年(1592)。 還有另一個流傳過程中的重要版本之一:《西遊證道書》,初刊於康熙二年(1663)。而這其中的編者汪象旭、黃太鴻可以說是“道教中人”,對道教比較傾心。為此,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作品就免不了會被打上“道學”觀念。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以上說到的這幾本書,基本上都是從得道、修煉等方面去講解的。所以,自然就有了《西遊記》是修道書的說法。 其次,光看小說的故事,也能大體看出這其中的佛道內容。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小說寫的是關於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 “取經”、“取經”,就是求取佛經的意思。 當然,除了佛,還有道。在《西遊記》小說中,還寫到了各種重量級的人物,比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如來等。這可以說是小說中的“三大集團勢力”。這“三大集團勢力”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派別。 太上老君無疑就是道教的典型代表,玉皇大帝則是儒教的典型代表,而如來則是佛教的代表。小說故事裡的這些人物,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佛道文化。 下面,我們具體聊聊小說中的道教文化。 首先,《西遊記》中構建的神仙體系,大體可以分為三層,天堂、地府、人間,而這當中的神仙大多都是道教中的人物。 比如先說說太上老君,這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我們經常說的老子,基本和他是自成一派,都是道家人物。 道教成立之後,神仙逐漸有了一個體系概念。南北朝時期道教宗師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對神仙做出了一個排位。 在神仙體系排行中,玉帝屬於最高地位,三清尊神都要聽他的,即便是佛祖也要聽其傳喚。 比如小說的第七回,寫到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之下,玉帝要去拜謝,是這樣寫的:“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佛祖聞言,回首瞻仰。 而太上老君被劃分到第四等級。 再次,道教追求生命的永恆,逍遙自在是理想追求。為此,在道教的理論體系中,經常能看到“長生”、“不死”等概念。 所以,書中才有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等這樣的時間概念。所以,才有了吃唐僧能長生不老等說法,以至於一大批的妖魔鬼怪都想著吃唐僧肉,達到“與天共齊”長生不老的目的。 說到這裡,順帶引申出另一個人物,莊子。 讀過莊子作品的人都知道,莊子就是這類道文化理念的分派“正規軍”,莊子塑造的神仙形象便是逍遙自在,神通廣大的,可以御風而行,可以不吃五穀雜糧,絲毫不用擔心生死問題,寄情於天地萬物之間,逍遙自在遨遊。 《莊子》成玄英疏中說:“堯封於彭城,其道可祖,故謂之彭祖。”彭祖這個人,大家都知道,這是道教神仙體系的一員,話說他活了800年。當然,到底是活了幾年也無從考證,不過可以知道的是,他以長壽出名,被視為中國歷史第一長壽之人,還留下了著名的養生著作《彭祖經》。 當年,孔夫子就曾推崇過他,莊子、荀子等人也曾在論述中提到過他,《史記》對他也有過記載。 雖然彭祖只活了800年,未能長生不老,但是他在長生不死的追求上,卻起到了“範例”作用。以至於到了戰國之後,湧現出了一大批信仰或追求長生不老的方仙道人,比如最出名和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 《西遊記》小說中,也正是受這種長生不老的道教觀念的影響,使得唐僧取經的路上,變得更加艱難險阻,各路妖怪都想著路上“截胡”唐僧。 除了妖怪們想著長生不死,連小說的主角人物之孫悟空,似乎也同樣受此觀念影響。 比如孫悟空在出世後不久,到菩提祖師跟前拜師求藝,兩人的對話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 祖師道:“不青色!不自色!” 悟空道:“據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可見,這小說中的人物受道教思想的影響有多重。而這些也反過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說的作者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其實也是受到道教思想影響的,所以說它是一部道家修煉的書,也不為過。 不過,對於這個觀點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觀點2: 有人認為,這是瞎扯,吳承恩寫《西遊記》,講得單純的就是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故事,完全談不上道教修煉。 比如小說中對太上老君和如來的描寫,基本上就是出於情節的需要,而描寫的,和所謂的佛道修煉等完全沒有關係。 在《西遊記》小說中,太上老君和如來兩人,直接正面出現的描寫並不多。不過,也有少數的幾次。比如一次是在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引來眾仙“追捕”的場景下。 孫悟空逃回花果山,玉帝派二郎神楊戩前去捉拿,合以其他的神仙一塊“圍捕”。縱然如此,也終究沒有把孫悟空拿下。最後,太上老君“出馬”幫助二郎神,才抓住了孫悟空。 然後,孫悟空就被投進了煉丹爐裡焚燒,眾仙希望能夠將這個“禍害精”徹底燒毀消滅。 然而,令眾仙沒有想到的是,孫悟空不但沒有被燒死,反而因為吞服了仙丹而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更讓太上老君感到難堪要找“地縫”的是,孫悟空從煉丹爐裡跳出來時,還把煉丹爐給蹬翻了,還將老頭兒推翻在地。嚇得玉帝急召如來佛祖救駕。 之後,如來和太上老君在慶賀大會上同時出現,不過當時的太上老君,基本上就是相當於一個“路人”角色,存在感不強。所以,這基本就沒有所謂的道教修煉,完全可以說不過是為了情節需要而設計出現的。 另外,魯迅在評價《紅樓夢》時,有一句經典的名言說得比較好: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官闈秘事……” 對於《西遊記》其實也不過如此,你想的是什麼,你認為的就是什麼。有人認為這是一本佛道書,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純粹的小說。到底是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認知和看法。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西遊證道書》、《西遊真詮》等那幾位作者,其思想因為深受道文化影響,所以在對《西遊記》小說進行“解讀”時,基本上都是從得道等來解釋。 當然,有這樣的想法,還受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而這些編者,處在中國的古代舊社會時期,當時社會的佛道等思想文化氛圍比較濃厚。 而隨著五四運動之後,反封建等民主思潮的興起,這種舊觀念也漸漸被新時代的自由、民主思想所取代。為此,曾經的那些大家,如魯迅、胡適等人皆將《西遊記》當成是娛樂的故事類的小說類型,而非是修道小說。… Continue reading 西遊記,小時候都讀過,有人說這是一本道家修煉的書,… from 西遊記,小時候都讀過,有人說這是一本道家修煉的書,…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宇宙在加速膨脹,是否表明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有什…
宇宙在加速膨脹,是否表明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有什麼? 在100多年前,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即宇宙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不管宇宙內的天體怎麼運動,宇宙始終保持永恆不變,以此建立的宇宙模型也被稱之為靜態宇宙模型。 直到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後,才逐漸打破了這一固有認知。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建立了全新的時空觀。 191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建立了廣義相對論,該理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方程,這一方程預言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會膨脹。奈何愛因斯坦當時也堅信靜態宇宙模型,認為是自己出錯了,又在場方程中加了個宇宙常數。如果該常數取值合適,就不會從方程中推出宇宙在膨脹這一結果。 在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物理學界就有很多人相繼對其進行研究。 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就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膨脹而來。 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中,哈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對河外星系的長期觀測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星係都存在光譜紅移現象,即星係都在遠離我們,宇宙在膨脹。一切波都適用多普勒效應,當星系遠離我們時,我們接收到的電磁波的頻率就會降低,在電磁波譜中會出現譜線紅移的現象。 1929年,哈勃根據觀測結果提出哈勃定律,發現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也就越快,即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與它和我們的距離成正比。如果不是宇宙在膨脹,而是星系本身在運動,那麼有的星系肯定會靠近我們,光譜必然存在藍移而不是紅移,可事實上絕大多數星係都在遠離我們,並且在退行速度上也步調一致,那麼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宇宙在等比例膨脹。經過多次觀測,現在科學家已經確認,宇宙在326萬光年尺度上的膨脹速率在70公里/秒左右。 正是哈勃的貢獻,讓我們認識到宇宙是動態的,在不斷地膨脹。之後的伽莫夫等人,則進一步完善了大爆炸理論,對宇宙的演化作出了詳盡的描述。 1964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更是成為了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強有力證據。 時間到了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通過對IA型超新星的觀測,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宇宙加速膨脹的這一過程始於幾十億年前。主流觀點認為,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是暗能量。事實上,如果對愛因斯坦場方程中的宇宙常數取合適的值,也能夠得到宇宙在加速膨脹這一結果。觀測結果表明,暗能量約佔了宇宙中已知物質總量的70%,正是它提供了驅使宇宙膨脹的動力。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宇宙的年齡是在哈勃常數等基礎上推出來的,哈勃常數就是宇宙的膨脹速率。經過不斷膨脹之後,現在宇宙已經變得非常的大,目前可以被人類觀測到的宇宙的直徑就有930億光年。而永遠無法被人類觀測到的宇宙,據推測直徑更是高達上萬億光年。之所以存在人類可觀察之外的區域,就是因為宇宙整體的膨脹速率已經遠超光速,而信息(電磁波、中微子、引力波等)的傳播速度卻不能超過光速,這意味著這些信息永遠不可能觸及到我們,當然也就觀察不到。 宇宙有大小,在膨脹。根據我們的經驗,宇宙之外肯定還有多餘的空間,那宇宙之外究竟有什麼? 根據傳統思維,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根據我們對宇宙的定義,宇宙包含一切物質,以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物質、時間和空間三位一體,不能單獨存在,那麼即使宇宙在膨脹,也並不意味著宇宙之外還有空間,因為宇宙膨脹到哪兒,哪兒才存在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按照現有的認知,宇宙並不存在外面這個概念。 如果宇宙真存在外面,那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可能還存在著若干甚至無數個與我們相同或者相似的宇宙。人類所在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整個宇宙海洋中的其中一個,而宇宙和宇宙之間的區域則可能是一片混沌虛無。這時又有人要問,宇宙海洋是怎麼來的?宇宙海洋是有限的嗎?宇宙海洋的外面又是什麼?總之,最後會陷入無窮無盡的套娃式疑問之中。 由於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所以宇宙的命運可能也已經確定,最終會走向大撕裂,一切星系乃至原子,最終都會歸於虛無。結果究竟如何,這還有賴於人類對暗能量性質的進一步研究。 from 宇宙在加速膨脹,是否表明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有什…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中國還剩多少匹野生狼?狼會搖尾巴嗎?
中國還剩多少匹野生狼?狼會搖尾巴嗎? 狼和狗有什麼關係? 人類到底是從哪天開始馴養灰狼,具體時間的確不好追溯了,科學家們預估:我們的祖先大概是從40000年到15000年前開始馴化灰狼。大家生活條件提高了,養的寵物類型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什麼異國短毛貓,也有各種鳥類、甚至是蛇類動物,但要論什麼寵物的飼養率最高,那暫時還沒有哪種動物能撼動狗的地位。 狼和狗有什麼關係,這一點在科學家還是達成了基本共識,那就是人類很早就開始馴化狼了,算得上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在過去的一萬多年時間裡,有超過四百種犬被馴化出來,它們有自己的習性、毛色和體格等等,而從我國出土的化石證據來看,蒙古和東北在舊石器世代晚期的時候就是當時的家狗“馴化中心”。 狗總是朝著主人搖尾巴,那狼到底會不會搖尾巴呢? 先簡單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是的,自然界種的野生狼,雖然全靠自己獵捕食物來吃,但它們也會搖尾巴,而且,你可能想不到,狗搖尾巴和狼要尾巴的本質還有相同之處。 如果你也養了狗,回想一下,狗朝著自己搖尾巴,是不是大多都是你回家的時候,也就是你們分別了一些時間以後再次重聚的瞬間。自然界種的狼,其實也一樣,雖然它們沒有主人,但是有狼群裡的同伴呀,狼也不是隨時都和狼群所有成員一起活動的,有時候會分出幾個更小的狩獵小組,它們再次湘軍的時候也會出現搖尾巴這樣的問候行為。 從本質上來說,狼如果保持尾巴低垂並迅速搖擺,其實就表達了一種從屬關係,狼群中傳達地位高低的方式之一,就是搖尾巴,這就決定了捕獲到獵物後,食物分配的先後順序。一個狼群的構成並不復雜,包括一對雌雄繁殖對、它們的後代和其他非繁殖的成年狼,繁殖對就是狼群中地位排名最高的,至於其他成員,往往就是按照年齡大小來排序了,年長的成員擁有更高等級。 與此同時,狼搖動嘴巴的時候,往往還會有舔唇行為,在狼還還沒長大的時候,它們就表現出了這樣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從那些更有優勢的狼那裡得到食物。 要知道,當狼在發育到3週左右大小的時候,就不是那麼依賴母乳了,它們更喜歡吃狼群成員反芻的肉,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畫面有點噁心,畢竟反芻的食物已經進入到狼的胃裡了,是一些返回到嘴裡的半消化食物,但這對於還沒成年的狼來說卻更好進食。 而且,狼仔也不是一直都吃這些反芻的食物,大概六週多大以後,它們就開始吃普通肉了,只是依然保留了搖尾巴和舔唇這樣的問候行為。 中國野生狼現狀如何? 多年以前,狼在世界上的分佈是很廣泛的,以前的北半球隨處都能尋覓到它們的活動踪跡,而北美洲的美國除了���威夷以外,也有不少野生狼,印度、俄羅斯、尼泊爾和加拿大等國的大部分地方也都有狼的自然棲息地。 不過,野生狼的現狀就不容樂觀了,比如,早在1960年的時候,墨西哥的野生狼群就已經被宣布滅絕,而歐洲地區,目前也有波蘭、土耳其和意大利有數量很少的狼群,至於其他地方也都找不到狼的踪跡了。 可能有人並不知道,以前狼種群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便有我國,只不過那麼多年前,沒有人專門去調查到底有多少個狼種群,所以沒能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來體現。從野生狼在我國的分佈特徵來看,呈現出了塊狀分佈,且多聚集在北緯三十度以北的區域。 有沒有人聽說過中國狼呢?這其實就是灰狼的一個亞種,現有科學研究表明,它們的起源時間很早,可追溯到晚更新世約30萬年前,熬過了冰河時期,層遍布整個中國大陸。但在2021年2月5日的時候,狼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的狼群數量都在減少,而我國也在2008年的時候調查過,當時呼倫貝爾草原狼的數量就已經不超過2000頭,至於西北地區則暫時沒有一個準確的公開數據。 這些年,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人類獵殺給狼種群帶來的威脅已沒有以前那麼大,但是,不管是狼群自然棲息地的修復,還是狼種群數量的恢復,都需要足夠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保護區被設立,目的自然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人類和動物和諧共生,希望這些野生動物能夠在未來變得越來越多,而不是逐漸走向滅絕。 from 中國還剩多少匹野生狼?狼會搖尾巴嗎?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后羿代夏”和“后羿射日”中的“后羿”是同一個人嗎…
“后羿代夏”和“后羿射日”中的“后羿”是同一個人嗎?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上古時代天空中有十個太陽,導致江河湖泊乾涸,農作物枯萎,人們在似火的驕陽下艱苦地生存。這時,一個名叫“后羿”的人挺身而出,與十個太陽進行殊死較量。他奔跑於崇山峻嶺之間,追逐著太陽,並用弓箭一一射下空中的九個太陽,只留一個。最終,后羿拯救了蒼生,大地重新恢復生機。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在農業為主的中國古代,很多地區都將后羿當做農作物的保護神。時至今日,位於江西省婺源市郊的一個村莊,每到春耕都會上演一場儺舞大戲,這已是流傳已久的傳統。儺舞中表現的正是后羿射日,人們以此來祈禱后羿能幫他們驅趕烈日,以便時節風調雨順。 而在歷史上,還有“后羿代夏”的記載,兩個“后羿”是同一個人嗎? 提及“后羿代夏”,還得從夏朝的建立說起。 大禹治水有功,在民眾的擁護下,接替舜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此時已處於氏族社會晚期,隨著生產力發展,人們生產的物品除維持生計外,還有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開始利用自己的職權,將剩餘產品變成私有財產,私有製出現了。部落首領的財富越積越多,蛻變成了貴族。 為了搶奪社會剩餘財富,各部族之間更是頻繁爆發戰爭。戰爭中,雙方不再虐殺俘虜,而是將他們抓回來,變成貴族的私有財產——奴隸。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社會開始崩潰。 實際上,大禹自己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貴族。他在世時,擁有上千奴隸,無數牛羊,他的家族已是聲名顯赫的貴族。 據說,大禹年老時曾到東方巡察,並在會稽山(浙江紹興一帶)召見部落首領,應召而來的首領有“萬國”之多,且都是拿著玉帛而來的。有個防風氏部落的首領沒有來。大禹認為那是對自己的大不敬,下令斬了防風氏。 可見,大禹後期代權力早已超出部落聯盟首領代範圍,是一個真正的國王了。 禹年老時,還是按照堯舜時期的禪讓製度,選定協助他治水的伯益為繼承人。可是伯益很早就去世了,加上禹所在的夏部落早就衍生出許多勢力強大的貴族,禹去世後,他們立即擁戴禹的兒子啟為王。自此,氏族社會的禪讓製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進入“天下為家”家天下。 啟以自己部落名稱–夏,命名他建立的王朝,這就是夏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不過,嚴格說講,大禹才是夏朝開國君主,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夏朝建立之初,政權還是受到巨大挑戰的。啟以宴請之名召集各個部落的首領,想讓他們對自己建立的王朝認可。 可是,各部落首領都不滿,認為領袖必須是能人居之,啟的種種做法根本就是將天下當成自己家,於是他們仍遵守公行天下的古制。 其中,有扈氏的部落首領拒不出席宴席。啟暴跳如雷,立即出兵討伐有扈氏部落。雙方在甘這個地方展開激戰,結果啟大敗有扈氏,並滅了他全族。這一戰,巨大震懾了其他部落首領,他們不再有異議,都表示願意臣服於夏。 啟開始賜封各部落首領為自己所在部落的國君,封他們的國家為侯國,這些侯國受夏朝管轄,並以夏王為尊,每年都要向夏進貢牛羊糧食和奴隸。一種強制性的國家製度開始建立起來,極大鞏固里夏王朝的地位。 奴隸社會之初,儘管一部分人脫離的勞動,但在奴隸主的強迫下,奴隸們得以集中勞動,生產力反而提高了。 很快,夏王朝就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四方臣服,社會安定,啟漸漸變得驕奢淫逸,終日享樂,不理政事,在位十年就死了。 啟死後,他的五個兒子都想繼位,王室內部展開了奪權大戰。經過激烈的角逐,啟的兒子太康勝出,最終成為新的統治者。 太康即位後,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同樣置國家大事於不顧,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整日田獵無度,且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此時,夏王朝內部的奪權鬥爭已經使得政事廢弛,太康還不思進取,荒淫無度,漸漸地朝臣失望,百姓離心。 這時,黃河下游出現了一個叫有窮氏的東夷族部落,首領后羿野心勃勃。這個部落的祖先羿,就是“后羿射日”中的“羿”。 后羿見太康昏庸無度,引起諸多不滿,便伺機取而代之。 一次,太康帶著寵臣前往洛水北岸狩獵,一去就是一百多天,政事荒廢。后羿獲知此事,認為時機到了,於是出兵攻占夏的都城安邑,並率軍駐守洛水南岸。 太康玩夠裡打算回去,行至洛水邊時,發現南岸駐守有大軍,大驚失色,連忙派人詢問緣由。最後,他得到的消息是,后羿以“伐無道”之名,親率大軍來驅逐他。 各部落首領對太康早已不滿,加上也忌憚后羿的軍隊,沒人敢來勤王。 這下太康有家歸不得,只能流亡在北岸,史稱“太康失國”。太康在外流亡二十七年,最終病死於陽夏。據《尚書·夏書·五子之歌》載“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後界因民弗忍,距於河。” 后羿驅逐太康後,不敢自立為王,就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傀儡王,自己操控朝政。 仲康卻不甘當傀儡,謀劃如何從后羿手中奪回大權,誰知事情敗露,被后羿軟禁,最後抑鬱成疾,病死了。 仲康去世後,原本應由其子相繼位,但相年幼,被后羿趕走,王位也被搶了。自此,夏王朝易主。 夏朝創建裡“家天下”的局面,剛傳兩代君王,大權就旁落外姓人之手。 from “后羿代夏”和“后羿射日”中的“后羿”是同一個人嗎…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20萬隻粉紅椋鳥到達新疆,滅蝗大戰開始,蝗蟲還夠吃嗎…
20萬隻粉紅椋鳥到達新疆,滅蝗大戰開始,蝗蟲還夠吃嗎? 在我國的新疆伊寧縣,20萬隻粉紅椋鳥目前正忙著在這里安家。為了吸引這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的到來,當地搭建了很多巢穴,僅兩週的時間就吸引了大量粉紅椋鳥前來築巢。那麼,當地為什麼要吸引這種鳥類的到來呢? 粉紅椋鳥的特徵在於它們的腹部和背部都長有粉紅羽毛,喙和腿是淡橙色的,頭部、翅膀和尾巴呈現亮黑色。與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鳥類一樣,雄性粉紅椋鳥要比雌鳥更好看,雄鳥頭上長著帥氣的頭冠,雌鳥的外觀則要遜色一些。 粉紅椋鳥是高度群居的鳥類,經常形成大型的鳥群,生活在草原、半沙漠等開闊地帶。粉紅椋鳥在每年夏季會飛到新疆西部,在那裡繁衍後代。待到秋冬季節,幼鳥長大之後,它們會一同遷徙到中西亞、歐洲東南部等地越冬。 粉紅椋鳥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昆蟲,其中尤以蝗蟲為主,它們是蝗蟲的剋星。蝗蟲會啃食農作物,它們是農業害蟲。蝗蟲本身俱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再加上遇到嚴重干旱的氣候時,更是會助長蝗蟲的繁殖,從而引發“蝗災”。 在2019年6月,東非大量蝗蟲破土而出。加上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氣候異常變化,結果出現了上千億隻蝗蟲。它們吃光一個地方的莊稼之後,成群結隊地飛到其他地方,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到了2020年初,大量蝗蟲組成了長寬數十公里的方陣,黑壓壓到處飛舞。它們從東非飛越紅海,前往亞洲土地。它們一路向東進發,到達伊朗、印度等地方,對當地的糧食產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自古以來,蝗災一直是人類要提防和麵對的自然災害。過去,消滅蝗蟲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噴灑殺蟲劑,尤其是用飛機大規模噴灑,我國為此還建造了專用的治蝗機場。不過,這種方法的成本很高,而且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 防治蝗蟲的綠色方法還是要去找它們的天敵,我國古籍就有記載過用雞、鴨等禽類來大量捕食蝗蟲。事實上,這種生物滅蝗的方法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被用於治理蝗蟲。 2000年,新疆發生了特大蝗災,浙江曾派出3萬隻鴨子前往新疆支援,每隻鴨子每天估計能夠吃掉200多只蝗蟲,它們為治理蝗災做出了重要貢獻。次年,新疆出動了70萬隻雞鴨“大軍”,專門用於捕食蝗蟲。 2012年,我國多地投入了300萬隻雞,它們走到哪吃到哪,覆蓋了1400萬畝的草原,有效抑制了蝗蟲的數量,減少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億元。不僅如此,這些雞在完成治理蝗蟲的任務之後,個個都是膘肥體壯,還能賣個好價錢,每隻能賣到100元。 從長遠角度來看,生物滅蝗是最為合理的方式。除了雞鴨之外,粉紅椋鳥也是蝗蟲的天敵,每隻成鳥每天可以吃掉一百多只蝗蟲。在繁殖季節時,粉紅椋鳥捕食的蝗蟲數量更是翻倍。 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粉紅椋鳥能夠有效控制蝗蟲數量。於是,自那時候起,當地專門堆砌石頭,修建磚房,用這些人工巢穴來吸引大量的粉紅椋鳥前來安家。如果當地施工時遇上粉紅椋鳥繁育後代,都會主動停下來,給這些鳥類有時間和空間進行繁衍生息。 多年的實踐表明,粉紅椋鳥消滅蝗災十分有效,讓當地基本上沒用過飛機大量噴灑農藥來滅蝗。殺蟲劑的使用量大大減少,這本身也有利於粉紅椋鳥的生存。 由於粉紅椋鳥的數量眾多,進食量巨大,有時甚至導致蝗蟲不夠吃了,使得不少的幼鳥面臨飢餓甚至餓死。粉紅椋鳥為防治蝗災立下了汗馬功勞,它們也被親切地稱為“鐵甲兵”。 from 20萬隻粉紅椋鳥到達新疆,滅蝗大戰開始,蝗蟲還夠吃嗎…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95後“村姑”靠直播插秧當上網紅,種地有什麼好看的?
95後“村姑”靠直播插秧當上網紅,種地有什麼好看的? 精彩內容,盡在“看鑑”! 網絡的世界藏龍臥虎,另一方面,其實也魚龍混雜。網絡中的紅人,簡稱作“網紅”,他們是萬千網民的代表,就好比萃取而出的精華,可想而知,所謂“網紅”,或者格外的優秀,亦或卑劣到離譜。 恐怕後者佔據的比例更重。今天但凡提起網紅,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嗤之以鼻,“你才是網紅,你們全家都是網紅”,某種意義上,“網紅”成了罵人的名詞。 這也不能怪我們。絕大多數“網紅”,胸雖大實無點墨,腹部平坦更無詩書,靠著打擦邊球掙快錢。掙錢嘛,也不寒磣,但麻匪是悄麼麼地掙錢,網紅們則在眾目睽睽之下玩低俗,這樣掙錢勢必寒磣,很TM寒磣。 人是經驗性動物,窺一斑而知全豹,諸位一窺之下,全都是瘸豹、壞豹,從此之後,對所有的網紅,一竿子打死。 不得不說,這其實是我們的誤判,偌大的網絡世界,除卻跳梁小丑,同樣不乏正能量的網紅。他們並未搔首弄姿,用樸素的鏡頭,記錄真實的生活,照樣吸引到流量。 這些網紅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們並未執迷於流量,利用自身知名度反哺社會,還帶領家鄉致富。其中的代表,譬如豆腐乳西施——湘妹心寶。 坦率地說,初看其網名時,我內心是拒絕的,“寶”和“妹”這兩個字,在網絡世界裡早已被濫用,而且往往意味著低級趣味。 打開她的視頻,我則是驚愕的,驚愕到下巴掉了那種。 人們很難想像,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早已實現全面機械化、自動化,祖國的某些地區,竟然還存在著靠黃牛耕地的情形。 湘妹心寶用事實告訴我們,此種情況確實存在。在視頻裡,她熟練地犁地、耙田、下谷、插秧、收割、曬穀以及車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講述米飯的前世與今生。 翻開她的視頻主頁,幾乎全都與鄉村生活有關,相當的篇幅,則是關乎於勞動: 心寶穿著下水褲,不顧滿身淤泥,心安理得地抓魚;她也曾咬起小辮兒,一錘一錘、輕重緩急,敲擊燒紅的鐵器;農閒時刻,心寶又會唱起山歌、釀點果酒、手搓涼粉,享受自己的小情調。 大家以獵奇的心態觀看,眾人眼中的怪異,幾乎就是她日常生活的全部。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當然也有人質疑她視頻的真偽。誠然,心寶的視頻,有擺拍的成分,也事先設計了“人設”,但這都不意味著虛假。 別的姑且不說,心寶幹起活來,從來不含糊,她背上的打穀機,甚至比本人還高。且不說將乾活的過程拍成視頻,先讓那些鍵盤俠背一背打穀機,你若能做到,大家都粉你。 心寶的裝束樸素,甚至可以說是土氣,花格子、黑褲子、解放鞋,就是她一身的行頭。拍攝之時,心寶也會化妝,美顏和粉底雙重加持之下,依舊掩蓋不了她黝黑的膚色。 湘妹心寶並不具備網紅“標配”的錐子臉,想必也沒有A4腰,但她才是貨真價實的網紅。 李白曾經寫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用這兩句詩形容心寶,大抵是合適的。 呈現在鏡頭面前的,是個愛笑的快樂女孩,但心寶之前的生活,尤其是她的童年,幾乎與快樂絕緣。 “留守兒童”於我們而言,大概也只是一個名詞、一種現象,對心寶來說,這個詞彙就是對其童年,最精準的表述。 心寶出生不久,家長便外出打工,她的童年由爺爺奶奶呵護,鮮少出現父母的身影。 中專畢業後,心寶也不得不追隨父母的腳步,外出打工,畢竟家鄉實在太窮了,外地工廠的收入雖然微薄,但勉強可以養活自己,如果不走出去,她連這份工資也掙不到。 按照劇情的走向,心寶要經歷打工、結婚、生子、再次打工,她這樣的學歷以及背景,在農村一抓一大把,毫無疑問,心寶必將活成自己父母的模樣。 在南方工廠上班時,心寶收到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徹底改變了她生活的軌跡: 最疼愛她的爺爺去世了…… 爺爺走了,奶奶就變得孤苦伶仃,如何讓奶奶不再孤單,是心寶必須考慮的議題。考慮再三,心寶決定守護著奶奶,就像很小的時候,奶奶守著她那樣。 人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情如是,親情亦然。奶奶的憂慮解決了,心寶自身的問題,卻也隨之顯現出來,她的明天在哪裡?總不能陪著奶奶終老一生吧。 很悲哀地說,在當時的情形下,她可能沒有明天。 在人生的規劃上,昔日的心寶是迷茫的;但在農活上,她可不敢有半分的迷茫。作為一個農民,你若敢糊弄莊稼,莊稼也會成倍糊弄你。 偶然之際,表哥來看心寶,看見她認真幹農活的樣子很討喜,於是萌生了拍短視頻的想法。 城里人沒太見過鄉下人種地,說不定他們會覺得新鮮。這便是表哥最初的想法,再三��說之下,心寶也覺得好玩,於是不妨一試。 他們未曾料到,這一嚐試,就嘗試出一個網紅。 有一說一,直到目前,“湘妹心寶”這四個字,還沒有成為現象級的存在,很大一部分讀者,想必也沒有聽說過她的大名,諸位也不忙著去查詢,“百度百科”上還沒有她的相關詞條。 當您在網頁輸入其真名:“曾慶歡”,第一條搜索結果,大抵是來自於當地的政務頻道網頁。原因無他,心寶走紅後,為家鄉作出了貢獻。 我們大可以從上帝視角,全盤分析她走紅的經歷,但將所有的故事拉回到原點:一個經驗、設備都沒有的農村女孩,該怎麼走上自媒體之路? 或者再直接些,當你手底的工具只有手機,再無更精良的設備時,能拍攝出好的作品嗎?創作者的熱情能當飯吃嗎? 很“巧合”的是,做自媒體遇到的幾個屏障,心寶無一例外的全部經歷過。 “器材和內容,哪個更重要?”成名之後,在一堂培訓課上,有的學員如此問她。 心寶給出的回答是,一部手機就可以拍攝,不需要多高檔的器材,內容才是王道。從心寶的回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做內容更為重要,而其初始動機,來自於興趣或者熱情,可見就自媒體而言,熱情真的能當飯吃。 同每一個新人一樣,心寶也經歷了初始的無人問津和失落,到後面慢慢找到門路後,她才變得小有名氣。 2019年9月份,某個果農找到了心寶,請她幫忙出售金秋梨。那是心寶的直播首秀,粉絲們也相當捧場,開播一個小時後,幾千斤梨子就銷售一空。 心寶沒有預料到的是,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因為缺乏打包經驗,梨子在路上磕壞很多,隨之而來的售後,讓他們頭痛不已。照理說,那場直播心寶應該拿到四千元酬勞,因為售後問題太多,勞務費全部賠了進去打了水漂。 遇見困難並不可怕,心寶團隊每次總能學習到什麼,她最終化腐朽為神奇,取得相當的成功,有了穩定的收入。 心寶發達之後不忘家鄉,她之後決定直播帶貨賣當地特產腐乳,結果也十分成功,不僅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還帶領大家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 一個主播的名字,還未成為現象級的網紅,卻先行寫進當地的政務頻道,只能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在他們當地,類似人才相當稀缺;其二,心寶為了當地人民,作了很大的貢獻。 初看心寶的視頻,總讓人不由自主想到李子柒,多看幾眼,你會赫然發現,湖南妹子的三個特點: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在心寶身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沒有李子柒的仙,卻活出了自己的颯。 參考資料: 1、消費日報網:《抖音電商“富域計劃”開展新農人培訓,“95後”女孩分享帶貨百萬元經驗》 2、藝非凡:《95後返鄉打工妹賣光全縣豆腐乳,被讚“豆腐西施”,笑容感染200萬人,連央視都點贊! 》 from 95後“村姑”靠直播插秧當上網紅,種地有什麼好看的?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日本再現神秘白球:浮在空中不動,墜著未知物體,它到…
日本再現神秘白球:浮在空中不動,墜著未知物體,它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20年6月17日,在日本的宮城縣仙台市的上空,有居民目擊到白色的不明球體,浮在空中不動,並且下方還懸有未知的物體外形類似於十字架。它並不是傳統的UFO,這一次不明白球被很多市民目擊並且拍攝下照片和視頻。日本自衛隊利用直升飛機靠近觀察但並沒有得出結論,這個白色的球體距離地面大約2700米,後來逐漸的消失了。 現在,這個白色不明球體再次出現在日本的上空,此次位置有所變化,是日本的青森縣八戶市南部海岸,根據目擊者的描述,此次白色的不明球體很高,比2020年出現的那一次要高。 上邊圖片中紅色箭頭所指的兩個縣就是白色不明球體出現的地方,雖然從地圖上看整體是在同一個區域,那就是北海道的南部,但實際上它們的距離挺遠的。此次出現在日本上空的白色不明球體還是“相同的配方”,上部類似於白色的氣球,下部懸掛著十字架形的不明物體。 這個不明白色球體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象氣球,但是日本的氣象廳甚至是宇宙航空研究機構(JAXA)都稱並不知道它是什麼,也沒有相關的高空氣球實驗。雖然沒有人出來承認,這個不明物體也就沒有歸屬,但個人觀點認為它就是一個高空氣球主要是氣象部門使用的,至於說沒有人站出來承認,也就那幾種可能性: 一、某些氣象愛好者或者研究人員的私人行為,至於出不出來認領就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了; 二、日本氣象廳的實驗項目,並且是那種秘密實驗,不想被外人知曉的,雖然說大家連續兩年看到它的存在,但是人家就不承認認領; 三、吃瓜群眾非常喜歡的“不明飛行物”,也就是UFO。 其實不論怎麼說,這跟UFO的形像差距還是有點遠的,怎麼看都是氣象部門使用的好空實驗氣球,上圖中就是極地科考人員在地面上正釋放高空實驗氣球。 不明飛行物的幾種可能性? 400多年前伽利略把人類的好奇心帶上了星空,他是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地球之外的人類,他發現了木星周圍存在四個小亮點在繞木星運動,要知道那個時期日心論還沒有深入人心成為正統,伽利略的這個發現是至關重要的。 人類不再把目光只局限於地球上,星辰大海深深的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人類仰望星空就兩個目的,一是尋找宜居的新家園,為地球尋找替代品,二就是尋找地外生命。我們一貫的做法就是在地球之外探索各個天體,看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同時一貫的否認地球上的UFO是外星文明的智能飛船,這真的很矛盾! 在以前對於UFO事件都是民間的吃瓜群眾在折騰,官方不會參與進來,但是到現在美國已經多次承認了UFO的存在,並且都是美國軍方自己親身的經歷,那些不明飛行物體在雷達中盡情的表演,超聲速、隨意改變飛行路線、懸停等等,讓人匪夷所思。 人類目擊不明飛行物的歷史已��很久了,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就曾有對它的描述,例如在《遊金山寺》中的兩句: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但一直以來沒有人知道UFO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只不過有幾種猜測: 1、最常見的就是人們對某些自然現象的誤讀,或者是常規的光學現象,例如很多在飛機上拍攝到的不明物體,很多都是因為中間隔著玻璃窗,導致發生了光學現象,再或者一朵奇形怪狀的雲。 2、自然界中發生的未知原理自然現象,我們要承認自己並不是萬能的,科學體係也並不是完善的,就像遠古人類不知道電閃雷鳴的原理,因此編造了神話故事,那麼現代人對於某些罕見的自然現象就不是很了解它背後的原理,這是可能存在的。 3、未知的神秘物種,地球上有38億年的生命演化史,到目前為止地球上也存在數百萬個物種,常規的我們都知曉了,但也許就存在某些未知的神秘物種,從最開始就生活在我們的感知之外。例如很多科幻小說裡出現的大氣生物,當然這裡只是舉個例子。 4、某些國家未公開的秘密飛行器,其實這種情況機率是很大的,在這裡就不多討論了,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不公開的秘密武器。 5、吃瓜群眾最喜歡、官方最排斥的外星文明智能飛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飛碟,總之一切皆有可能,在真相未揭開之前,一起都是可能的。 說在最後 日本高空出現的這個白色不明球體,看上去就是人造物體,只不過目前不知道它的具體作用和歸屬,跟傳統意義上的不明飛行物還是有區別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from 日本再現神秘白球:浮在空中不動,墜著未知物體,它到…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1.9萬個人造物體,9成都是太空垃圾,地球正在被垃圾包…
1.9萬個人造物體,9成都是太空垃圾,地球正在被垃圾包圍?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樣一張圖片 在漆黑的太空背景上,藍色的地球靜靜懸浮,它的周圍分佈著密密麻麻的白色碎片,這些太空垃圾的密度之大甚至都蓋住了地球原本的細節。 但地球軌道上真的有這麼多太空垃圾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太空垃圾的故事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但它並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造物體。 因為1944年,納粹德國在佩內明德火箭發射場試射的一枚A4火箭飛行高度達到了176km,已經超過了100km高度的卡門線,所以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進入太空的人造物體。 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主要航天國家的火箭發射次數已經超過了5000次,並且隨著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私人航天公司的入局,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 太空垃圾在也這一次次火箭發射中,迎來了數量的井噴 根據NASA在2009年的統計,地球軌道上至少有1.9萬個大型人造物體,但只有4000顆屬於人造衛星,並且這4000顆衛星裡只有902顆在正常工作,統計下來後不難發現:地球軌道90%以上的人造物體都屬於太空垃圾。 但這些垃圾都是哪來的呢? 20世紀美蘇冷戰期間,而為了防止自己在有可能爆發的太空戰爭中處於下風,美國和蘇聯都試驗了一系列反衛星武器,從導彈到激光,不一而足。 1985年,美國在一次反衛星試驗中把一顆一噸重的衛星炸成了數千塊碎片,2008年又用相同的辦法摧��了一顆自己的間諜衛星,產生數百塊碎片。 除了反衛星武器外,由於在軌的人造衛星實在太多,偶爾發生的衛星相撞事件,也會產生大量太空垃圾。 總體來說,太空垃圾中的衛星要比碎片安全得多,因為人造衛星的軌道是固定的,而太空碎片屬於四處遊蕩且難以被定位跟踪的存在,平均速度7.8千米/秒的它們像一顆顆子彈一樣在地球附近的太空中游盪。 科學界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加大對太空垃圾的監測力度,讓在軌道的人造衛星都繞開它們,對於如何快速清理大量太空垃圾,目前還沒有什麼好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呼籲SpaceX、藍色起源、維珍銀河等私人航天企業,讓他們未來大批量發射小型衛星的時候增加臨期自動墜毀功能,避免成為太空垃圾。 根據歐洲航空航天局的預測,隨著私人航天企業發射次數的上升,2050年地球軌道上的10厘米以上太空垃圾碎片就會超過5萬個,本世紀末將超過10萬個。 屆時如果還沒有大規模清理太空垃圾的產品問世的話,可供新人造衛星使用的“乾淨軌道”就會越來越少,並且太空垃圾碰撞產生的連鎖反應也會越來越嚴重,到時候也許一次普通的撞擊就能擾動全體太空垃圾,讓近地軌道變成剿殺人造衛星的戰場。 歸根結底,太空垃圾問題是屬於全人類的問題,想要解決它也得全人類共同發力,畢竟太空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高地。 如果太空垃圾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那麼未來比空間站更大的太空城,或者其他巨型人造太空設施的升空和組裝也會變成問題,到時候人類文明將被太空垃圾鎖死在地球上,頭頂璀璨的星空,從此成為遙不可及的夢。 from 1.9萬個人造物體,9成都是太空垃圾,地球正在被垃圾包…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超過3.8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生命大…
超過3.8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生命大滅絕? 《保護科學前沿》雜誌上,曾經發表了一篇由17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引用了150多項科學研究並得出結論: 人類已經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在科學界是不可否認的事情。 近日,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种红色名錄,評估了全球138,374個物種受到威脅的風險,其中38,543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在本次更新的名錄當中,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巨蜥作為全世界體型大最大的蜥蜴,保護等級已經從“易危”升為“瀕危”,而科莫多巨蜥保護等級的提高,意味著它們滅絕的風險正在加大,而風險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按照現在趨勢持續下去,估計在未來的45年,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將至少減少30%科莫多巨蜥的適宜棲息地,說白了就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了科莫多巨蜥面臨滅絕風險。 不只是科莫多巨蜥,由於大部分海洋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有37%的鯊魚和鰩魚種類受到威脅,主要原因是這些種群正在面臨過度捕撈的境遇,其中還有一部分種群是因為棲息地喪失與破壞,還包括氣候變化的影響。 在瀕危物種名單之中,還有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等,它們可能將會因為失去棲息地,以及人類的偷獵而消失。更令人擔心的是,前幾年還沒有受到較大威脅的長頸鹿,未來有可能會悄無聲息地滅絕。 生物大滅絕 事實上,生物滅絕對於地球來說並不罕見,甚至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即使沒有人類,一些物種也會滅絕。而這其中,地球曾經發生過非常嚴重的5次生物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5億年前,被稱之為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是海洋無脊椎動物,只是還沒等到它們統一陸地,就因大冰期而滅絕,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大約有85%的生物永久消失了。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3.75億到距今3.6億年前,這一時期的地球霸主是各種魚類,只是因為一個約3000億立方千米的超級地幔柱爆發,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地球溫度變高,海水沸騰,海洋變酸,以至於大約有65%的物種永久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約70%的陸生脊椎動物,96%的海洋生物永久消失了,包括著名的三葉蟲。 關於此次生物大滅絕的主要原因,目前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火山持續噴發,導致地球氣候被改變,引發生物大滅絕。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導致了大約76%的物種消失,滅絕的原因似乎和板塊漂移有關。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次,它導致了地球上一代霸主恐龍消失,導致滅絕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一顆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可以說,生物大滅絕對於地球而言,並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只是在過去,每一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都是自然環境劇變所導致。而人類正在經歷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則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導致了地球生物正在大量消失。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科學家們評判生物大滅絕的標準是,物種滅絕的速率保持在適度的比例,比較合理的是100萬分之一,其中100萬分之10是一個臨界點,一旦超過臨界點,意味著生物大滅絕正在發生。 科學家表示,現如今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1000倍,��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認為,現如今每小時就有3個生物滅絕,每天有72種生物滅絕,滅絕速度大大超過了臨界點。 要知道的是,新物種產生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生存空間,然而現如今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超過了新物種產生的速度,因此有科學家悲觀的認為,大量的物種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生物大滅絕那樣產生新的物種。 人類也是地球生態鏈的一部分,物種的大量消失,必然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比如:人類所食用的香蕉,其實都是華蕉,而全球雖然種植了上億棵香蕉,但這些香蕉的基因相似度非常高,這意味著它們抵抗環境的能力非常差,一旦它們染病枯萎,將會通過人類衣服、鞋子攜帶的病菌傳染給全球所有的香蕉樹,我們將很難再吃到香蕉。 像香蕉這樣看似數量很多,但基因多樣性非常差的農作物有很多,科學家想要培養新的物種,就必須要使用基因多樣性豐富的野生品種,然而很多農作物的野生品種瀕臨滅絕,亟需人類的保護。 除此之外,地球生物們共同構造了地球生態,比如:食肉動物控制著食草動物的數量,使它們不容易氾濫;食腐動物清理動物遺骸,消滅動物遺骸中攜帶的病菌,減少流行疾病的發生。 一旦生態鏈被破壞,人類也將會遭受生態鏈的反噬,比如:野豬沒了天敵的製約,開始局部氾濫。 既然地球生態與人類息息相關,那我們就決不能對野生生物們坐視不管,尤其是現如今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事實上,人類的力量是強大的,只要我們能夠關注野生動物們,就可能將它們從瀕危的狀態中解救出來,比如:野生大熊貓數量不斷增多,已經從瀕危降級成為了易危;商業捕撈最多的7種金槍魚中,有4個品種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的跡象。 世界保護聯盟總幹事奧貝利認為,只要各國真正致力於可持續的做法,受威脅的物種數量是可以得到恢復的。 from 超過3.8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生命大…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為什麼這麼討厭?這條曲線或許能給你…
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為什麼這麼討厭?這條曲線或許能給你答案 說起生活中令你難以忍受的聲音,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一定名列其中。這種聲音聽起來比同樣音量的打雷聲還要響。事實上,對於音量相同的聲音,���們的感知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不僅與人耳的構造有關,還取決於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感受。 撰文| Christian Thorsberg 翻譯| 王怡博 審校| 吳非 圖片來源:flickr 你能想到的最無法忍受的聲音是什麼?對於蘇珊·羅傑斯(Susan Rogers)來說,是她的手機鈴聲。 手機鈴聲會立刻將她帶回當她還是錄音師和音響工程師的日子。那段時間,她在已故的著名音樂家普林斯·尼爾森(Prince Nelson)的錄音室里工作,半夜裡突然響起的電話會把她從睡夢中驚醒,然後她就得趕去錄音室裡繼續工作。那些不得不去錄音的不眠之夜造就了幾首大熱的流行歌曲,例如《紫雨》(Purple Rain)和《一天內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但這些並沒有絲毫改善她對鈴聲的厭惡。 “這就是習得的厭惡,”羅傑斯說,“我變得越來越討厭手機的鈴聲!” 除了多次獲得過格萊美的提名,羅傑斯還獲得了心理學的博士學位,現在在波士頓的伯克里音樂學院教學。她主要研究聽覺記憶和心理聲學,這是一門研究人對聲音的心理感知的學科,尤其是那些讓我們煩躁而心生厭惡的聲音。 兩大決定因素 羅傑斯說,為了了解我們會厭惡哪些聲音,我們首先要知道,有兩種因素決定了我們是如何感知聲音的。 第一是我們有點奇怪的耳蝸構造,它決定了我們對1~5 kHz之間的聲音頻率極其敏感(這個頻率範圍包含了人類可發出的所有的聲音),並使我們能夠辨別輔音和元音,這對於我們的演化和生存至關重要。 決定我們如何感知聲音的第二種因素是從後天習得的,而不是刻在基因裡的。隨著我們長大,社會環境也影響著我們對特定聲音的主觀感受。因此,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的電話鈴聲變得無法忍受也就不奇怪了。這一點可以通過心理應激理論(psychological stress theory)來解釋,這個理論假定了我們會對那些無法控製或預測的聲音做出“戰鬥或逃跑”的強烈反應,例如很吵的咀嚼聲或連續發出的汽車報警器的聲音。 在疫情隔離期間,許多人都被困在了家裡。此時,心理應激理論或許能解釋人們在這種狀況下的許多心理活動。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人們抱怨室內噪音的頻率是以往的兩倍以上,例如鄰居說話的聲音或室友看電視的聲音都有可能讓人感到異常煩躁。 对于来自于我们自己身体的声音,这��种决定声音感知的因素会更显著地相互作用。罗杰斯说:“那些我们的身体发出的‘社死’声音,让我们感到非常糟糕,自动就产生了厌恶的感受。‘呕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乾嘔、噁心想要嘔吐,隨即嘔吐,我們能清晰明了地辨別這些聲音,但它們在社交場景下卻會讓人感到不好意思。每一次發出失態的聲音,都會觸發位於大腦前部負責自我意識和共情力的腦島皮層(insula cortex),並立刻激發紡錘體神經元(spindle neurons),這些神經元對於決定能否適應社會生活起著關鍵的作用。 等響曲線 但是,我們對於手指劃過黑板的尖銳聲會有什麼反應呢?或是嬰兒大哭的聲音?或是嘎吱的剎車聲?研究指向了等響曲線(equal-loudness contour),這個重要的概念揭示了聲音是非線性的,它影響了音樂聲學和麥克風的設計,也解釋了人類耳朵的生物敏感性。 根據等響曲線,人類對於不同聲音的感知能力不同。想像一下低音吉他發出的低沉聲音,這種頻率很低的聲音只有在分貝(音量)很高時,才能被我們聽見;而高頻聲音在分貝很低時就能被聽見。聲音頻率為200 Hz、12分貝的貝斯獨奏所帶來的聽感,幾乎接近於1000 Hz、3分貝的自行車鈴聲。 等響曲線丨圖片來源:Oarih/CC BY-SA 3.0/Wikimedia Commons 讓人越來越難以忍受的這些噪音,可以用等響曲線在2~5 kHz的陡然下降來解釋。例如,一聲尖叫或4 kHz的樂器聲,可能音量只有-2分貝。這就是為什麼12分貝的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聽起來比同樣音量的打雷聲還要響。 人類並不是唯一與聲音具有這種微妙關係的物種。科學家也研究了其他社會性哺乳動物,例如鯨和海豚,它們在各自的聲音頻率範圍內相互交流,而且它們的神經活動會在接收到某些噪音時增加。對於這些生物來說,噪音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些許煩躁了。 人造探魚儀和石油鑽井設備發出的聲波會擾亂鯨和海豚用於交流的聲音頻率。來自於斯克里普斯鯨聲學實驗室(Scripps Whale Acoustics Laboratory)的研究助理凱特琳·弗雷澤(Kaitlin Frasier)說,這些噪音經常會打擾它們的社交活動,造成特定水域中有其他種群誤入。對於這些哺乳動物來說,人類活動的噪音造成的影響有時不僅僅是令動物有點“煩”,甚至可能會威脅生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 原文鏈接:… Continue reading 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為什麼這麼討厭?這條曲線或許能給你… from 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為什麼這麼討厭?這條曲線或許能給你…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還有這種操作? 4米巨蟒吞下山羊,專家蛇腹掏羊!這羊還…
還有這種操作? 4米巨蟒吞下山羊,專家蛇腹掏羊!這羊還能吃嗎? 這個夏天的巨蟒都在吃雞? NO,改吃山羊了! ! 2021年8月10日,中國消防報導了福建漳州一條蟒蛇溜進了農家雞舍,偷吃了16隻雞!農戶可是損失慘重。 8月底,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發現一條大蟒蛇進入雞舍吃雞,8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江州區一條巨蟒潛入三樓準備吃雞,被民警捉拿歸案! 當大家在納悶為何巨蟒對雞情有獨鍾時,巨蟒吃羊的新聞來了! 8月29日下午17時許,福建安溪縣城廂鎮從事山羊養殖的謝先生快走到羊圈時,突然聽到羊圈中的羊傳來躁動以及山羊的慘叫聲,謝先生趕緊快步上前,發現一條巨蟒正在吞吃一隻20多斤重的山羊! 驚恐萬分的謝先生趕緊報警,城廂派出所民警接警後立即聯繫安溪縣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一起前往處理這起特殊的案件。 到達現場後,這條吞吃了山羊的巨蟒已經肚子滾圓正躺著休息,沒花多少氣力的工作人員輕鬆地將巨蟒給制服了,但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辦?工作人員盡量給謝先生減少損失,將被巨蟒吃進肚子的山羊給“挖”出來!怎麼挖?難道開膛剖肚嗎?蟒蛇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殺蛇可是違法的,難道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專家打算知法犯法不成? 完全不是,專家們請大家一起協助,找個斜坡,蛇頭放低,蛇尾放高,然後雙手拉住蛇尾上下甩動,並且輔以按摩、擠壓,將蛇腹中的山羊慢慢擠出來,終於搞���此事,專家們對這條蛇稱重登記,足足48斤! 而這只可憐的山羊就還給謝先生了,盡量減少一些損失! 蛇腹中掏出來的山羊,還能吃嗎? 這條巨蟒應該是一條緬甸蟒,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地區,福建應該是它們在我國生存的最北區域。緬甸蟒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90千克以上,終身都能不斷生長,所以其體型潛力是非常大的。 蟒蛇其特殊的頭部骨骼以及渾身的皮肌搭配可以活動的肌間骨,使得它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不過各位就不要想著那頭從蛇腹中取出的山羊還能活命了,因為蛇的牙齒沒有咀嚼功能,為了避免獵物掙扎撐破肚子,在吞下之前會先徹底絞死獵物。 所以謝先生髮現時,蛇已經在吞黑山羊,因此此時山羊已經死亡,不會發出“慘叫聲”,這個慘叫聲應該記者自己加上去的,而別的山羊,只會慌張到咩咩叫。因此這個所謂的慘叫形容有點不太合適。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像是,緬甸蟒吞吃山羊後,在遭遇攻擊或者危險時,極有可能會吐出獵物逃走,這是蟒蛇的本能,因此新聞中描述的各種讓蛇吐出山羊的情節,可能存在一定的編造成分,當然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蛇腹中掏出來的羊,還能吃嗎?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幾個關鍵點,蟒蛇無毒,所以有毒無毒不需要討論,而且蛇毒僅對血液接觸有效,只要沒有傷口,吃下去也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個關鍵點則要了解,蛇腹內的環境究竟如何呢? 蛇從頭到尾都是一根“管子”貫穿,但它們的消化系統依然可以分為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和尿殖肛腔等組成,而消化腺包括肝、胰、毒腺和唇腺等。食物吞下後,會在蛇的胃內停留: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其前端以賁門與食管相連,末端以幽門與小腸相連,胃壁明顯比其他消化管厚?可分為肌層黏膜層。黏膜形成粗大的縱襞,具有極強的收縮性,粘膜層有非常豐富額腺體分泌消化液。 阿拉巴馬大學生物科學系的Stephen M. Secor在2008年10月10日發表了一篇標題為“Digestive physiology of the Burmese python: broad regulation of integrated performance”(緬甸蟒蛇的消化生理學:整合基因的廣泛調控)中,有一個關於緬甸蟒胃酸PH值變化以及獵物在體內消化的過程: 上圖展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過程,第一天,餵食的小鼠骨骼還是完整的,但到了第六天,骨骼已經完全消失,請注意哦,是消失不見了,沒有拉出來,全部消化了!而胃液則從剛開始的重心,在進食後第一天PH值即下降到1.5~0.5,這已經是強酸,並且一直保持到第六天,消化後再逐漸升高恢復基本中性的狀態。 透射式顯微鏡顯示,蟒蛇腸道的絨毛長度在第三天達到峰值,6天后恢復原狀 當然平時要是那麼高的話,那就得消化���個了,所以蛇的胃液環境是隨著獵物變化而變化的,儘管蛇能消化骨頭,但對於難以消化的皮毛之類會變成一個球吐出來,比如有的吃蛋蛇還能吐部分蛋殼。 被蛇吞下後黑山羊人還能吃嗎? 我們知道了緬甸蟒胃內消化液的PH值變化過程,從中性環境到強酸環境需要幾個小時,而從上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條緬甸蟒剛吞下黑山羊就被大家折騰的吐出來了(緬甸蟒心中一萬頭羊駝奔騰而過,好不容易吃頓好的居然還吐了出來)。 所以從緬甸蟒的消化過程來看,這隻黑山羊隻不過去緬甸蟒的肚子了“遊歷”了一番,實質性的消化還沒開始,因此問題並不大,唯一需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確實是有點噁心,不過山羊可以剝皮吃,並不會影響肉質與口感,就是沒有徹底放血是個麻煩事。 from 還有這種操作? 4米巨蟒吞下山羊,專家蛇腹掏羊!這羊還…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夾竹桃全株劇毒,10片葉子就能致命,為何公園大量種植…
夾竹桃全株劇毒,10片葉子就能致命,為何公園大量種植? “花似桃,葉似竹”因此這種植物就擁有了夾竹桃的美名,聽其名字就給人歲月靜好的感覺。實際上它們是一種毒物,雖然比蓖麻毒素在致死量上稍遜一籌,但奈何這種植物的毒素在其汁液中,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全株都有劇毒,甚至是10片葉子就能達到致命的程度,但就是這種植物卻被廣泛種植在城市中,成為行道樹中最常見的樹種之一。 關於夾竹桃 這種植物不僅僅是名字美,它們本身的形象絕對是非常討喜的,詩詞散文有云: “夾竹桃,假竹桃也,其葉似竹,其花似桃,實又非竹非桃,故名。”但是在一些藥典古籍中的四字介紹“辛,溫,劇毒”,可能給它們增添了一種高冷和神秘感。有些植物是花有毒,有些植物果實有毒,還有些植物枝葉上的小刺有毒,例如世界上最痛的植物“金皮樹”。 但是夾竹桃卻是全株都有劇毒,它們的毒素主要位於汁液之中,無論是花瓣、葉子還是枝條都有毒素。 在生物學的分類上夾竹桃是被子植物、捩花目、夾竹桃科、夾竹桃屬下的成員,在夾竹桃科下還有非常著名的長春花和雞蛋花等成員。這種植物並非中國原產屬於外來的引進物種,它們原產於印度、伊朗和尼泊爾等地,在清朝甚至更早的時期被引進我國,因為超強的抗逆性也成為我國行道樹的主要成員之一。 夾竹桃成熟之後可以長到5米高,在城市道路兩旁種植已經完全足夠,並且四季開花,話也很美麗。它們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寒,因此主要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栽種,可以直接室外露,在北方的話一般習慣於室內盆摘。 劇毒的夾竹桃 這種植物是有劇毒的,並且科學家認為它們的汁液中有很多未知的毒害成分,夾竹桃全株都有劇毒,接觸到皮膚上可能有輕微的麻痺感,如果誤食進身體內,會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嚴重的會導致心臟驟停。不僅僅是誤食夾竹桃有毒,就是把它們的枝幹用來燒火,產生的煙霧以及燃燒物都是有劇毒的。 真實案例:傳說中的故事,我們就暫不去說了,列舉兩例真實發生過的夾竹桃中毒事件。 1、在一些偏遠地區盛產民間偏方,有些偏方或許治病,有些偏方不治病,這些都沒什麼問題。但是有些偏方卻是害人的,例如1998年江西於都縣就發生過這樣的案例,一位父親常年照料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兒子,為了他也跑了很多大醫院,但都沒有好轉。 因此這位父親就轉向尋找民間偏方,找到了一位“赤腳醫生”給開具了一副偏方,用100片新鮮的夾竹桃葉子,剁碎後用水蒸煮,最後讓他患病的兒子喝下,結果我們可想而知,幾個小時不到患者就死亡了。 2、而在美國2000年曾有一名女子,常年受到她丈夫的暴力,她忍無可忍又貪心她丈夫的死亡保險,這位名為安吉麗娜的婦女下定決心毒殺她的丈夫。他所用的就是夾竹桃葉子和花朵,用它們的汁液放到清水中,但最後因為苦澀味,她的丈夫並沒有全部喝下。雖然沒有致命,但也中毒很深。 夾竹桃的致命劑量和蓖麻相比還是差了一些,記得在十幾年前蓖麻也是大家房前屋後經常看到的植物,但是現在很少見了。雖然一些植物具有毒性,但是如何類並不傻,並不會主動嘗試那些苦澀的樹枝樹葉和花朵。 既然有毒,為何廣泛存在於城市花園街道兩旁? 01夾竹桃雖然有毒,但是人家也是真的苦 很多普通人並不知道這種植物有毒,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行道樹根本不是用來吃的,只要看看就好。它們開著美麗的花朵,但幾乎不會產紅彤彤吸引人的果實,花朵紙條看起來雖然美麗有質感,但還不至於讓人當成美食去吃。 並且夾竹桃的花朵是非常苦澀的,根本不適合食用,及時它們沒有毒性,想必也不會有人去吃夾竹桃的花朵或者枝葉,畢竟我們不是草食動物。 02雖然我有毒,但是我非常的好養 看起來非常美麗的夾竹桃,很多人可能���覺它們不好養殖,但實際上夾竹桃存活能力超強,只要把它們種下去不用照料澆水或者施肥,只要放在那裡讓它們自生自滅,它們都可以成熟長大,最終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這種特性是很多行道樹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很多極端環境下夾竹桃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並且也很少有人傻到去吃這種樹木或者花朵,因此它們成為很多城市的常見樹種。 03抗逆性強,還可以淨化環境 夾竹桃是原產於印度、尼泊爾等國,在我國以及日本等都是外來的引進物種。而夾竹桃卻被日本廣島本地人稱之為市花,就是因為在二戰時期被原子彈洗禮的廣島寸草不生,但是很快夾竹桃這種植物迅速地生根發芽,它們率先給這片土地帶來了一絲的生機。 實際上夾竹桃的抗逆性超強,它們害怕的只有寒冷,而乾旱、鹽鹼甚至是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對於夾竹桃的影響幾乎是沒有的,不僅如此它們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同時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它們也可以很好的生存,甚至可以起到淨化土壤水資源的作用。 因此說即使夾竹桃有劇毒,但是卻可以成為很多城市的行道樹,大街小巷公園隨處可見,我們只要不去相信那些所謂的偏方,我相信是不會有人主動卻吃夾竹桃的,自然也就不會中毒。 說在最後 夾竹桃的毒是它進化中形成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它就在那裡不卑不亢又美麗,只有我們不去主動傷害它們,再毒的植物對於我們只能是城市中美麗的點綴。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from 夾竹桃全株劇毒,10片葉子就能致命,為何公園大量種植…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被巨蟒吞食,手持匕首能自救嗎…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被巨蟒吞食,手持匕首能自救嗎? 人類對蛇的恐懼是刻在基因之中的!很多嬰兒雖然還不知道蛇的危害,但也害怕蛇。而且,根據中外神話傳說,我們的祖先曾經和蛇生活在一起,其中不乏巨型蛇類。 比如:北歐神話中的“耶夢加得”,就是一條身形極其龐大的巨蛇。 日本神話故事中,也有巨蛇的身影,比如:八岐大蛇,擁有著八個頭,八個尾巴的怪物,能夠帶來災難的一種巨蛇。 我國上古神話中也有蛇的身影,其中既有人首蛇身的凶神相柳,也有人首蛇身的福佑社稷之正神的伏羲和女媧,還有來人間報恩的白蛇和青蛇。 從這些神話故事中也可以看���,遠古時期的人們就經常與蛇打交道,並且對蛇的記憶並不是特別好,除了少數神話故事中蛇是正面角色之外,大多數神話故事中,蛇都是陰險、狡詐、邪惡的代名詞。 更為重要的是,在很多神話故事中,常常會有體型巨大的蛇,那麼問題就來了,不考慮已經滅絕的蛇類,現如今體型最大的蛇是什麼蛇?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 現如今地球上存在著多種大型蛇類,但世界上最大的蛇,還要從蟒蛇和森蚺中選出。 其中亞馬遜森蚺最長可達到10米以上,重約225公斤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不過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上,體型最大的蛇被一條名為“桂花”的網紋蟒所斬獲。 桂花蟒是一條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上的原始森林中的蛇,被當地人當作是統治者膜拜。蛇販子知道此事之後,努力說服了當地人,將巨蟒抓獲並賣給了公園,公園的工作人員將其命名為“桂花”。 桂花蟒體型達到了14.85米,體重達到了447公斤,是最近100年來人類發現最長、最大的蛇,也是世界上已知的體型最大的蛇。 想要製服體型如此巨大的蟒蛇,至少需要8-10個壯年男子。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這樣一條巨蟒攻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救呢?手持匕首能從巨蟒的肚子裡逃生嗎? 遇到巨蟒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一般情況下,巨蟒只在熱帶、亞熱帶中有分佈,這是因為蛇屬於變溫生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巨蟒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溫帶和寒帶無法滿足它們的生存需求。 其次,巨蟒體型過於龐大,這也導致它們在陸地上移動速度非常緩慢,需要利用水的浮力來支撐自己。所以巨蟒經常會潛伏在熱帶、亞熱帶的水邊和沼澤邊,當我們前往這些地方旅行時,一定要小心避開。 一般情況下,體型超過3米的巨蟒就有吞食人類的能力,體型超過5米的蟒蛇纏繞著人類時,相當於6、7個人站在你的胸腔上,胸腔骨骼都可能會被蟒蛇壓扁、壓碎。 如果你手持匕首,最好的方法是在蟒蛇剛要纏繞你時,去攻擊蟒蛇。等到蟒蛇將你緊緊纏繞時,此時你將無法掙脫蟒蛇的絞殺,匕首也將會失去用途。 另外,蟒蛇具有感知獵物心跳和呼吸的能力,它們將動物絞殺致死之後,才會慢慢吞噬。在吞噬的過程中,蟒蛇上下顎可以張開120°左右,上下顎能夠分開,盡可能地將獵物包裹,然後慢慢進食。 如果此時你僥倖還活著,並且手持匕首被蟒蛇吞進了肚子裡,那等待你的將會是另一個煉獄。蟒蛇的肌肉非常強大,它們的身體就像是強力橡皮圈一樣,能牢牢地將獵物身體固定,甚至還能夠將獵物的骨骼壓碎。這意味著即使你僥倖沒有死亡,在蟒蛇肚子裡也難以活動,更難以用匕首劃開蟒蛇的身體。 另外,蟒蛇胃部胃酸非常強,能夠腐蝕人類的身體。還有,蟒蛇胃部沒有空氣,人類難以存活。所以如果被蟒蛇吞食到肚子裡,大概率已經沒救了。 不過幸運的是,大型蟒蛇數量並不多,而且它們很少會攻擊人類。如果在野外不小心遇到了大蟒蛇,請記住一定要遠離水邊逃生,因為在陸地上,它們的速度並不快。 總結 雖然體型較大的蟒蛇具有吞食人類的能力,但相對而言,人類才是蟒蛇的天敵,由於人類活動,蟒蛇數量正在不斷減少,所以它們被列為了我國保護動物。 如果在野外遇到大型蟒蛇,遠遠躲開既是保護蛇,也是保護自己。 from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被巨蟒吞食,手持匕首能自救嗎…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宇宙138億歲的年齡是怎樣算出來的?
宇宙138億歲的年齡是怎樣算出來的? 1989年,COBE衛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的中文名叫“宇宙微波背景探測器”,在它的身上攜帶了兩個重要的儀器,FIRAS(遠紅外絕對分光光度計)和DMR(差分微波輻射計)。 FIRAS就在多個頻段上測量了微波背景輻射的能量密度,1992年研究團隊根據FIRAS的數據公佈了測量結果,數據顯示,微波背景輻射跟2.725K的黑體譜吻合的很好。 此次測量,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無可辯駁的證據,驗證了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預言,曾經和大爆炸理論分庭抗禮長達二十幾年的穩恆態理論,悄然退出歷史舞台。 當然COBE的測量結果也告訴了我們,宇宙誕生以後的38萬年到今天,曾經溫度高達3千K的宇宙,隨著空間的膨脹,現在已經降溫到2.725K,COBE測量的誤差只有0.00047K,總的來說,當今的宇宙空間只比絕對零度高了那麼一點點。 不過,事情到這裡還遠沒有結束,微波背景輻射簡稱CMB,它不僅僅是證明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它作為宇宙誕生以後的第一批光子,是當今人類能夠追溯到的,最古老的宇宙圖景,它一定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非凡的發現。 因為在中性原子形成之前,宇宙是一個高溫等離子體,其中的光子會與帶電粒子,尤其是電子發生頻繁的彈性散射,所以在此之前的宇宙是漫長的不透明時期。 因此在中性原子形成之前,宇宙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並不能通過觀測去實證,只能靠我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理論去做出合理的推測。 比如之前我們說的,關於大爆炸核合成的預言,就是人們通過核物理、電磁學所作出的合理性預測,並且這個預測已經得到了觀測的證實,因此大爆炸核合成也成為了大爆炸理論的三大基石之一。 除此之外,人們對哈勃膨脹率也做出了更為精確的測量,在1929年的時候,哈勃當時測量星系距離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造父變星測距法,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在遙遠的星系中,我們根本就分辨不出單顆恆星,因為恆星的尺度和亮度跟星係比起來,簡直就像是蚍蜉撼大樹,不值一提。 所以當年哈勃只測量了22個星系的距離和紅移之間的關係,最遠的距離都沒有超過700萬光年,所以說它測量出來的哈勃膨脹率根本就不准。 現在看到的這個圖片就是哈勃當年的測量結果,橫坐標是距離,豎坐標是星系的退行速度,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退行速度也叫視向速度,也就是在我們視線方向星系的運動速度。 從圖中可以看出,星系的距離和退行速度之間的關係呈簡單的線性關係,這個線性關係的係數就是哈勃膨脹率。從圖中也可以看出來上面的數據點寥寥無幾。 在前面視頻中我們提到過,星系退行的速度不僅僅有宇宙膨脹帶來的效應,還有它自身在空間中的本動速度,所以想要測準哈勃膨脹率,就需要大量星系的數據,才能把星系的距離和因為空間膨脹所帶來的退行速度之間的關係擬合得更加準確,所以就需要大量星系的數據去無限的逼近真實的宇宙膨脹率。 那麼其中測量星系退行速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測量星系光譜中吸收線的多普勒紅移,就能算出它的視向速度,唯一比較困難的是測量星系和我們距離。 說白了就是,造父變星在遠距離上用不了,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給星系測距的辦法,這個難不倒科學家。 相信你聽過Ⅰa型超新星測距法,這是我們目前所知實用距離最遠的測距方法,測距的範圍可以達到數百億光年。 Ⅰa型超新星能被當作標準燭光使用,是因為它的亮度很高,爆發時可以超過整個星系的亮度,其次是所有的Ⅰa型超新星爆發的時候,它的本徵亮度都是一樣的。 因為1a型超新星爆發的機理非常的規律,聽說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吧。說的是,當一顆白矮星偷伴星的氫氣,使他的質量達到1.4倍太陽質量的時候,就會點燃核心的氦聚變,發生爆炸,這就是1a型超新星。 因此所有的1a型超新星本徵亮度都一樣,我們可以測量它的視亮度,利用簡單的平方反比關係就能知道它和我們之間的距離了。 除了1a型超新星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測距辦法,科普的話一般很少會提到這些,比如圖裡-費舍爾關係法、法貝爾-傑克遜關係法,表面亮度波動法等等這些辦法,他們測量的距離通常在數十億光年。 現在看到的這張圖片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的結果,其中的測距辦法就是我上面說的那��種,測量的距離比哈勃當年測量的距離遠了幾百倍。 就目前來說,我們已經把哈勃膨脹率修正到了每百萬秒差距每秒68千米,誤差正負4千米。那說了這麼多,這跟宇宙的年齡有啥關係? 有關係!你想一下,我們的宇宙是從一個點爆開的,現在距離我們326萬光年的星系,它的退行速度是每秒68千米,好,那我問你一個問題。 一個退行速度每秒68千米的星係從銀河系的身邊,跑到326萬光年,需要多長時間?這不就是簡單的小學應用題嗎?確實是這樣的,哈勃膨脹率可以告訴我們宇宙的年齡,就是哈勃膨脹率的倒數,也就是1除以哈勃膨脹率就是宇宙的年齡。 但問題是這樣計算的前提是,宇宙需要一直保持勻速膨脹的狀態,也就是從宇宙誕生到現在哈勃膨脹率一直是一個常數。 很顯然,真實的宇宙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宇宙的膨脹率受到了其中能量存在的形式,以及含量的影響,說白了就是宇宙中到底都有些什麼?這些東西佔宇宙能量形式的比例是多少? 很顯然,我們的宇宙中有普通物質,也就是有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物質,然後我們通過觀察星系、星系團的質量,旋轉方式,大尺度結構的聚集形式,知道了其中還有一種看不到的,可以產生引力的物質,叫暗物質。 通過測量宇宙今天的膨脹狀態,我們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加速就意味著有一種能量在對抗著萬有引力,所以我們認為宇宙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形式,叫暗能量。 所以我們根據CMB宇宙微波背景輻射、SNe超新星數據、BAO重子聲學振盪,綜合觀測的結果發現,我們宇宙的能量形式包括,68%暗能量,27%暗物質,4.9%普通物質,0.1%的中微子,大約0.01%的輻射粒子。 這些能量形式除了暗能量以外,都在阻礙著宇宙的膨脹,所以我們認為在早期的宇宙中,我們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減速膨脹的狀態,因為在當時宇宙的體積很小,輻射和物質的能量密度要高過與暗能量的能量密度。 所以在減速膨脹的那段時間,宇宙有輻射和物質主導,一直處在減速膨脹的狀態當中,正因為如此,宇宙才在數十億年間形成了恆星、星系、星系團等等這些大尺度結構。 但是輻射和物質有一個特點,他們會隨著宇宙的膨脹密度降低,但暗能量並不會這樣,所以在宇宙膨脹到一定的尺度以後,暗能量的密度就開始反超物質密度,掌控了宇宙的膨脹,使得宇宙從誕生後的減速,變成了加速狀態。這個時間大約發生在50億年前。 我們現在知道了宇宙的組成成分,它們的比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宇宙的膨脹歷史,然後在通過測量今天的膨脹率,我們就能大致的算出宇宙的年齡大約就是138億年。 當然,這個過程超級複雜,這都是大量的科學團隊發了大量論文以後確定的,不是一篇科普文章能夠講清楚的,當然以我的能力,我具體也說不清楚其中的細節,這都是科學家的事。 但我說的總體上的科學方法是沒有問題的,絕對夠得上是正確的科普。其實科學家對它們算出來的宇宙年齡也不放心,因為在推導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的因素和猜測。 所以它們必須找一個辦法來驗證宇宙的年齡,就是宇宙中的恆星!恆星大約出現在宇宙誕生以後的幾億年間,所以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其實跟宇宙的年齡都差不多。 現在我們觀察一個星團,把其中所有的恆星根據它亮度和顏色進行歸類,也就是放在一個坐標圖中,根據大量的數據點,你就會發現一個簡單明了的關係。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恆星的赫羅圖。在其中你可以發現,一個星團中大部分的恆星都處在主序星階段,也就是氫到氦聚變的階段,這個階段會占到恆星壽命的90%以上。 所以我們只需要觀察一個星團中的恆星脫離主序星的情況,在其中找質量最小的恆星,看他現在多少歲了,我們就能知道這個星團多少歲了。 目前我們發現,我這裡說的是已經確定公認的,星團的年齡大約在132億歲左右,很符合我們關於宇宙年齡的推測。 當然最近好像有一個消息,說發現了140億歲的恆星,超過了宇宙的年齡,挑戰了當今的宇宙學。其實我覺得這也沒啥,如果真有140億歲的恆星,跟138億年的宇宙也差不了幾億歲,畢竟我們的宇宙年齡就是推測出來的,並不是嚴密的計算結果。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這節課我們接著說微波背景輻射。 from 宇宙138億歲的年齡是怎樣算出來的?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38543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是天災、還是人禍?長江禁漁還…
38543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是天災、還是人禍?長江禁漁還不夠 38543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是天災、還是人禍? 的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當地時間9月4號的時候,又更新瀕危物种红色名錄,參與評估的物種數量有138374個,結果就讓人有些觸目驚心了,因為,正遭受滅絕威脅的物種數量竟然高達38543個,占到了被評估物種的27.8%有餘。 這個結果相較七年之前,相當於又多了三分之一的物種正遭受巨大風險,這意味著物種走向滅絕的整體風險又提高了,保護現狀看上去還在持續惡化。 科莫多巨蜥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吧,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現存的最大蜥蜴,它們兇猛到會吃掉自己的同類,包括沒有長大的幼年科莫多巨蜥和已經成年的科莫多巨蜥,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攻擊人類,每天出去尋找獵物幾乎都要走上好幾千米。 但是,就這麼勇猛的動物,也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越來越小,專家預計,大約只需要45年的時候,科莫多巨蜥的自然棲息地就會消失30%以上,這就與全球變暖趨勢不減,海平面上升有很大關係了。 幾年前說全球變暖這個事情,還沒有多少人會注意,但隨著這幾年時間極端氣候變得多見,千年一遇的洪災,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極端高溫和乾旱,再加上森林野火,人類的生產生活的確都因為這些“天災”受到了巨大影響,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全球變暖趨勢。 但是話說回來,天災變多,也有“人禍”因素的,雖然雨不是我們直接讓“天”下或不下的,但我們的生產活動卻加速了全球變暖的趨勢,這一點已經有很多研究數據可以表明了,高溫總是在刷新記錄,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都是不減反增,儘管都在提倡保護野生動植物,但還是有破壞者,節能減排也沒有讓大家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出來,森林大火卻燒起來就是幾個月,這樣的現狀怎能不讓氣候變差? 對於野生動物保護來說,長江禁漁十年計劃的確還不夠: 與此同時,這次還對鯊魚和鰩魚全面進行了評估,結果就更讓人吃驚了,因為,竟然有37%的物種都被歸為了直接瀕臨滅絕,不是易危、瀕危,就是極度瀕危,總數量有1200種,那換算過來就是444種。 顧名思義,滅絕就是永遠消失的意思,就像我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動物中國劍魚,也就是長江白鱘,這種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本是體型可達7.5米長、兩三百公斤重的兇猛魚類,卻依然在2019年12月23日的時候被宣布滅絕,要知道白鱘的分佈範圍層遍布海河到錢塘江之間的各個河流,後來才主要棲息在長江流域和東海、渤海、黃海的近海海域。 為什麼會有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修復長江生態,讓生活在裡面的大多數魚類動物都可以在沒有人類打擾的繁衍兩三代,也是為了保護江豚,以及白暨豚這樣暫時沒有確定已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我們不能忘了,長江不僅母親河,在滋養長江流域的同時,還能通過“南水北調”讓諸多北方城市用上長江水,同時,它也是這些水生動植物的家園,如果它們自己的系統崩潰了,我們自然也無法自保。 當然,你可能也沒想到,平均到每年來看,竟然有800000噸鯊魚被捕獲,而且,這還只是調查出來的數據,真實情況可能還比這個多出三四倍。的確,即便沒有人類,地球也會變暖,很多物種遲早也會遭遇大滅絕,但是,人類卻無法否認,我們的確加速了整個事情的發展,而人類對諸多野生動物的殘忍獵捕,的確對這些物種的種群數量帶來極大影響。 數量已經越來越少的那些物種,還有機會恢復嗎? 其實,這次調查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有4個金槍魚品種都出現了恢復的情況,曾經它們被很多人打撈,之所以能恢復一定的數量,主要就是因為���個國家實施的禁止捕撈管理。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國也有發生,雖然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才開始一年多的時間,但多地都表明有生態變好的跡象,尤其是江豚更頻繁地出現在大家視線裡,有拖家帶口的“江豚家庭”,還有成群結隊的江豚群。 可以這麼說,只要一個物種還沒有喪失繁殖能力,也就是沒有達到所謂的功能滅絕地步,那麼,以目前地球的氣候條件,只要沒有人類的非法獵捕,隨著自然棲息地逐漸恢復,這個物種的群體數量按道理也會出現緩慢增長的狀態,之所以說是緩慢,這是因為破壞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修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所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以說是至關重要,而保護環境、讓這些野生動植物更好的繁衍生息,其實就是每個人的應該做的事,而不只是科學家、或相關工作者的事情。儘管我們時間和精力有限,可能很難切實地去做多少事情,但不添亂、盡量選擇綠色出行,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from 38543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是天災、還是人禍?長江禁漁還…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銀河系中,四分之一的恆星會吞噬行星?
銀河系中,四分之一的恆星會吞噬行星? 太陽係作為地球生命的家園,在整個宇宙都非常罕見,然而恆星系在宇宙中卻隨處可見。 我們生活的太陽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恆星系統,所有的行星都以穩定的軌道圍繞太陽旋轉,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圓形或橢圓形,這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陽係都沒有經歷過巨大的變動,行星軌道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隨著系外行星的發現,太陽系周圍的恆星系開始被逐漸發現,天文學家根據大數據計算,發現類似太陽系,具有穩定恆星和行星軌道的恆星系,大約只有四分之三。 穩定而平靜的恆星系,才有利於生命的發展: 太陽系具有其他恆星系所不具備的優勢,首先就是年輕而穩定的太陽,在整個宇宙中,類似太陽的不活躍恒星也是很少見的。絕大多數恆星,都會產生非常頻繁的內部活動,從而頻繁產生耀斑以及恆星風暴。 除了擁有穩定的恆星,恆星系的環境也非常重要,天文學家發現大約有27%的恆星系,都處在非常混亂的環境中,行星的運動由於受到過多外界干擾,變得非常混亂,這些恆星系中,絕大多數的行星最終都會被恆星吞噬。 恆星系統內部過於混亂,很不利於行星的發展,也不利於生命的誕生。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内部,已经找到了多个恒星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很多大型行星正在发生显著的异常移动,由于大型行星的移动,其他行星也会受到引力作用,产生轨道变形。 進入到不穩定軌道的行星,會相互影響,讓整個恆星系進入到動態變化的階段,其中很多行星都會墜入到恆星內部,被恆星吞噬。 太陽系,也經歷過不穩定的時期? 一個非常穩定,沒有經歷過任何動盪期的恆星系,其內部的行星軌道應該非常接近圓形,但是太陽系中的很多行星,軌道都為橢圓形,並且行星存在傾斜現象,比如海王星,幾乎就是躺著進行公轉。 種種跡象表明,太陽係也經歷過不穩定的時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後,太陽系才逐漸成為一個穩定的系統,而地球、海王星的傾斜,很有可能是受到撞擊導致。 在太陽系的形成歷史中,天文學家認為當太陽內部正式產生氫氦核聚變時,巨大的光和熱以及引力變化,讓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快速沖向太陽系。 經過長時間的小行星撞擊,太陽系內部的元素大大增加,地球的海洋或許就是這些小行星帶來的禮物,也正是這些小行星的撞擊,讓地球兩極出現了傾斜,軌道也發生的變化。 太陽系剛剛形成之初,行星的數量可能非常密集,但是由於不穩定期的撞擊,讓絕大多數的行星都被摧毀,甚至被太陽吞噬。 總結: 宇宙中不穩定的恆星系,或許只是還在發展中的恆星系,當這些恆星系進入到穩定階段,才有可能誕生生命。 在銀河系,有數百萬顆類似太陽的恆星,人類從地球尋找另一顆“地球”,無疑是大海撈針,而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預測,銀河系大約只有60個存在高級生命的世界,想要找到他們,科學家必須要全面了解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 from 銀河系中,四分之一的恆星會吞噬行星?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南海造島:我國有了天鯤號,為什麼渚碧礁和美濟礁還有…
南海造島:我國有了天鯤號,為什麼渚碧礁和美濟礁還有部分沒填? 2016年5月18日,BBC在其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有一句不懷好意卻又非常有趣的描述: “中國過去4年的用沙量比美國過去1個世紀還多,中國甚至還在暗礁上堆積大量沙子,以此建設新的島嶼,擴大該國在南中國海的據點。”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全球沙子緊缺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現在每年消耗沙子已達數百億噸,而隨著全球基建狂潮的再次興起,各國沙子進口量大增,已經嚴重影響了���態環境! 但作者卻搞錯了一個情況,因為中國在南海填島的沙子並非是進口或者從大陸運過來的,而是直接在島礁上進行吹填工作! 什麼是吹填?天鯤號究竟有多厲害? 吹填就是一種人工製造陸地的方式,一般會用在河道清淤以及填海造地等場合,操作時會使用大型吹填船,沿著主航道前進時將挖泥頭深入航道,吸出的淤泥通過一條長長的管道通,將淤泥運送到遠方的淤泥堆場。 這樣的方式是一般用在清理航道上,另一種方式則是填海造陸或者填湖造陸,絞吸挖泥船選擇合適深度的區域挖出淤泥,將其運送到需要造陸的位置,就是將一處的淤泥搬家到另一處,當然造陸時有一個邊界,有的是淤泥自然擴散形成的,有的則需要打下一個個樁基連成片,避免新造的陸地被海浪瓦解。 為何南海造陸需要大型絞吸挖泥船? 我國已經在南海完成吹填的有華陽礁、美濟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永暑礁等,其中最大規模的有三個,分別為永暑礁、美濟礁和渚碧礁, 1、永暑礁吹填 永暑礁呈椭圆形,主礁盘约4平方千米,延伸礁盘长26千米,宽7.5千米,总面积108平方千米,潟湖水深14.6~40米。 2014年8月開始,我國開始在永暑礁的吹填工程,到2015年4月25日時,吹填工作基本完成,新形成的島嶼面積已達到2.8平方公里,面積現次於美濟島和渚碧島。 2、美濟礁吹填 美济礁是一个椭圆形珊瑚环礁,东西长约9千米,南北约6千米,总面积46平方千米,四周礁盘涨潮时全部淹入水下,退潮时也就1.8米左右,环礁潟湖36平方千米,水深20~20米,南部和西南部有三个出口。 2015年初開始我國在美濟礁開始吹填工作,2015年6月完成吹填工作,吹填後面積達5.52平方千米,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 3、渚碧礁吹填 是一接近梨形的封闭形环礁,呈NE—SW走向,长约6.5千米,宽约3.7千米,面积约16.1平方千米,环礁内潟湖7.05平方千米,水深10~22米,礁盘涨潮时淹没,低潮时有小部分露出水面。 2015年1月開始,我國在渚碧礁開始吹填工作,到2015年6月10日吹填基本完成,衛星圖像顯示面積已超過4平方公里,超過永暑島而僅次於美濟島位列南沙群島第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高達數平方公里島嶼,短短數月內成型,當然前期的圍堰工程和後期的島礁建設工程沒有包含在內,本文主要討論吹填問題。 比如美濟礁吹填5.52平方千米,按露出水面3米,水下2米計算,那麼至少要吹填土方約2760萬方,按一噸沙土大約為2噸計算,總重量超過5500萬噸,短短數月內吹填完成,這需要超級強大的吹填設備, 从美济礁施工现场来看,十几艘吹填船同时工作,将潟湖内比较浅位置的珊瑚礁挖出,输送到数千米外的礁盘上堆积,排水后形成新的陆地。 在珊瑚礁上挖掘,並且在水深十幾米的位置,一定需要大型絞吸挖泥船,絞吸就是將前方航道上的礁石破碎,並通過穿屁股後面長長的排泥管輸送到遠方,這個絞刀能破碎的石頭硬度,速度和耐磨程度,還有絞吸頭能伸入的深度等綜合因素決定了島礁吹填的速度。 比如2019年完工的天鯤號,儘管它沒趕上南海吹填的好時光,但它的性能真的非常優秀,從下面幾個基本參數,各位就能知道了它有多厲害了: “天鯤號”船長140米,型寬27.8米,型深9米,設計吃水6.5米,挖深範圍6.5-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設計航速12節。 最大挖掘深度35米,配置有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岩石,大部分石頭都能在這樣的單側作用下破碎。 此前最大功率的“JFJ De Nul”絞吸挖泥船船鉸刀額定功率為4250千瓦,大約只有天鯤號的2/3,不過盧森堡Jan De Nul集團於2015年3月在克羅地亞Uljanik Brodogradiliste船廠下單訂造了一艘全球最大的絞吸挖泥船。新船新船鉸刀功率為8500kW,鉸刀架重約2000噸。 這條絞吸挖泥船也是超級牛逼,各位一定很擔心越南會不會弄到這樣的船,至少從目前來看越南沒有這樣的機會。 為什麼不把渚碧礁和美濟礁全部填滿?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問,渚碧礁和美濟礁的形狀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渚碧礁的梨形和美濟礁的蘋果形,甚至永暑礁的延伸礁盤也被大家惦記上了,但事實上礁盤上吹填並不是具備絞吸挖泥船船就能率性而為的工程。 網友們想像的美濟島 它需要考慮多個因素,首先就是工程的性價比,比如滿足現階段以及可以預測的未來發展的面積大小,這是一個科學評估後的數據,不是各位拍腦袋決定的。 第二個就是能滿足這個這個吹填的礁盤,如果不能滿足,那麼盡量接近,或者創造條件來接近。 第三个则是吹填这些礁盘的潟湖面积有多大,挖多少深,从多少距离外挖,因为绞吸挖泥船船最大输送距离比如“天鲲号”也就15千米,因此取料范围不能超过这个距离。珊瑚礁是从海底逐渐向上生长的,礁盘外水深增加很快,很快水深就会超过1千米,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绞吸挖泥船的最深挖掘35米的深度。 最後則是礁盤結構改變,是否會影響安全,另外除了吹填以外,是否還要因環保與未來的海產養殖等綜合因素考量。 比如美濟礁的東南和西南側就保留了一大片礁盤沒有吹填,而南部測水道出口處有一小塊已經吹填(原來中國漁政在美濟礁駐紮的哨所),這些沒有吹填的區域是大量的水產養殖以及珊瑚礁生態的保護區。 渚碧礁则保留了东南方一个缺口没有吹填,其中在中央位置疏浚了一条航道,理由也和美济礁类似,主要也是周围填满后,只有水道与外界连通,潟湖内外水交换过慢,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因此为保证生态以及潟湖内的生态,必须保留足够的珊瑚礁。 永暑岛的礁盘很大,但吹填的环境不如渚碧礁和美济礁,因为它礁盘和潟湖发育不完整,潟湖深度过大,要吹填的话必须有足够并且不能太深的潟湖供给绞吸挖泥船来挖掘沙土方吹填,各位应该看到了永暑岛内部留下一个巨大的方坑,这就是吹填的骨料来源,保留外部礁盘则更多的是生态考虑了。 所以吹填是一項綜合考慮後向各方妥協的工程,並不是有了天鯤號之後就能想吹多大就多大,當然有天鯤號們,假如下次還要造島的話,效率應該會更高! from 南海造島:我國有了天鯤號,為什麼渚碧礁和美濟礁還有… via KKNEWS
0 notes